舟蛾科—舟蛾亞科(一):林舟蛾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jié)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鱗翅目
有喙亞目
異脈下目〈韁翅下目〉
夜蛾總科
舟蛾科
舟蛾亞科
舟蛾亞科(學名:Notodontinae)是屬于舟蛾科下的一個亞科。
1.林舟蛾屬
林舟蛾屬(學名:Drymonia)是屬于舟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鋸紋林舟蛾(學名:Drymonia dodonides)是舟蛾科林舟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體長13~16 mm,翅展35~39 mm。頭部暗褐色。胸部背面暗褐摻有灰白色。腹部背面灰褐色。前翅褐灰色,有3條較粗的灰白色橫線,兩側襯黑褐色邊:基線不清晰鋸齒形;內線波浪形,其中在亞中褶上曲度稍大;外線鋸齒形,外側襯暗邊較寬,從前緣向后漸窄;基線與內線間較暗;從內線到翅中央有1條中央窄、前后寬的暗褐色帶;端線暗褐色;脈端緣毛較暗。后翅灰褐色,外線模糊灰白色,緣毛同前翅。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末端尖;顎形突略呈三角形;抱器瓣末端鈍圓,抱器背基突牛角狀,中部和端部的突起略呈月牙形,骨化程度弱;陽莖粗,略與抱器瓣等長,端部有1塊末端尖而弱骨化的骨片。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黑龍江(岱嶺)、吉林(長白山)、陜西(太白山)。
國外分布:朝鮮,日本,俄羅斯。
2.黑隅舟蛾屬
黑隅舟蛾屬(學名:Melagonina)是屬于舟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黑隅舟蛾(學名:Melagonina hoenei)是舟蛾科黑隅舟蛾屬的一種昆蟲。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約37 mm。頭部和胸部灰褐色。前翅灰褐帶青色;內線寬,灰黑色,其內側襯黑邊,在中室下呈外角形曲,外邊約在前緣1/3處垂直,在亞中褶處外接1條短黑線;橫脈紋為1模糊亮點;外線蒼褐色,鋸齒形外曲,兩端較可見,其外側各有1灰黑色斑,前緣的呈三角形,近臀角的由2條短黑線作邊呈近四方形。后翅灰褐色,有1條模糊明亮的中帶。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端部增厚,端緣中央呈岔狀突出,兩側尖;爪形突較長,端部明顯加寬,端緣平直,有毛;顎形突牛角狀;抱器瓣梯形,端緣斜截,背緣略突出;陽莖很長,是抱器瓣的2倍以上,彎曲,末端尖。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江蘇(南京),湖北(武昌),湖南(衡山)。
3.霧舟蛾屬
霧舟蛾屬(學名:Nephodonta)是屬于舟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游霧舟蛾(學名:Nephodonta dubiosa)是舟蛾科霧舟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44 mm。下唇須暗褐色,緣毛顏色較淺。頭部褐色。胸部背面灰褐色,側面蒼白色。前翅灰白色,散生棕色鱗片;內線和外線外襯淡白色;亞端線紅褐色;臀角處有1枚暗色斑。后翅灰白色。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端緣的凹陷窄而深,兩側圓;爪形突末端分岔尖;顎形突短,末端尖;抱器瓣末端寬圓,背緣有1枚瘤狀突起;陽莖細長,亞端側面和末端各有1刺狀突起。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福建(掛墩)。
國外分布:越南。
4.舟蛾屬
舟蛾屬(學名:Notodonta)是屬于舟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瑰舟蛾(學名:Notodonta roscida)是舟蛾科舟蛾屬的一種昆蟲。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48~55 mm。頭部黃褐色混有黑褐色。胸部黃褐色,后胸后緣有2個黑點,翅基片赭色與黑褐色混雜,末端黑色。腹部黃褐色泛紅。前翅淺黃褐色,密布紅褐色鱗片,前緣、外緣和內緣褐色;從R脈主干沿翅室有4條黑褐色縱紋:中室下1條,中室內1條,中室外頂角附近2條;外線淺黃色,波狀;亞端線淺黃色,較直;端線黑色,細而直。后翅淺黃褐色,臀角處色暗,端線黑色。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骨化程度弱,端緣中央深凹;爪形突較長,末端齒狀;顎形突粗大,只比爪形突略短;抱器瓣端部窄,端緣波狀;陽莖細長,遠比抱器瓣長,末端喙狀。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湖北(興山),陜西(太白山,寧陜,佛坪),甘肅(康縣)。
5.內斑舟蛾屬
內斑舟蛾屬(學名:Peridea)為舟蛾科的一個屬,主要的分布范圍東起亞洲東部,西抵歐洲與北非,其中在日本與中國有最高的物種多樣性,另有兩個物種分布于北美洲。本屬前翅大致呈灰色,翅基部顏色較深或有黑褐色斑塊,外觀與舟蛾屬相似,但體型稍大,第8腹板端部呈三裂狀,且雄性生殖器的抱器瓣(valva)背緣近端部通常具有一個突起。
著內斑舟蛾(學名:Peridea aliena),屬于舟蛾科內斑舟蛾屬的一種昆蟲。
(1)形態(tài)特征
體長25 mm,♀翅展55 mm。頭和頸板灰褐色。胸部背面銹黃色,翅基片具銹褐色邊。腹部灰黃褐色,基毛簇暗紅褐色。前翅灰褐色,齒形毛簇黑色,前緣內半部帶灰白色;內線以內的基部(除前緣外)銹褐色向外延伸到臀角,但在中室的內緣基部顏色偏暗;基線和內線暗紅褐色,其內、外側襯銹黃色邊似呈一帶,基線清晰鋸齒形,內線在中室下呈雙深齒形曲,其中A~Cu2脈間的齒形曲較大而鈍,向外延伸與外線接近;橫脈紋暗褐色,周圍灰白色;外線暗灰褐色鋸齒形,具灰白邊;外線外M1~R4脈間基部各有1暗紅褐色楔形紋;亞端線為1斷續(xù)的模糊暗褐色帶;端線模糊暗紅褐色,緣毛灰褐色。后翅蒼灰褐色,后緣黃褐色,前緣和外緣較暗,有1暗色寬外帶。
雌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端緣弧形凹人;導管端片略呈卵形;囊導管長;囊體較大,囊突小,略呈腎形。
(2)生活習性
寄主植物:蘋果屬Malus和石楠屬Photinia。生物學:一年發(fā)生2代,以蛹越冬。
(3)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黑龍江(岱嶺),吉林(長白山)。
國外分布:日本,朝鮮。
6.巖舟蛾屬
巖舟蛾屬(學名:Rachiades)是屬于舟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苔巖舟蛾(學名:Rachiades lichenicolor)是舟蛾科巖舟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翅展55~65 mm,70~75 mm。頭部灰褐色,胸部灰與褐色混雜;翅基片末端多黑色。腹部褐色到黃褐色,基毛簇黑色。前翅底色褐色、棕褐色到黑褐色,前緣散布白色鱗片;中室端有1枚較大的。腎形白斑;內線大鋸齒狀,雙股,內股不太明顯;外線鋸齒狀;亞端線由1列短紋組成。后翅灰白到淺棕褐色,前緣和臀角暗褐色,有時有不明顯的中線和外帶。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中部有1對連在一起的月牙形隆突,端緣中部深凹;爪形突細長,末端稍尖;顎形突中部呈三角形加寬,末端尖;抱器瓣腹緣中部深凹,端緣末端擴大;陽莖細,比抱器瓣略長,端部彎曲,末端側面有1枚小齒突。
雌性外生殖器:第8背板端緣雙峰狀突出;前表皮突約為后表皮突的1/2長;囊導管較長;囊體大;囊突小,弱度骨化,上有許多小刻點。
(2)分布范圍
泰國,越南。
7.同心舟蛾屬
同心舟蛾屬(學名:Homocentridia)為舟蛾科的一個屬,分布于中國東南部、中南半島至喜馬拉雅山脈一帶。本屬雙性成蟲皆為短梳狀觸角,全身大致為暗褐色底,前翅翅面具有獨特的大型同心圓渦紋,因而得名。
同心舟蛾(學名:Homocentridia concentrica)是舟蛾科同心舟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tài)特征
體長♂18~20 mm、♀21~26 mm;翅展♂42~48 mm、♀53.5~55 mm。頭和胸部背面暗褐混有灰白色。腹部背面灰褐色。前翅暗灰褐色,中央泛紫色;亞基線不清晰,深鋸齒形,后端僅達A脈,黑褐色具灰白邊;中線黑褐色,雙股平行,呈不規(guī)則波浪形,在亞中褶處呈一銳角曲,其內側襯一黑褐色斑,從前緣中央之前伸達后緣齒形毛簇的基部;外線雙股,內面一條黑褐色,從前緣中央至Cu2脈呈弧形曲,隨后呈微波狀斜向內伸達后緣中央齒形毛簇之前,外面一條灰白色,兩側襯黑褐色細邊,但前端不達前緣,其余部分幾乎與內面一條平行;外線外側的翅脈上有1列白、黑相接的點;亞端線由1列模糊的脈間灰白色點組成;端線很不清晰,只有在Cu1脈以后一段隱約可見,黑褐色,很細。后翅灰褐色。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端緣中央“V”形深凹,兩側尖;爪形突較短而彎曲,端部扁平并增大,端緣兩側具小深弧形缺刻;顎形突較爪形突稍長,端部扁平增大,端緣中央具一淺弧形缺刻,彎曲與爪形突吻合;抱器瓣大,近卵形,抱器背中央有一個大的突起,但兩瓣的突起不對稱,一側末端呈2大尖角形,另一側末端呈2小尖齒形和基部一邊具一小齒形突,抱器端略平,腹緣具一長尖刺突,抱器腹膜質,基部有一長大突起;陽莖較抱器瓣長,前半部粗壯,基部向兩側增大,后半部分岔,一支較短稍粗,末端具一鉤形小喙,另一支細長,約為前者2~3倍,彎曲,末端尖削;陽端基環(huán)發(fā)達,端緣弧形;囊形突很短。
雌性外生殖器:前表皮突稍細短;后表皮突長,約為前者的三倍,線形;前陰片端緣中央具1個三角形缺刻,兩側不對稱,一側平滑,另一側具一大齒形突起;后陰片端部分岔,呈2大齒形突起;囊導管膜質細長;囊體圓大;囊突飛雁形。
(2)分布范圍
江蘇(南京)、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掛墩)、江西(廬山)、湖北(興山)、湖南(大庸)、四川(康定)、云南(麗江)、陜西(留壩、寧陜)、甘肅(康縣、文縣)。
8.白邊舟屬
白邊舟屬(學名:Nerice)是屬于舟蛾亞科下的一個屬。
榆白邊舟蛾(學名:Nerice davidi)是舟蛾科邊舟蛾屬的一種昆蟲。
(1)形態(tài)特征
體長14.5~20 mm;翅展♂32.5~42 mm、♀37~45 mm。頭和胸部背面暗褐色,翅基片灰白色。腹部灰褐色。前翅前半部暗灰褐帶棕色,其后方邊緣黑色,沿中室下緣縱伸在Cu2脈中央稍下方呈一大齒形曲;后半部灰褐蒙有一層灰白色,尤與前半部分界處白色顯著;前緣外半部有一灰白色紡錘形影狀斑;內、外線黑色,內線只有后半段較可見,并在中室中央下方膨大成一近圓形的斑點;外線鋸齒形,只有前、后段可見,前段橫過前緣灰白斑中央,后段緊接分界線齒形曲的尖端內側;外線內側隱約可見1模糊暗褐色橫帶;前緣近翅頂處有2~3個黑色小斜點;端線細,暗褐色。后翅灰褐色,具1模糊的暗色外帶。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短寬、彎曲,兩側扁平,端腹緣向兩側稍膨大,平截;顎形突短小,彎曲鉤形;背兜短寬近圓形;抱器瓣略狹小,抱器背拱形,抱器端膨大略圓;陽莖長,約為抱器背長的兩倍,略細、直,端部拱,略膨大,末端漸細而尖;陽端基環(huán)弱骨化:囊形突短圓。
雌性外生殖器:后表皮突細長,線形;前表皮突短,約為前者的一半,略粗;第8腹節(jié)背片向后變細延長,腹面溝形;后明片大,后緣微波浪形;前陰片端緣圓滑;囊導管細;囊突小,前緣有小缺刻。
幼蟲:老熟時體長31.5~34 mm,全體粉綠色;頭部具“八”字形暗線;第1、2腹背峰突上的刺紫紅色,基部檸檬黃色,邊緣鋸齒黑色;第8腹背峰突紫紅色;腹背兩側每節(jié)有1條暗綠色的斜線,下面有白色小點排列成的邊;氣門白色,邊黑色;氣門下線紫紅色,下襯白色;胸足基部和爪紫紅色;第3~5腹節(jié)氣門下線稍向下擴大呈三角形斑;第6腹節(jié)從氣門下線到足基部后面有1條斜紫紅色線;第7腹節(jié)至末端亞腹線紫紅色。
(2)生活習性
在北京一年2代。在陜西一年4代,10月以后老熟幼蟲在寄主植物根部周圍土下吐絲作繭化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第1代成蟲。第2、3、4代成蟲分別發(fā)生在7、8、9月,幼蟲自4月下旬出現(xiàn)持續(xù)到10月。
(3)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北京(香山,三堡,頤和園,密云,西山,南苑,動物園,北安河,平谷),河北(承德),黑龍江(哈爾濱,岱嶺),吉林(長白山),內蒙古(西蒙),山東(泰山),山西(綿山),江蘇(南京),江西(廬山),陜西(太白,周至,留壩),甘肅(文縣)。
國外分布: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