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錄取通知書跨越千里送達時,只能靜靜放在他的遺像旁。
高考考了597分,比本一多出近百分,被寧夏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錄取了。
可是他再也無法實現(xiàn)上大學的夢想。
近日,一名來自涼山的老師寫下一封《一封寄到天國的錄取通知書》,看哭全網(wǎng)。
拐杖撐起的求學路,每一步都刻著“不服輸”
在四川涼山會理縣,18歲的凌崇恩生來右腳就嚴重變形,從小靠雙拐走路。
雖然身體殘疾,但是凌崇恩從小就特別爭氣,比同齡人更加刻苦。
他深知讀書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是走出大涼山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機會。
家在涼山會理的山村里,他每天來回要8里山路去上學。
別的孩子跑跳玩鬧,他只能拄著拐一步一步往前挪。
從宿舍到教室的幾百米路,別人幾分鐘走完,他要走十幾分鐘。
上下樓梯時,需用手臂撐起全身重量,忍著痛一步一步的攀爬。
“我問他去干嘛,需不需要幫忙,他抬頭看我,眼睛很亮,說回寢室,不需要幫忙。那時候他剛上初一,背挺得很直。”老師回憶道。
有同學回憶曾看他拄拐下樓,手里還攥著本書,想幫他,卻又怕傷他自尊。
同學眼中的凌崇恩,總是樂觀的笑著說自己能行。
高中三年,他從未缺課。
課本上總是布滿密密麻麻的筆記,難題旁標注著反復演算的痕跡。
書包里除了書就是止痛藥,下午常餓著肚子刷題,單科第一的榜單上幾乎沒少過他。
班主任回憶,病痛發(fā)作時,凌崇恩會趴在課桌上稍作休息,緩解后立刻提筆學習。
深夜,宿舍里,他的臺燈常常最后熄滅。
“科技托起夢想”,希望早日站起來
凌崇恩一邊向往著大學生活,一邊希望自己的腳能夠早日站起來,像正常人一樣奔跑。
初二時,凌崇恩參加會理市演講比賽,主題為“科技托起夢想”。
可是臨近比賽,他卻突然發(fā)燒39度,嗓子啞得說不出話。
即便如此,他躺在床上還用手指劃被子背演講稿。
演講時,凌崇恩說自己看到過一則新聞:醫(yī)生用3D打印腿骨模型,為一名單腿女孩制定方案,最后女孩能走路騎車,能夠自由活動。
凌崇恩非常興奮,覺得科技越來越發(fā)達,自己總有一天會站起來的。
“我甚至能夠想象18歲的我能夠步履輕盈地散步,能夠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甚至能在籃球場上跳躍、投籃……”
最后,他獲得比賽三等獎,半期考試成績?nèi)允前嗬锏谝弧?/p>
今年2月高考百日誓師,他作為學生代表上臺。
聚光燈下,這個連站直都費勁的少年,對著全校師生喊出最炙熱的口號。
他的發(fā)言帶著對未來的期望和拼搏,激勵了很多同學。
他曾說,想考電氣工程專業(yè),做工程師,靠技術(shù)立足,不給家里添負擔。
這份樸素愿望是他對抗病痛與困境的最大動力。
人走了光未熄:一封寄往天國的信
今年高考,林崇恩以597分,超出一本線近百分,被寧夏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錄取。
他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可是7月底,他右腳傷口感染引發(fā)并發(fā)癥,病情急轉(zhuǎn)直下。
病床上的他看到錄取結(jié)果時,虛弱的臉上露出笑容,反復摩挲著手機截圖,還念叨著要提前買去寧夏的火車票。
還滿懷憧憬地對母親說:“等我病好了,學成回來幫鄉(xiāng)親修農(nóng)機?!?/strong>
8月4日,這個剛滿18歲的少年最終沒撐過去。
8月10日,當印著“寧夏大學”的紅信封跋涉1700公里抵達涼山時,他的骨灰已經(jīng)埋進了涼山的黃土里。
母親顫抖著手接過,陽光下“凌崇恩”三個燙金字,刺得人眼睛生疼。
就差那么幾天,命運像開了個殘忍的玩笑。
18歲的年紀,熬過十二年寒窗,好不容易要走出大涼山,眼見花開結(jié)果,卻沒法嘗到勝利的果實就撒手人寰。
讀書這12年或許苦,但是對于他,是快樂的。
能夠獲得與正常同齡人一樣的競爭機會,能夠獲得老師同學的關(guān)愛與尊敬,能夠在知識的世界快樂的探索,那是他最快樂的時光。
更心酸的是身后事:家里為治病早掏空了積蓄,連火化費都是村里開證明減免的。
那個想用科技改變命運的男孩,最終倒在了醫(yī)療資源匱乏的現(xiàn)實中。
生命啊,有時短得像一聲嘆息,卻也能震醒千萬顆心。
真正的苦難,是向命運低頭;
而真正的光芒,是在塵埃里也要開花。
但愿這封承載12年夢想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凌崇恩在天堂能夠收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