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軍隊的起義浪潮此起彼伏。
程潛、唐生智在湖南通電易幟,傅作義促成北平和平解放,曾澤生率領的第六十軍后來在朝鮮戰(zhàn)場立下戰(zhàn)功,這些起義都加速了蔣家王朝的崩塌。
但若論對蔣介石個人打擊最大的一支部隊,既不是裝備精良的五大主力,也不是占據(jù)戰(zhàn)略要地的重兵集團,
而是一支守衛(wèi)南京的御林軍——由首都警衛(wèi)師改編的第45軍97師。
1948年,一支精銳部隊正在進行美式戰(zhàn)術演練,這支部隊就是剛由首都警衛(wèi)師改編的第45軍97師,總兵力1.3萬人,下轄三個團。
每個團的前身都是國民黨高層的警衛(wèi)部隊,289團來自軍委會警衛(wèi)團,290團曾是陳誠的警衛(wèi)力量,291團則出自顧祝同的第三戰(zhàn)區(qū)警衛(wèi)團。
蔣介石對這支部隊的重視遠超所謂的五大主力,
士兵都是從全軍挑選的老兵,身高必須在1.7米以上,且無不良記錄,軍官清一色是黃埔畢業(yè)生,師長更是要經(jīng)蔣介石親自面試。
武器裝備優(yōu)先供應,美式罐頭、羊毛軍服等物資,連嫡系部隊都難以配齊,97師卻能足額發(fā)放。
更特殊的是它不受國防部常規(guī)調度,直接聽命于總統(tǒng)府參軍處,任務只有一個,保衛(wèi)南京及蔣介石的安全。
這種御林軍的地位讓97師成了國民黨軍中的特殊存在,
其他部隊常因軍餉拖欠鬧嘩變,97師的軍餉卻由中央銀行直接撥付,美軍顧問團專門為其開設戰(zhàn)術培訓班,教官都是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軍官。
蔣介石曾在一次視察中說,97師在,南京就穩(wěn)如泰山,在他看來,這支部隊是自己最后的保命符。
1948年秋,97師師長一職空缺,不少人靠著行賄、托關系擠入候選名單,卻全被蔣介石否決了。
他要的不只是能力,更是毫無二心的忠誠,就在這時蔣經(jīng)國舉薦了一人——王晏清。
王晏清的履歷算不上顯赫,卻符合蔣家父子的期待。
他畢業(yè)于黃埔六期,淞滬會戰(zhàn)期間從參謀做起,在羅卓英麾下參與過多次惡戰(zhàn),因作戰(zhàn)勇猛升至副師長。
更難得的是此人不抽不賭,不與腐敗將領同流合污,在軍紀敗壞的國民黨軍中顯得格外干凈,蔣經(jīng)國看中他的實干,認為可以作為青年將領的標桿。
蔣介石召見王晏清,特意問他對軍隊現(xiàn)狀有何看法。
王晏清直言軍隊腐敗是大病,需從嚴整飭,這番話正中蔣介石下懷,當即拍板任命。
上任那天,王晏清在總統(tǒng)府接受訓話,蔣介石親自將一把鑲嵌寶石的手槍交到他手上,鄭重地說,南京的安危托付給你了。
然而蔣介石沒料到,這位他寄予厚望的師長很快就對國民黨政權失去了信心。
王晏清到任后發(fā)現(xiàn)97師雖裝備精良,內部卻早已腐朽,軍官克扣軍餉、倒賣物資,士兵欺壓百姓的事屢見不鮮。
他曾親眼看到291團團長把美軍援助的罐頭拿到黑市售賣,質問時對方竟說大家都在撈,師長何必認真?
還有一次,淮海戰(zhàn)役結束后,國民黨軍主力盡失,南京城內人心惶惶。
王晏清在一次巡視時看到士兵圍著一張報紙議論,有個老兵說,北平和平解放,百姓沒遭兵災,咱們何苦再打?這些事都讓王晏清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時,中共南京地下黨注意到了王晏清的動搖,
地下黨員陸平通過內線與他取得聯(lián)系,沒有直接勸降,而是帶他看了南京郊區(qū)的難民窟,看到流離失所的百姓。
王晏清想起自己參加抗戰(zhàn)的初衷,感慨道,打了這么多年,到底為了什么?
兩人逐漸熟悉后,陸平向他介紹了解放區(qū)的情況和共產(chǎn)黨的政策。
王晏清坦陳自己的顧慮,蔣氏父子對我有恩,起義形同背叛。陸平反問,是對個人的恩重要,還是對百姓的責任重要?
3月24日夜,王晏清召集親信軍官當眾宣布起義計劃,289團團長楊鎮(zhèn)洲當場表態(tài)支持,290團、291團亦有不少軍官響應。
隨后,王晏清率領核心力量突破包圍,最終抵達了解放區(qū)。
這次起義雖未完全成功,卻產(chǎn)生了震撼性影響,97師作為蔣介石的御林軍,其反叛直接暴露了國民黨核心層的分裂。
消息傳到總統(tǒng)府時,蔣介石正在召開軍事會議,聽聞后當場摔碎了茶杯,連說三聲豈有此理。
他最信任的部隊倒戈,意味著連身邊的最后一道防線都已不可靠。
自北伐以來,蔣介石依靠黃埔系和嫡系部隊維持統(tǒng)治,忠誠是他控制軍隊的核心。
97師的起義,證明連最親近的力量都已不再信任他,這種信任危機迅速蔓延到整個國民黨高層。
起義發(fā)生后,南京城內的官員更加恐慌。
行政院長何應欽連夜召開會議,提出遷都廣州,不少將領以調防為名偷偷將部隊撤往南方。
蔣介石試圖穩(wěn)定人心,下令嚴查內奸,卻發(fā)現(xiàn)猜疑像瘟疫一樣擴散——誰都可能是下一個王晏清。
解放軍渡過長江、占領南京后,總統(tǒng)府的青天白日旗隨之降下。
退守溪口的蔣介石得知消息沉默了許久,或許此刻他已明白,早在97師士兵調轉槍口的那一刻,他的王朝便已注定崩塌。
參考資料:
1. 《國民黨軍起義史料選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2. 《南京解放紀實》(南京市檔案館編,南京出版社,1989年)
3. 《王晏清回憶錄》(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
4. 《蔣介石日記》(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1948-1949年)
5. 《國民黨軍簡史》(張明金、劉立勤著,解放軍出版社,2009年)
6.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軍起義投誠概述》(李新等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
7. 《南京地下黨斗爭史》(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