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子慧 欒海明
“錢終于到手了,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近日棗莊市山亭區(qū)某塑料編織袋加工廠的40余名務工人員,在法律援助的幫助下,順利領到了被拖欠的勞動報酬,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場歷時半個多月的維權,因多方合力變得溫暖而高效。
勞動報酬遲遲未結 務工人員盼來法律援助
2024年5月,山亭區(qū)某塑料編織袋加工廠放假后,趙明(化名)等40余名務工人員發(fā)現(xiàn),自己的勞動報酬沒了著落。這些報酬里,拖欠時間長短不一,少則數(shù)千元,多則達5萬元。大家多次向工廠詢問,卻始終沒有結果。無奈之下,他們到鎮(zhèn)政府和區(qū)人社局反映情況,可加工廠因資金鏈斷裂,加上還欠著外債,確實無力支付。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有人提議找法律援助中心試試。抱著一絲希望,40余人來到山亭區(qū)法律援助中心。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當即確認他們符合援助條件,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山東寶亭律師事務所,指派律師葛延存專門負責此事。
多方聯(lián)動加速推進 筑牢權益保障防線
葛延存接案后,第一時間與務工人員溝通,仔細查看了工廠出具的欠條——累計未支付的勞動報酬達110余萬元。交談中,葛延存得知一個緊急情況:加工廠正打算轉讓機器設備,一旦設備被轉移,大家的報酬可能更難兌現(xiàn)。
情況緊急,葛延存迅速行動:一邊和務工人員溝通,征得同意后,起草材料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一邊緊急聯(lián)系法院,說明情況的緊迫性。法院在接到相關保全申請后,第一時間對加工廠的50余臺圓織機、1臺大拉絲機(總價值約150萬元)進行了查封,并安排專人對相關設備進行看管,避免了資產流失。
為了讓事情盡快解決,葛律師又向山亭區(qū)人民檢察院民行部申請支持。檢察院很快批準并重點關注,與律師一起到法院協(xié)調,推動案件快速辦理。法院當即決定采用速裁程序,安排1名員額法官和3名專職人民調解員組成專班處理。經過多次溝通,加工廠經營者洪強(化名)同意在2024年8月18日前一次性付清全部報酬,雙方達成人民調解協(xié)議,法院對協(xié)議進行了確認并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從受理到達成協(xié)議,僅用了半個多月。
報酬全額到賬 法治溫情守護勞動者
約定的付款日期到了,加工廠卻沒能按時支付。務工人員隨即申請強制執(zhí)行,法院迅速啟動程序,確保執(zhí)行到位。如今,40名務工人員被拖欠的110余萬元勞動報酬已全部到賬,大家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從法律援助中心的及時介入,到律師的積極奔走,再到檢察院、法院的協(xié)同發(fā)力,這場維權行動讓務工人員感受到了法治的溫度。它不僅幫大家拿回了應得的報酬,更讓每一個為生活努力打拼的人相信,遇到困難時,總會有溫暖的力量守護著他們。
指派機構:棗莊市山亭區(qū)法律援助中心
承辦人員:山東寶亭律師事務所 葛延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