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次洛家的羊群里其實有三個白骨精,首先說說第一個。第一個白骨精是一只羯羊,也是一只放生羊。
先解釋一下什么叫羯羊,什么叫放生羊吧。
羯羊是指去勢的公羊,也就是通過人工干預(yù)失去生殖能力、不能當(dāng)爸爸的公羊。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牧民家的羊群,主要由母羊構(gòu)成,因為母羊是有生產(chǎn)力的。而相對沒生產(chǎn)力的公羊只需要留下一兩只種公羊,其他的公羊則都要成為羯羊。二是羯羊因為沒有雄性激素的影響,肉質(zhì)更鮮嫩細(xì)膩,更好吃。這樣,牧民家羊群里的公羊,大多是羯羊。
那么,啥叫放生羊呢?先說放生。放生是草原上常見的儀軌,就是把牛羊放歸到大自然,讓大自然掌管它的生命。比如家里有人病了,家人希望他盡快痊愈,就把一只牲畜經(jīng)過嚴(yán)格的儀式后放歸。這樣,這只牲畜就屬于自然之神了,自然之神得到了一只牲畜,就會幫助病人盡快解脫病痛之苦——這是牧區(qū)醫(yī)療條件有限的時代留下來的舊俗——至此,這只牲畜從此被免除宰殺之苦,成了大自然的牲畜,牧民把這樣放生的牲畜叫“次塔爾”。放生的牲畜,經(jīng)過放生儀式,在頭部、肩胛部、耳朵等部位都裝飾有各種顏色的彩帶,加上身上的羊毛也不再剪去,在畜群里顯得與眾不同。它是為誰放生的,家人就會說它是某某的“次塔爾”。次洛就有一只“次塔爾”,它是一只羯羊。
再說說次洛為啥有這樣一只“次塔爾”放生羊吧。
我和次洛的家鄉(xiāng)鐵卜加,雖有一條“大河”和一條“尕水河”從小牧村邊上流過,但到了冬天,“大河”和“尕水河”里的水都干涸了,為了讓饑渴的牛羊吃到水,小牧村的人們每隔兩天就要把牲畜趕到雪豹山“薩日”附近一眼泉水邊。每次趕牛羊去飲水,清早五六點(diǎn)就得從小牧村出發(fā),到晚上六七點(diǎn)太陽落山時才能把牛羊再趕回家,來去一趟要一整天時間。所以給牛羊飲水的事兒,一般也由家里的大人來完成。我和次洛上了五年級,馬上就要到遙遠(yuǎn)的縣城去上中學(xué)了,我們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是男子漢了,所以在那年寒假,大人們要去給家里的牛羊飲水時,我和次洛自告奮勇,承擔(dān)起了這個任務(wù)。
記得那天早晨,天還沒大亮,幾顆星星依然掛在天邊,我和次洛就趕著各自家里的牛羊,跟著大人們?nèi)ワ嬎恕W垦霝槲覀兯托?,看著我們一臉無所畏懼的樣子,眼睛亮亮的,伸出大拇指夸我們勇敢,這讓我和次洛很受用。為了那次任務(wù)的完成,我和次洛經(jīng)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寒冷,饑餓,路途遙遠(yuǎn),道路曲折……飲水回來,我倆都感冒了,發(fā)燒、咳嗽、流鼻涕。出發(fā)時有多神勇,回來時就有多狼狽。特別是次洛,一下子病倒,臥床不起,每天都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打針吃藥都不管用。次洛媽媽心疼次洛,背著卓央,每天給次洛一些好吃的:一塊麥子面的“白面饃饃”,幾顆紅棗,幾塊水果糖。卓央無意中看見了,心里有些不爽。沒過幾天,家里還商量著給次洛放生一只羯羊。這樣的寵溺,讓卓央覺得阿爸阿媽偏心,更不爽。
而讓卓央更不爽的事兒接著來了——次洛的“次塔爾”身披一身彩帶,逐漸知道自己在羊群里的特殊地位,就有點(diǎn)有恃無恐,常欺負(fù)伙伴。如放牧?xí)r,它占據(jù)一片水草茂盛的草灘,不讓別的牛羊靠近自己;在羊圈里時,它要趴臥在溫暖避風(fēng)的位置,不許別的伙伴與自己在一起,種種霸道的行為讓卓央很生氣,于是,卓央就給次洛的放生羊取名叫白骨精了?!笆恰短粕飩鳌防锇坠蔷兓鰜淼哪莻€男妖怪!”卓央說。
原標(biāo)題:《龍仁青:羊群里的白骨精》
欄目編輯:華心怡 文字編輯:王瑜明 圖片來源:龍仁青 攝
約稿編輯:王瑜明
來源:作者:龍仁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