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時期,遼軍元帥韓昌帶三川六國猛將犯境。
宋太宗御駕親征,卻被遼軍團團圍困在幽州。曹彬、高懷德等猛將出陣廝殺,卻也是殞命在幽州城下。
楊家將自然義不容辭,老令公楊繼業(yè)帶著七郎八虎前來幽州救駕。
這一戰(zhàn)拉開了楊家將最為慘烈的一戰(zhàn)——血染金沙灘。據(jù)電影版《忠烈楊家將》中所說,在出征前,鬼谷先生給了老太君一個錦囊,里面一張紙上赫然寫著:當知天命難違,七子去,六子回。
這是一個神奇的預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八子去六子回
在楊家將故事中,真的有鬼谷子預言七子去六子回嗎?
鬼谷子名為王禪,是戰(zhàn)國時期的傳奇人物。在以唐朝和宋朝為背景的演義評書中,鬼谷子有兩個分身,分別是王禪老祖和王驁老祖,收下了薛丁山、竇一虎、秦漢、呼延慶、楊懷玉、狄青等徒弟,演繹了眾多精彩故事。
這里的鬼谷子明顯是個仙人級別的人物了,但以前的演義評書中有些神話色彩是很正常的。再者,楊懷玉就是楊家將的人物。因此,鬼谷子出現(xiàn)在楊家將前期的故事中按理來說是不違和的。
不過,在各類楊家將故事中都沒有鬼谷子預言之說。這個鬼谷子“七子去六子回”之說,是《忠烈楊家將》中改編的。
實際上,楊家將故事中倒是真有一個奇人預言了楊家父子的結(jié)局。這個人不是鬼谷子,而是五臺山的智聰長老。
在《飛龍全傳》、《金槍傳》等書中,智聰長老都有出場。這是一個精于禪理,能知過去未來的高僧。
當初楊繼業(yè)還在北漢之時,曾決水大敗后周大軍?;貛熉愤^五臺山時,楊繼業(yè)想起這里有個智聰長老,就帶著七個兒子前去請他指點迷津,卜問前程。智聰長老就給了楊繼業(yè)一句偈言:
立名無佞,建業(yè)天波。辛勤勞苦,李陵榮枯。
楊繼業(yè)不解,但智聰長老只是說天機不可泄露。再請智聰長老相看七個兒子,看他們未來如何。智聰長老說道:“七位將軍都是忠國勤民之相,但剛直太露,恐怕不得善終。尤其是七郎目有變睛,需要小心箭厄。唯有六郎形貌光舒,能報得爵祿,但一生有憂無樂,好事多磨?!?/p>
當時的楊繼業(yè)并不太信,其他人也大多不以為然。只有楊五郎心有佛法,深信智聰長老的話,夜晚又獨自前去請他指點一條生路。智聰長老看五郎有緣,本要讓他就此隱退,但他卻不忍離開父母雙親。最后,智聰長老給了五郎一個小皮匣子,讓他有大難的時候可以打開,必能救他一命。
智聰說的準不準,要靠事實證明。宋朝恩收楊家將時,為他們在京城金水河畔建了一座天波府,里面專門加蓋了一座無佞府,府門頭還起建一座天波樓。這正是:立名無佞,建業(yè)天波。
到這時,楊繼業(yè)才相信智聰長老真的是神機妙算,與他結(jié)交成了好友。后續(xù)的楊家將評書中,也多有智聰長老的故事。比如智聰曾對楊繼業(yè)說過,八位郎君將來如不改名換姓必將受血光之災,也化為了“八子去六子回”之說。八子是因為楊家將評書中是七郎八虎闖幽州,弟兄血染金沙灘!
那么,到底何為八子去六子回呢?
七郎八虎血戰(zhàn)金沙灘
楊家將最興盛之時,一桿金刀八桿槍威震天下。
這一桿金刀是老令公楊繼業(yè),而八桿槍是老令公和佘老太君的七個親子一個義子,號為七郎八虎。
幽州之戰(zhàn)時,楊繼業(yè)就是帶著七郎八虎前來,敗卻遼軍一陣。韓昌知道不可力敵,就在金沙灘擺下一個雙龍會,邀請請宋太宗前去赴宴,遼國狼主天慶梁王愿拿降書順表,兩國永結(jié)盟好。
這就引出了替主勇赴雙龍會,七郎八虎血戰(zhàn)金沙灘。不過,關于這個情節(jié),在各個版本中又有所差別。
1、劉版血染金沙灘
劉蘭芳老師版本的楊家將評書曾風靡千家萬戶,是最為人所熟知的。
在這個版本中,宋太宗和八賢王等文武在楊家將的保護下前去金沙灘赴雙龍會。遼軍卻是趁夜襲擊宋太宗的行宮,叫嚷著要活捉宋朝皇帝,形勢岌岌可危。
關鍵時刻,楊大郎出計假扮皇帝去投降,讓父親趁機帶人護送宋太宗殺出。其余七個兄弟也是甘愿保護大哥,一起前去會盟臺。
到會盟臺時,大郎一箭射殺了天慶梁王。這就引出了慘烈的血戰(zhàn)金沙灘,楊大郎因無槍馬盔甲,率先喋血沙場;二郎力托千斤閘,被遼軍亂箭射殺;三郎連中十一箭而落馬,又被遼軍人馬踐踏為泥漿;四郎、五郎、八郎在亂戰(zhàn)中殺散,不知所蹤。最終,只有六郎、七郎殺了出來。
實際上,這個版本的血戰(zhàn)金沙灘是個簡化版本了。清末的楊家將評書已經(jīng)非常豐富了,血戰(zhàn)金沙灘加上兩狼山可是一出大戲,前前后后的緣由,各種斗智斗勇等精彩情節(jié)眾多,恐怕比劉版評書從開頭到結(jié)束還要長。
- 2、其他本的血染金沙灘
在金沙灘雙龍會之初,就是楊大郎假扮宋太宗去的。
宋太宗也不傻,知道這是場鴻門宴,但不去又徒惹遼人恥笑。楊大郎因為與宋太宗有著七八分相似,又最是忠勇,情愿替主前去赴會。
楊大郎是楊家長子,是七郎八虎之首。大哥冒險替主去赴難,其余兄弟又豈能落后,七個兄弟一起請令去保大哥,火山軍的金槍王元、銀戟張文、銅錘程普、鐵鞭高化也是一起請令前去。最終,大郎假扮皇帝,老將王元扮成了總管大太監(jiān),其余兄弟各扮文武,又帶了五百火山軍和大郎從代州帶來的五千鎮(zhèn)邊士卒,前去赴會。
在雙龍會上,第一出是宴會上的菜名斗智。
這第一道菜是蒸南瓜加燒燎白煮,取名就是“燎煮南蒸萬里平”,諧音為“遼主南征萬里平”。宋朝這邊的王元是個詼諧多智的人,請兩方的皇帝和丞相拿筷子在南瓜上一掃,又丟在上面,解釋為“遼主江山,八桿金槍一掃平”。
又比如烤全羊,遼國取名為“羊(楊)在堂前,任我宰割”。王元則是拿刀切羊,放在荷葉上,取為“刀壓葉綠(耶律),一羊(楊)定太平”。
這里的菜名取得是諧音,是一場斗智行動。菜名也是老評書藝人精心編制的,很有意思,但很多報的菜名都已經(jīng)失傳了。
再到第二場,是鴻門宴必不可少的舞劍。遼國一方由武狀元耶律悉底假扮劍奴舞劍助酒興,劍舞的是真好,但卻是沖著假扮宋太宗的楊大郎越來越近。
這正是鴻門宴上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楊七郎正在大郎后面護駕,當即上前請令,拔劍與耶律悉底對舞在了一起。耶律悉底雖然武藝不錯,但不敵楊七郎的神力,手中寶劍又不如他的寶劍,被他砍斷了手中劍。不過,楊大郎沒讓七郎砍死耶律悉底,喝退了他。
這一次遼國布下的是連環(huán)計,一計不成又是一計。遼國天慶王又起身要給楊大郎倒上三杯酒,揭過舞劍的不愉快。楊大郎身處險地,處處小心,看著天慶王也先飲為盡,才喝下了杯中酒。
兩人喝的是同一壺酒,但酒可不同。這個酒壺是帶有機關的鴛鴦子母轉(zhuǎn)心壺,輕輕一按機關就能轉(zhuǎn)換毒酒。天慶王喝的酒是正常的,楊大郎喝的卻是加了鶴頂紅的毒酒。
毒酒一入肚,八步斷腸。楊大郎喝下毒酒,腹中劇痛,就知道中了毒,他也知道自己沒救了,揚手施展出一支袖箭,正中天慶王咽喉。最后一刻,楊大郎又縱身撲向了外面的長槍手,讓兄弟們殺出去。
天慶王和楊大郎一死,雙方大亂。楊二郎看到出生一起入死十幾年的大哥斃命,勃然大怒,抓起陪宴的幾個北國老丞相當場摔死。不過,楊二郎一個不注意,被躲在桌子下的耶律悉底以手中斷劍刺入了胸膛。
到此之時,轟轟烈烈的金沙灘之戰(zhàn)開始了。程普掉入陷坑慘死,張文被冷箭射殺,楊三郎被遼軍鐵騎踩踏如泥漿,楊四郎和楊八郎被俘虜,楊五郎失蹤不見,只有六郎和七郎等少數(shù)人馬闖出了金沙灘,火山軍眾將和代州兒郎毀于一旦。
其實,這里又有一個道子。楊家七郎八虎改名才能幸存,四郎化名為木易,取了遼國二公主;八郎化名為王司徒,娶了遼國三公主;五郎呢,當初智聰長老給楊五郎的皮匣子中是剃刀和度牒,他脫下盔甲,剃度為僧人,也是以度牒上之名活了下來。
總之,這一戰(zhàn)殺出來時,楊繼業(yè)見到的只剩下了六郎和七郎兩個兒子。
兩狼山之戰(zhàn)
在血戰(zhàn)金沙灘之后,又是悲涼的兩狼山之戰(zhàn)。
首先,在演義評書中,總是會忠奸分明。楊家將故事中,楊家將是忠臣,潘仁美則是絕對的奸臣。實際上,潘仁美并不等同于歷史上原的潘美,而已經(jīng)是戲劇化的人物了,有著公報私仇、陷害忠良、勾結(jié)遼國等特性。
楊家將七郎八虎故事時期,潘楊兩家的怨隙也是個基本定調(diào)。從天齊廟打擂楊七郎力劈潘豹開始,潘仁美先在幽州城陷害楊七郎力殺四門,又在血戰(zhàn)金沙灘時坑害了楊家七郎八虎。
為何說是潘仁美坑害了楊家七郎八虎呢?當初楊大郎假扮宋太宗是潘仁美提議的且不說,雙方約定是楊大郎帶兄弟們?nèi)ソ鹕碁?,楊繼業(yè)則帶宋太宗沖出幽州城,以城頭紅旗為號,只要紅旗落下就是退出了幽州陳。但是,潘仁美后走時卻專門吩咐不讓落下紅旗,致使七郎八虎一直在為皇帝拖延時間。
到金沙灘之戰(zhàn)后,宋太宗雖然知道潘仁美陷害楊家,但嚇壞的他還是跑回了京城。而身為主帥的潘仁美也是沒有放過楊繼業(yè)父子三人,勒令楊繼業(yè)出戰(zhàn),致使楊繼業(yè)、楊六郎、楊七郎等人被困于兩狼山虎口交牙峪。
這里又是一處龍?zhí)痘⒀?,地勢兇險,埋伏重重。要不是蕭后想要恩收楊繼業(yè),不許殺死他們,楊家父子早就喪命了。不過,楊繼業(yè)父子被困也是難以沖出,糧草斷絕,只能讓勇猛的楊七郎殺出重圍找潘仁美搬救兵。
楊七郎手中一桿槍力敵千軍,又有被遼國招為駙馬的八郎暗中相助,順利返回雁門關瓜州大營。只是楊七郎錯了,潘仁美想害他們父子,又怎么可能會出兵相救呢。最終,潘仁美問了楊七郎個通敵叛國之罪,下令將他吊在高桿上,連射了一百單三箭。
自七郎走后,三天不見一點消息。楊繼業(yè)心中放心不下,又毫無辦法,迷迷糊糊中看見七郎渾身是血的走來,身上滿是羽箭。
楊繼業(yè)更加絕望了,他知道老七再也回不來了。這不是楊繼業(yè)相信托夢之說,而是懂得自己兒子。楊七郎是個什么脾氣,父兄被困絕谷,就算借不到一兵一卒,一個人單槍匹馬也得在三天之后殺回來,但他卻沒有半點消息,恐怕早已是兇多吉少了。
盼子子不歸,等兵兵不來。就這樣,楊繼業(yè)一頭撞死在了李陵碑上。這正是智聰長老說的:辛勤勞苦,李陵榮枯。
到此,楊家七郎八虎只剩下了一個楊六郎,凄涼的返回了京城。因楊六郎是第六子,所以是八子去六子回,但回來的不是六個兒子,而是第六個兒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