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門店
二戰(zhàn)勝利后,由于美蘇的干涉,朝鮮半島被迫南北分裂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隨著時間的推進,兩個原本一脈相承的國家不僅在發(fā)展的理念上漸行漸遠,還因為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長期劍拔弩張。
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恩怨情仇,不但能寫成無數(shù)本歷史書,更是從是二戰(zhàn)以來就無時無刻不在引發(fā)世界目光的關注,其中最為轟動的便是幾乎引發(fā)全世界參戰(zhàn)的“朝鮮戰(zhàn)爭”。
朝鮮人民軍歡呼
而隨著朝鮮戰(zhàn)爭的結(jié)束和世界總體和平的大趨勢,雙方雖然沒有再次成規(guī)模兵戎相見,但是口水仗確實沒少打。
如果你稍微關注一下雙方攻擊對方的對戰(zhàn)文章,便可以發(fā)現(xiàn)朝鮮在措辭方面顯然更加的有力,不但用詞犀利,底氣也顯然更加十足,不僅經(jīng)常公開稱韓國政府為“傀儡政府”,更是把韓國軍隊叫做“偽軍”。
也許你覺得朝鮮方面的措辭毫無道理,但今天我要為朝鮮站臺,因為他們的稱呼絕不是無中生有。與朝鮮軍隊相比,那支被稱為“大韓民國國軍”的軍隊在成立之初確實只配被叫做——“偽軍”。
1950年的韓軍
日本逐步吞并朝鮮半島,韓國軍隊被全部解散
在明治天皇主導政權的軍國主義政權建立后,日本政府開始實施以“富國強兵”、“殖產(chǎn)興業(yè)”、“文明開化”三大政策為發(fā)展思路的維新運動,這就是聞名于世的“明治維新”。
在明治天皇的帶領下,日本國力日漸強盛,廢除了一系列此前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還迅速由封建國家成長為現(xiàn)代化工業(yè)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但隨著國力的不斷增長,日本的擴張欲望也開始變得十分強烈,而擴張的主要路線顯然只可能有一個方向,那就是西邊的大清,這也是日本所謂的“大陸政策”。而與日本非常鄰近的朝鮮半島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就成為了日本進攻大陸的跳板,是必須首先征服的對象。
1876年,日本政府以追究“云揚號事件”責任為名,率領7艘軍艦以及1000多名陸戰(zhàn)隊,用武力強行打開了李氏朝鮮的國門,并要求其簽訂不平等條約。
喪權辱國的江華條約
盡管朝鮮內(nèi)部強烈抗議朝鮮與日本簽署不平等條約,但實際掌握朝政的朝鮮國王妃閔氏集團不斷壓制內(nèi)部反對呼聲,還是與日本在江華島簽訂了《日朝修好條規(guī)》,亦稱“江華島條約”。不知道閔氏在“乙未事變”中被日本浪人砍殺后,會不會后悔當初的決定。
《日朝修好條規(guī)》簽訂后,日本成為了朝鮮最大的掠奪者,他們控制了朝鮮的金融業(yè)、海運業(yè)、漁業(yè)等,在朝鮮市場上高價傾銷粗劣紡織品,低價收購朝鮮農(nóng)產(chǎn)品轉(zhuǎn)銷海外,從而獲取巨額利潤,使朝鮮人民的生活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于1894年爆發(fā)東學黨起義,以東學教徒為主的朝鮮貧苦農(nóng)民打著“盡滅權貴”、“誅滅倭夷”的口號,發(fā)動了歷時一年多的反封建反侵略斗爭。
而早就不滿足半殖民朝鮮半島的日本政府則借此機會突然襲擊漢城王宮,不但迅速扶植了以興宣大院君為首的親日傀儡政府,還偷襲了清軍運兵船,挑起甲午中日戰(zhàn)爭。
日本在仁川登陸
登陸后的日軍
平壤之戰(zhàn)中的清軍戰(zhàn)俘
大清還是之前那個腐朽的大清,但日本卻不再是之前的倭寇,在甲午戰(zhàn)爭中被日本徹底擊潰的大清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而《馬關條約》第一條既不是割地也不是賠款,而是要求大清——“ 確認朝鮮國為獨立自主國家,朝鮮對中國的朝貢、奉獻、典禮永遠廢止”,這意味著日本取得了朝鮮半島的全部控制權。隨后,日本在半島設立了朝鮮軍司令部,朝鮮王朝也將國號改稱“大韓帝國”,這便是韓國的來源。
自1905年起,日本挾日俄戰(zhàn)爭勝利的余威,在隨后的三年內(nèi)先后強迫朝鮮簽訂了《日韓新協(xié)約》、《日韓保護協(xié)約》和《丁未七款條約》等三個不平等條約,朝鮮半島的司法權、外交權、軍權、財政權等國家根本權力逐步被日本人掌握。
其中在1907年簽署的《丁未七款條約》最為致命,因為該協(xié)約的《備忘錄》中規(guī)定,——“除保留一個大隊兵力擔任皇宮守衛(wèi)外,其余韓國軍隊全部解散”,這意味著朝鮮最為核心的軍權也正式被日本剝奪,朝鮮半島上再也沒有自己的軍隊。
朝鮮半島的日本官員
朝鮮半島的軍隊被解散,只剩自發(fā)組織的義軍組織
至此,日本人完全掃清了吞并朝鮮半島的阻礙,并在朝鮮著名賣國賊、時任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的幫助下,于1910年8月強迫朝鮮與日本簽署《日韓合并條約》,完全吞并了朝鮮半島。
日本開啟殖民統(tǒng)治,本地偽軍助紂為虐
日本正式吞并朝鮮后,開始了血腥統(tǒng)治,日本首任朝鮮總督寺內(nèi)正毅甚至一上任就公開宣稱:“朝鮮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們一方面限制朝鮮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瘋狂掠奪朝鮮的資源,另一方面開始實行奴化教育,將日語定為國語,甚至不要臉的提出“日韓同祖”之說同化朝鮮人。
為了全面壓制朝鮮半島的反抗行為,日本規(guī)定朝鮮總督兼任朝鮮軍司令官。這支朝鮮軍雖然名字中帶有朝鮮二字,但是卻和朝鮮人沒什么關系,所有的兵員全部由日本國內(nèi)派駐的師團輪流擔當。此外,日本還在朝鮮半島成立了日本陸軍第十九、二十師團,分別負責朝鮮北部和南部的警備任務。
寺內(nèi)正毅
被日本人槍殺的抗日志士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朝鮮各地的反抗還是比較多的,立志于韓國獨立事業(yè)的各界人士紛紛拿起武器在各地組織武力反抗,以下是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1)以洪范圖、車道善為首的義兵余部在朝鮮北部與日本戰(zhàn)斗至1915年;
(2)申采浩、李東輝等人建立“光復會”,并深入朝鮮半島內(nèi)部搶奪日本稅金,槍殺親日派;
(3)申圭植在1912年成立同濟社,與中國國民黨保持密切聯(lián)系;
(4)李承晚在美國夏威夷建立大韓人國民會,以美國為中心展開外交活動;
此外,朝鮮各地也不斷發(fā)生襲擊日本官員及親日派事件,工人罷工運動也開始嶄露頭角,這些斗爭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反映了朝鮮人民反抗日本、追求獨立的精神。
三一獨立運動
隨著人民情緒的不斷激化,終于在1919年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反日運動,即“三一獨立運動”,朝鮮宗教界人士和青年學生以朝鮮高宗李熙的葬禮為契機要求韓國獨立,并引發(fā)朝鮮人民起義。但在日本殖民當局的血腥鎮(zhèn)壓下,共有7509名人被殺,15961人受傷,46948人遭到逮捕。
不過,日本的殖民統(tǒng)治也客觀上促進了朝鮮半島的“現(xiàn)代化”。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日據(jù)期間,朝鮮半島上的小學由100所上升到4271所,人口1313萬增長至2553萬,識字率從10%上升到65%,廢除了封建身份制度和裸露胸部的服飾,還修建了不少鐵路和醫(yī)院。
南大門
光化門
西式婚禮
朝鮮日據(jù)時期的一處市場
三一獨立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也讓日本人意識到只憑武力壓制朝鮮半島效率低下,還容易引發(fā)起義。于是,日本隨后便開始采取較為懷柔的“文化政治”統(tǒng)治,不僅有限的開放出版自由,創(chuàng)立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還在1924年成立京城帝國大學(首爾大學前身),全面推行日化教育。
雖然手段上有所變化,但本質(zhì)并沒有變,半島人民的各項權利還是十分低下,除了一些親日派獲得了利益外,絕大部分平民感受到的還是日本的恐怖統(tǒng)治,于是反抗運動又開始風起云涌(由此可見朝鮮民族的性格很強悍,相比之下日本在某島推行的奴化教育順利太多)。
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朝鮮偽軍助紂為虐
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殖民教育,日本人在朝鮮半島也培養(yǎng)了一大批親日分子,于是他們開始實行極其陰險的“以鮮制華”政策,即不斷推動朝鮮人強行移民中國東北,改變當?shù)氐娜丝诮Y(jié)構,削弱中國的勢力。
隨后,日本強調(diào)“朝鮮人是日本臣民,受日本管轄”,并開始在朝鮮人聚居地區(qū)設置領事館,挑唆中朝人民民族矛盾。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朝鮮移民在東北釀出種種事件背后都有著日本人的身影。
日本駐哈爾濱領事館
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全面控制中國東北地區(qū)。為了更好地鞏固侵略成果,關東軍在《解決滿蒙問題的根本方策》中提出了要在滿蒙地區(qū)建立偽政權,從而實現(xiàn)滿蒙地區(qū)與中國本土脫離的事實。日本政府同意了這一提案,決定扶植以溥儀為首腦的統(tǒng)轄中國滿蒙地區(qū)的政權,并由日本掌管其國防和外交。
于是,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這個歷史怪胎在日本的策劃下“建國”,而為了應對中國軍民的抵抗,日本人決定建立一支偽軍,這便是所謂的“偽滿國軍”。
經(jīng)過一年時間的籌備,一支大約15萬人左右的傀儡軍隊被拼湊出來,這支軍隊有奉系親日東北軍、各類胡匪及社會閑散之徒,基本上都是為了混口飯吃,戰(zhàn)斗力自然也十分一般。
但即使是這樣,日本人也不放心,不僅在軍中安排了大量日本人擔任高級軍官,還繼續(xù)推行“以鮮制華”政策,大量安排親日朝鮮人混入軍隊,以達到監(jiān)控和制衡中國軍人的作用。這些朝鮮人雖然親日,但是在本國卻不被允許當兵,最終只能在中國實現(xiàn)自己的從軍夢,但卻是加入偽軍為侵略者服務,助紂為虐。
溥儀檢閱偽滿洲國部隊
偽滿部隊訓練
偽滿部隊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雖然前期的攻勢勢如破竹,但是他們顯然低估了中國軍民的抗戰(zhàn)決心。僅僅一年多時間,日本侵略者的攻勢就在中國軍民的拼死抵抗之下開始停滯,抗日戰(zhàn)爭正式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
此時,日本政府開始稍微有了一些“騎虎難下”的感受,但軍國主義分子早就被侵略戰(zhàn)爭帶來的快感蒙蔽了雙眼,為了建功立業(yè)不斷要求日本政府提供各類戰(zhàn)爭資源。日本雖然強大,但畢竟人口數(shù)量有限,隨著戰(zhàn)爭的推進終于開始感受到兵員不足的焦慮。
但朝鮮軍司令官小磯國昭的一個提議讓日本高層眼前一亮,這就是對在朝鮮半島實行征兵制度,讓兩千多萬人口的韓國成為自己的人力資源后備力量,這不但能解決前線兵源緊張的問題,獲得參軍資格的韓國人也會降低反日情緒。
不過日本人對于將朝鮮人編入自己的軍隊還是有一定顧慮,在1938年侵華戰(zhàn)爭還算順利的前提下,只在朝鮮半島征召了400名志愿兵,并且打散后加入日本駐朝軍隊, 其中“步兵200名, 輜重兵100名, 高射炮兵100名”。
但是,在滿洲地區(qū)日本人就十分大膽了,除了分散于偽滿洲國軍隊中的朝鮮人,在偽滿軍中日本人還成立了一支還主要由朝鮮籍士兵組成的建制部隊,即所謂的——“間島特設隊”。
這支偽軍部隊于1938年9月成立于偽“間島省明月溝”(今吉林省安圖縣),由3個中隊組成,共計300余人,所有士兵均為朝鮮籍。其名義上隸屬于偽滿第6軍管區(qū),但歸關東軍指揮,首任隊長為染川一男,相對級別較高的指揮崗位也由日本人擔任,僅吸收少數(shù)朝鮮人擔任下級軍官。
這支部隊獲得了關東軍的大額撥款,從武器裝備上來看可以算得上是武裝到牙齒了,機迫中隊不僅擁有迫擊炮和重機槍,步兵中隊也都裝備了捷克ZB26沖鋒槍和輕機槍。他們專門從事情報搜集,鎮(zhèn)壓朝鮮抗日和偽滿洲國境內(nèi)的反滿抗日運動,配合關東軍的軍事行動。
“間島特設隊”的絕大部分成員都是朝鮮人
1939至1941年間,這支偽軍作為“野副討伐隊”的一部分,還參加了針對東北抗聯(lián)部隊中的金日成、崔庸健等部圍剿,屢受日軍“表揚”。
侵華戰(zhàn)爭陷入頹勢,大批朝鮮人加入日軍和日偽軍
在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逐漸感覺到力不從心。于是,從1940年開始至1943年,陸續(xù)有近5000名朝鮮籍士兵志愿申請加入了日軍,其中3000余人被陸續(xù)補充到關東軍各部,另有1700余人被補充到華北派遣軍。
而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的頹勢愈發(fā)明顯,戰(zhàn)爭形勢對日本愈發(fā)不利。此時的日本當局被迫拋棄了此前對于朝鮮人參軍的高度懷疑態(tài)度。因為前線兵源缺口巨大,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僅憑征召“志愿兵”的方式,完全滿足不了前線需求。
于是,從1943年8月起,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開始強制征兵,凡年滿17歲的朝鮮男子都被納入強征范圍,或者以“軍屬”身份去服苦役。
日本訓練的朝鮮籍士兵
日本軍隊中的朝鮮兵
這些朝鮮籍士兵雖然有很多人是被迫參加日軍,但還是有不少人覺得這個是表現(xiàn)的機會,全心全意為侵略者服務,比如朝鮮王朝的末代太子李垠,他極度親日,軍銜一路升至日本陸軍中將,先后任華北派遣軍副參謀長、第五十一師團長等職,欠下了中國人民累累血債。
可大部分朝鮮籍士兵并沒有李垠的待遇,他們雖然可能也是心甘情愿的為侵略者服務,但在軍隊內(nèi)的待遇卻很差。在日本官兵眼中,這些朝鮮半島的 戰(zhàn)友一直是“二等人”,動輒挨打受罵、缺吃少穿不說,還常被作為“炮灰敢死隊”去送死。
而除了參加日本軍隊充當偽軍外,偽滿洲國也吸收了很多朝鮮籍士兵。1944年春季,由于關東軍和華北派遣軍士兵被大批抽調(diào)到東南亞戰(zhàn)場作戰(zhàn),導致日本在華兵力更加捉襟見肘,八路軍趁此機會領導冀東地區(qū)軍民大規(guī)模開展敵后運動,讓日本人十分頭疼。
為了應對八路軍的威脅,日軍大本營決定從偽滿洲國抽調(diào)部隊,組成“鐵石部隊”入關,幫助華北日軍對抗八路軍。這個所謂的“鐵石部隊”總兵力約10000余人,由聯(lián)絡部和兩個作戰(zhàn)部隊(鐵心部隊、鐵血部隊)組成,任務便是給充當先鋒和炮灰部隊圍剿八路軍,確保日軍占領區(qū)的安全。
這支偽軍部隊中有一個代號為“鐵人部隊”的特設隊編制,便是此前提到過的“間島特設隊”,未來的韓國總統(tǒng)樸正熙和韓軍參謀總長白善燁都在這支偽軍部隊中任職。這支朝鮮偽軍因為全部是志愿充當日本侵略者的鷹犬,所以在中國作戰(zhàn)十分賣力。
比如樸正熙,他以高木正雄之名志愿參加日偽軍時就寫下血書:“我身為日本人,以精神與氣概、義勇奉公、一死報國的決心報名軍官,已做好為滿洲國軍,為日本國獻身的覺悟”。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校長也曾盛贊他:“高木君雖然是朝鮮半島出生,但精神卻完全是日本人。像高木那樣效忠天皇陛下的人,就是在日本人當中也是罕見的。”
高木正雄(樸正熙)
樸正熙登上過1939年的日軍報紙
所以,這批朝鮮偽軍的兇殘本性不但與日軍沒有什么不同,反而為了在日軍面前立功更加的殘忍,比如1945年7月,當一名朝鮮偽軍在河北灤南縣被八路軍擊斃,其同伴為了泄憤,竟然連殺四名無辜平民。也怪不得當時的中國人稱他們?yōu)?strong>“二鬼子”。
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止到日本戰(zhàn)敗投降為止,大約有24萬多朝鮮人被日本陸海軍征用參加了日軍,其中22182人戰(zhàn)死。
根正苗紅的“朝鮮義勇軍”及“韓國光復軍”與充滿日偽特色的“大韓民國軍”
與自愿加入日偽軍的韓國人不同,很多堅持爭取韓國獨立的“抗日志士”,即使在三一獨立運動失敗后流亡中國時,也依然堅持從事抗日事業(yè),甚至在“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淪陷后的至暗時刻,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初心。
1909年10月,安重根志士在哈爾濱火車站刺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成功;
1932年1月8日,韓人愛國團成員李奉昌在東京試圖投擲手榴彈襲擊裕仁天皇;
1932年4月29日,韓人愛國團成員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園引爆炸彈,將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白川義則大將和上海日本居留民團團長河端貞次炸死,還有數(shù)名日本高層被炸殘或炸傷;
日本《朝日新聞》對虹口公園爆炸案的報道
這些斗爭讓世界人民看到了朝鮮人民的抗日決心,也獲得了中國政府私下的高度贊賞,并為其提供了很多助力。從1932年9月至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開設的“韓國獨立軍特別班”培訓了多批朝鮮籍愛國志士。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在華朝鮮抗日志士堅決與中國軍民站在一起聯(lián)合抗日,韓國國父金九于同年8月17日成立“韓國光復戰(zhàn)線”。1938年10月,金若山領導的“朝鮮義勇隊”在湖北武漢成立。
隨后,擴大了規(guī)模的“朝鮮義勇隊”更名為“朝鮮義勇軍”,而為了支持中國華北地區(qū)的抗日事業(yè),大部分成員轉(zhuǎn)戰(zhàn)進入華北的太行山抗日根據(jù)地,與中共領導的八路軍開展了密切的合作,和同為朝鮮出身的“間島特設隊”大打游擊戰(zhàn)。
“朝鮮義勇隊”在湖北武漢成立
朝鮮義勇軍成員在書寫中韓聯(lián)合抗日標語
華北地區(qū)有“朝鮮義勇軍”,南邊的韓國軍事力量就薄弱了。于是,在“朝鮮義勇軍”大部離開后,“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又在陪都重慶與中國政府合作又建立了“韓國光復軍”,總司令為李青天。
根據(jù)中韓之間的協(xié)商,國民黨派遣軍政干部到光復軍中指導工作,光復軍也直接隸屬于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由參謀總長直接掌握,官兵待遇與國民革命軍官兵相同,軍費則由中國方面支出。而共產(chǎn)黨方面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命令留在南方的“朝鮮義勇隊”余部直接編入韓國光復軍。
“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軍”都是朝鮮半島抗日力軍事量的中流砥柱,在抗日事業(yè)方面貢獻頗多,不但利用其精通日語的優(yōu)勢書寫標語、對敵喊話、審訊俘虜和破譯密碼,還經(jīng)常充當偽裝成間諜到敵人后方從事襲擾,比如在“長衡會戰(zhàn)”期間,就曾有光復軍戰(zhàn)士偽裝成日軍打入敵營,俘獲日軍官兵數(shù)人并炸毀敵軍指揮所數(shù)處
韓國光復軍成立典禮,前排左八為韓國國父金九
韓國國父金九(左)與光復軍司令李青天(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qū),朝鮮半島終于光復,但美蘇卻因為自身利益希望讓朝鮮半島——“以38線為界南北分治”。
“韓國國父”金九明確反對美、英、蘇三國外相關于朝鮮南北分治的聲明,并在回國后為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獨立自主的韓國進行了百折不撓的斗爭,可最終卻被政敵暗殺,竄取了革命果實。(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可以看我這篇文章:他是韓國國父,輾轉(zhuǎn)中國27年堅持抗日,卻在勝利后慘遭政敵暗殺)
日本投降后,北方的金日成受到蘇聯(lián)的支持,再加上長期堅持在東北地區(qū)的抗聯(lián)中抗日,逐漸成為了呼聲最高的領導人,其軍隊的班底也以“朝鮮義勇軍”和“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士兵”為主,可謂根正苗紅的抗日武裝。
1945年10月,金日成在平壤群眾大會發(fā)表演說
而韓國這邊則冒出了形形色色軍事組織,比如:朝鮮臨時軍事委員會、治安隊總司令部、光復軍國內(nèi)支隊、大韓武官學校、軍官隊、步槍團、韓國革命軍等等,這些軍事組織的成分十分復雜,既有根正苗紅的“光復軍成員”,也有曾助紂為虐的“舊日本軍和偽滿軍官兵”。
1945年11月20日,美國人希克準將主導的“韓國國防司令部”擬定了建軍方案,但白宮基于美蘇關系考慮反對在南方此時建軍。于是,這個所謂的“國防司令部”決定徐徐圖之,又上報了一份建立“治安部隊”的計劃,這個新計劃獲得了美國國務院的批準。
于是,韓國軍隊的前身“南朝鮮國防警備隊”成立,第一任總司令官為美陸軍中校約翰·馬歇爾,而韓國人司令官則是一位曾在舊日本軍隊中任職少?!霸莸隆?。
韓國軍隊的前身為成立于1945年的南朝鮮警備隊
元容德
而由于南北意識形態(tài)的對立,美國不斷強調(diào)要防范“左翼分子”的滲入,而“光復軍”成員這種堅持抗日志士往往都是美國最為警惕的對象。
舊日本軍和偽滿軍出身的人也怕“光復軍”出身的人掌權后清算他們這些“韓奸”,便在招募“南朝鮮國防警備隊”官兵時大搞身份識別操作,導致被錄取的人大多是日偽軍出身的,甚至包括大批鐵桿親日分子前“間島特設隊”成員。
兩年后,李承晚在美國的扶植下單方面宣布成立“大韓民國”政府,這支充滿了濃郁“日偽色彩”的所謂“南朝鮮警備隊”則搖身一變成為“韓國國軍”,而韓國光復軍的創(chuàng)始人,韓國國父金九卻在1949年遭到政敵暗殺,含恨而亡。
看完上述內(nèi)容,想必各位讀者已經(jīng)明白為什么堅持獨立自主發(fā)展北方這么瞧不上南邊了吧?
明明是堅持抗日救國的“光復軍”,卻在自己的國家光復后備受排擠,甚至被刺身亡。明明是為侵略者服務的偽軍,卻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守衛(wèi)國家的英雄,甚至在日后當上總統(tǒng)。
南邊半島的操作真可謂是——“親日賣國富一生,抗日復國窮三代”。
鐵桿親日分子,前“間島特設隊”成員樸正熙當上總統(tǒng)
韓國國父,光復軍創(chuàng)始人被刺殺身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