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君
臺灣著名學(xué)者李敖寫過一篇《評范曾》,詳盡地表述了他對范曾的看法,其中談到:
“范曾人品有問題,當屬可信。
他的畫乍看不錯,但看多了,千篇一律。
他的字做作討厭,帳房的毛筆字而已。”
87歲的范曾突然“消失”了。
電話打不通,北京住所人去樓空,連同他那位小50歲的妻子徐萌,也蹤跡全無。這個曾經(jīng)高調(diào)無比的書畫大師,仿佛人間蒸發(fā)。
有人捅破了這層窗戶紙:范曾那位37歲的嬌妻徐萌,伙同他的繼子范仲達,還有一位姓范的老鄉(xiāng),這兩年一直在偷偷倒賣范曾的私藏字畫和古董。網(wǎng)傳總估值高達20億的東西,被他們以三折賤賣。徐萌一人,就從中撈了約2億。
更有人爆出猛料:徐萌在婚內(nèi)多次出軌,對象竟包括繼子范仲達。當初她能踏進范家大門,就是范仲達以“照顧母親”為由牽的線。一切像一張精心編織的網(wǎng),只等這位耄耋老人入甕。
范曾的晚年,像一場黑色寓言。他傾盡所有給徐萌的“體面”,換來的卻是無情的算計。他以為娶的是紅顏知己,殊不知對方只當他是一座金山。
一切早有預(yù)兆。當86歲的范曾頂著漫天非議,執(zhí)意迎娶37歲的徐萌時,許多人心里已畫上問號。一個曾是汽車主播、靠整容轉(zhuǎn)型央廣主持的女人,2021年還擠在出租屋,轉(zhuǎn)眼就登堂入室,成了大師的枕邊人。
婚后,徐萌展現(xiàn)的“賢惠”令人瞠目:范曾畫畫,她寸步不離;范曾脫鞋,她跪地伺候;范曾出行,她貼身隨護。這般“無微不至”,宛如古代大丫鬟,卻讓一個垂暮老人心甘情愿沉溺于溫柔鄉(xiāng)中。
諷刺的是,上個月范曾生日,徐萌操辦盛大宴會,各界名流云集,她依舊扮演著完美嬌妻的角色,贏得媒體一片“真心關(guān)懷”的贊譽。誰知短短時日,這精心構(gòu)筑的恩愛幻象便轟然崩塌。
范曾或許從未意識到,他今日的處境,正是昔日種下的因果。
在藝術(shù)的光環(huán)下,范曾身上始終縈繞著一股驅(qū)之不散的陰影。他人生中每一次“攀登”,幾乎都踩在背叛與算計之上,將人性的暗面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957年,范曾做了一件震動文壇的事。面對有提攜之恩的沈從文陷入困境,他不僅沒有伸出援手,反而落井下石,公然張貼十余張大字報對恩師進行惡毒揭發(fā)與構(gòu)陷。在沈從文最艱難的日子里,他更是極盡羞辱之能事,以恩師的痛苦作為自己向上攀爬的墊腳石。
為了追逐名利,范曾的膝蓋軟得出奇。他毫無顧忌地攀附權(quán)貴,對郭沫若極盡巴結(jié)之能事。更令人不齒的是,他竟公然利用郭的權(quán)勢壓制學(xué)校,只為攫取更多個人利益。權(quán)力在他眼中,不過是滿足私欲的工具。
而他對恩人須遵德的背叛,更是卑劣到令人發(fā)指。當他落難時,須遵德夫婦無私地接濟他衣食,為他張羅對象成家。范曾卻恩將仇報,趁著須遵德出差,與其妻張桂云(后來的楠莉)私通。1977年范曾患病住院,張桂云頻繁探視,奸情終被撞破。這赤裸裸的背叛,讓須遵德身心遭受重創(chuàng),畢生難愈。
更令人齒冷的是,張桂云(楠莉)最終帶著須遵德的三個孩子嫁給了范曾,孩子們?nèi)扛男铡胺丁?。其中一人,正是如今涉嫌伙同徐萌倒賣范曾藏畫的范仲達。這像一道命運的黑色閃電,當年范曾奪人妻子,如今他的繼子卻反噬其身。
范曾一生,將“中山狼”的本性演繹得入木三分。國畫大師李苦禪臨終前的痛斥如利劍穿心:“我沒有這個學(xué)生,子系中山狼,得志變猖狂!”這沉痛而精準的判詞,刺破了范曾精心裝扮的“大師”外殼。
他一路踩著恩人的肩膀,攀附著權(quán)力的藤蔓,用背叛與算計為自己鋪路。藝術(shù)成就的光環(huán),成了掩蓋卑劣行徑的遮羞布。權(quán)力像一層厚厚的濾鏡,將他的道德污點模糊、淡化,最終竟塑造出一個受人膜拜的“大師”形象。
犬力可以粉飾門面,卻無法填平道德的深淵。當范曾自以為站在名利巔峰,擁有嬌妻美眷時,命運早已埋下反噬的種子。
徐萌的出現(xiàn)與背叛,絕非偶然。一個將婚姻視作交易籌碼、靠整容與鉆營改變命運的女人,與一個習(xí)慣于利用他人、道德感稀薄的老者結(jié)合,這本身就是一場危險的利益游戲。范曾貪戀徐萌的青春與“溫順”,徐萌覬覦范曾的財富與地位。當“愛情”的糖衣在利益面前融化,猙獰的算計便暴露無遺。
范曾以為憑借財富與地位可以牢牢掌控年輕的妻子,卻忘了自己已是風(fēng)燭殘年。當他在病榻之上需要依靠時,權(quán)力與金錢構(gòu)筑的虛幻安全感瞬間崩塌。他當年可以背叛病榻前的發(fā)妻,如今同樣被新妻背叛在病榻前。命運以如此殘酷的對稱性,完成了對他的終極嘲諷。
范曾的悲劇在于,他選擇了一個徐萌這樣的女人。她的履歷寫滿了對財富的極度渴望與不擇手段的鉆營。當范曾的健康如風(fēng)中殘燭,昔日的“無微不至”便迅速蛻變?yōu)樗翢o忌憚的攫取。他傾盡所有給予的“體面”,在徐萌眼中不過是為其最終收割掃清障礙的工具。巨大的利益誘惑下,道德與法律皆被拋諸腦后。
范曾今日的困境,是其一生行事邏輯的必然惡果。他習(xí)慣了背叛與算計,視真情為無物,將人際關(guān)系簡化為赤裸裸的利益交換。他背叛恩師沈從文時,可曾想過師道尊嚴?
他插足須遵德婚姻時,可曾念及雪中送炭之恩?
他利用權(quán)勢壓制異己時,可曾有過絲毫敬畏?
他晚年選擇徐萌,本質(zhì)上仍是這種思維模式的延續(xù),企圖用財富購買青春與陪伴,用利益捆綁關(guān)系。
他畢生篤信權(quán)力與金錢的力量,認為它們可以擺平一切、收買一切。然而,當他最虛弱、最需要真心的守護時,權(quán)力與金錢恰恰成了招引豺狼的誘餌。他精心構(gòu)建的帝國,最終成了吞噬他自己的陷阱。
范曾的這場風(fēng)波無情地揭示了一個曾被權(quán)力光環(huán)籠罩的“大師”,在剝離所有外在裝飾后,其道德根基是何等脆弱與不堪。他晚景的凄涼,絕非單純遇人不淑的偶然,而是其一生背離道義、踐踏倫常所累積的沉重因果。
范曾用他充滿爭議的一生和慘淡的晚景,為“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寫下了最鮮活的注腳。
他爬了一輩子,踩碎了無數(shù)真心。最終站在山頂才發(fā)現(xiàn),那里沒有嬌妻,沒有體面,只有一片荒蕪的報應(yī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