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朝鮮,金氏家族已經悄然統(tǒng)治了三代。
從“絕世偉人”金正日,到“最強80后”金正恩,都是操縱強權的人物。
不管他們接班時如何年輕,都能很容易地掌控局面。
而這一切,都得益于朝鮮的初代領導人金日成打下的基礎。
但是可能很少有人會知道,金日成當年能掌控朝鮮,也是經歷過一陣“拼殺的”。
他是如何取代早已得到蘇聯支持的競爭對手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1945年6月以后,日本本土已經處在反法西斯盟軍的圍攻之中,對于中國和朝鮮的控制開始松動。
經過了幾十年的“日占”時期,朝鮮人也明白,他們即將迎來一個自己的政府。
此時,最有機會成為領袖的,是一個叫曹晚植的人。
在當時的朝鮮,曹晚植是個絕對的明星人物。
此人號稱“朝鮮的甘地”,也同樣是個主張“非暴力不合作”的人。
他長期在國內從事教育事業(yè),號召朝鮮人以一個比較和平的方式,來抗日以及推動獨立運動。
曹晚植推動朝鮮獨立,為何日本人不去戕害他呢?
那是因為,曹晚植的背景非常特殊。
他是朝鮮大儒,又曾經在日本明治大學學習,還信仰基督教,是個與各方面勢力都有聯系的人。
日本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失敗后,對中國和朝鮮都開始采取相對懷柔的政策。
對于曹晚植這樣社會影響力巨大的人,他們自然是只敢拉攏,不敢輕易除掉。
不過,這也就給了曹晚植一個假象:
自己是有實力,與任何一方政治勢力對抗的。
1945年8月6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曹晚植也在朝鮮半島上,組織了一個“獨立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的機構十分系統(tǒng),從經濟、宣傳到治安、教育無所不包,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個政府的雛形。
而日本人此時日薄西山,早已沒有精力去壓制曹晚植。
所以僅僅幾天,獨立委員會的觸手就伸向了朝鮮半島的方方面面。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終戰(zhàn)”,日本軍隊隨即投降。
8月26日,蘇聯正式進入朝鮮,開始以軍事方式,繼續(xù)追剿拒不放下武器的日本頑固派。
同時,曹晚植的獨立委員會已經掌控了民間大局。
蘇聯對這個局面,其實并沒有什么不滿。
相反,他們已經做好準備,要與曹晚植展開合作。
但是,雙方幾次會晤下來,蘇聯人便發(fā)現,事情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雙方的第一次接觸,是在8月29日。
當天,獨立委員會的代表團來到了蘇軍25集團軍的司令部內,開始和部隊里的軍事委員討論當下局勢。
但是,雙方的目的卻并不相同。
蘇聯想要通過獨立委員會,了解一下半島局勢,為自己的下一步軍事行動做準備。
而獨立委員會更關心的,是蘇聯能給多少物資援助,而且什么時候會撤軍。
尤其是援助問題,更是委員會關心的重點。
然而此時,談援助顯然為時尚早,雙方就這樣自說自話,最終不歡而散。
雖然初次接觸并不美好,蘇聯還是覺得,應該盡快與曹晚植達成合作。
畢竟在當時的朝鮮,他說一句話,就能造成巨大的影響。
于是,25集團軍的軍事委員表示,希望能盡快與曹晚植本人展開會談。
殊不知這次的談話,著實讓蘇聯人見識了一下“東方的傲慢”。
雙方見面后,曹晚植很快就閉上了眼睛,給人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他不怎么說話,只是偶爾用簡單的點頭和搖頭,表示對雙方意見的態(tài)度。
他的這種姿態(tài),讓蘇聯人感到十分憤怒和不解。
他們認為,這是曹晚植在故意“??帷币蕴岣咦约旱耐?/strong>
但其實,蘇聯人還真是誤會了曹晚植。
在儒家思想中,有著“謹言慎行”的傳統(tǒng)智慧。
所以在朝鮮,一個老者如果少說話,正是一種尊重客人的禮儀。
只不過,蘇聯人根本不懂這些,曹晚植的“禮儀”,在他們看來就是傲慢。
當然,更主要的,是雙方并未在談判時,達成利益分配的共同意見。
蘇聯之所以能在覆滅德國后,立刻在亞太用兵,其目的就是控制這里。
為此,他們可以允許朝鮮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但是在政治上必須與蘇聯靠攏。
但是,曹晚植錯判了形勢。
他認為日本人走了之后,朝鮮日后的路應該朝鮮人自己說了算,但蘇聯有援助的“義務”。
雙方的訴求天差地別,自然達不成任何協議。
當消息傳回莫斯科的時候,斯大林立刻作出判斷:這個曹晚植是無法合作的。
想要在朝鮮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必須另外找一個人。
而這個人,就是金日成。
金日成和曹晚植,除了在抗日這個大前提是一致的之外,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
金日成在早年間就參加了抗日組織,并且長期在中國東北和蘇聯地區(qū)打游擊,是“暴力抗日”的典范。
而且,他沒怎么接受過朝鮮儒家思想的熏陶,反而是長期接受蘇聯思想的影響,在情緒上與蘇聯更為親近。
最主要的是,金日成擁有軍隊的支持。
朝鮮當時最為核心的軍事力量,是曾經與中國抗聯并肩作戰(zhàn)的遠東88旅。
金日成曾經是88旅一營的營長,在戰(zhàn)場上功勛赫赫,所以在朝鮮的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
他當朝鮮的新領袖,軍隊是絕對擁護的。
一個親蘇的軍事強權,當然是蘇聯方面樂于見到的。
于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金日成在1945年9月19日,乘坐蘇聯輪船,秘密抵達了朝鮮的元山港。
接著,他又坐了3天的火車,來到了朝鮮首都平壤。
接下來,一個新的時代拉開了序幕。
金日成下車伊始,就宣布重建早已在1928年就被解散了的朝鮮共產黨,并且親自擔任黨委書記。
很快,他就在軍隊和蘇聯人的支持下,掌控了朝鮮的政權。
在1946年2月,金日成發(fā)布了致力于政治體制改革的《廿條綱領》,開始強行推動土地改革。
然后,金日成先是推動了朝鮮人民黨的建立,接著又將朝鮮共產黨與人民黨合并,成立了朝鮮勞動黨,自己出任委員長。
隨著改革舉措的加大,金日成的實力與日俱增。
而那些獨立委員會的人,則是越來越弱。
尤其是土改開始后,這些多多少少有些私人土地和財產的人,都紛紛遭到了打擊,經濟基礎幾乎被連根拔起。
那么自然,他們也不可能再和金日成爭奪權力了。
那么,曾經蘇聯人想要扶持的曹晚植呢?他的境況可謂凄慘。
他在金日成掌權后,曾經短暫擔任過行政局的委員長,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就被彈劾下臺。
而此時,蘇軍已經拿著手銬腳鐐,在一旁等著他了。
曹晚植就這樣被捕了,并一直被關押到了1950年,最終死得不明不白。
而曹晚植的出現,還意外地造成了朝鮮南北分治的局面。
二戰(zhàn)之后,美國占據了整個日本,而蘇聯則是拿下了全朝鮮。
但是,由于曹晚植在整個朝鮮半島,都具有廣泛的支持。
尤其是如今的韓國,更是視他為精神領袖。
為了將他的影響隔絕,蘇聯最終同意了美國人,按照三八線來劃分各方勢力范圍的建議。
因此也可以說,曹晚植是造成今天朝鮮半島局勢混亂的一個核心原因。
不管怎么說,金日成都是在這場激烈的政治博弈中,成為了最后的贏家。
因此,雖然中國在抗美援朝時對朝鮮進行了無私的幫助,但朝鮮在政治上卻始終親蘇。
蘇聯解體后,他們則是親俄。
這是他們一個小國的無奈之舉,也是金氏家族的成功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