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自侵華日軍731部隊的罪行曝光以來,日本一些有識之士致力于尋訪證人、證物,挖掘歷史真相,希望以此警醒日本政府和日本社會正視歷史,避免重蹈戰(zhàn)爭覆轍。川村一之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他尋訪的過程并不順利。
日本國立感染癥研究所戶山廳舍位于東京都新宿區(qū)的戶山地區(qū),這里此前曾是原日本陸軍軍醫(yī)學校的遺址。1989年,在這棟廳舍施工建設時,于地下挖掘出幾十具人體頭骨。當時擔任新宿區(qū)區(qū)議員的川村一之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些人體頭骨的特殊之處。在川村等人的不懈推動下,三年后,第一份初步鑒定報告得以出爐。
日本細菌戰(zhàn)研究學者 川村一之:從這份《戶山人骨鑒定報告書》中可以了解到,這些人骨是以前陸軍軍醫(yī)學校的標本。在報告的最后部分這樣寫道:在十幾具頭骨中,發(fā)現了鉆孔、鋸切、破碎等人為加工的痕跡,推測這些操作是在已被從頸部切下的尸體頭部上實施的。
日政府態(tài)度冷淡 數十年調查進展有限
《戶山人骨鑒定報告書》公布后,日本厚生勞動省終于著手開始調查。然而,調查報告和調查問卷的公布,又讓川村等了幾十年。
日本細菌戰(zhàn)研究學者 川村一之:厚生勞動省大約拖了十年,才發(fā)布了調查報告。再過了二十年,才終于公開了1993年原始調查問卷的內容。這么多年,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如果當時就知道是誰回答的問卷,他們應該還在世,現在恐怕已經去世了。
雖然過去了三十年,但川村并沒有放棄追蹤人骨的真相。
日本細菌戰(zhàn)研究學者 川村一之:這些涂黑的部分是被厚生勞動省涂的,意思是這些內容不能為外界所知。但我調查后知曉了涂黑部分的內容:“昭和15年夏天(1940年),從哈爾濱送來了裝在鐵桶里的、福爾馬林浸泡的人頭,我們參與了將其取出的工作,并記得當時的情景”。昭和15年也就是1940年,正是731部隊正式成立的時間。因此,1940年夏從哈爾濱送來的“福爾馬林浸泡的人頭”,不可能是除了731部隊以外的其他單位所為。
父親曾參加侵華戰(zhàn)爭 后代須承擔歷史責任
日本細菌戰(zhàn)研究學者 川村一之:我的父親確實是參加過侵華戰(zhàn)爭的。去了中國后,要對中國戰(zhàn)俘進行所謂“刺殺訓練”,就是拿著裝了刺刀的步槍,對戰(zhàn)俘進行突刺,必須殺死對方,實際上他應該也做了這種事。因此,我覺得即使跨越了世代,依然必須嚴肅地去面對、承擔這份戰(zhàn)爭罪責?,F在日本政府還不愿意承認這段歷史,我認為這是有問題的。日本政府應當承認這段歷史,把過去的所作所為公之于眾,告訴人們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度發(fā)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