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譚詠麟除了歌唱的好,他還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演員,曾經(jīng)拿過金馬獎影帝。
他的代表作,比如,這部《假如我是真的》。
李小璋(譚詠麟 飾)是下放到東風農(nóng)場的知青。
他女朋友,在農(nóng)場相識相戀已經(jīng)多年,已經(jīng)托關系調(diào)回城里,來信說:懷孕兩個多月了,想打掉,除非快結婚。
某日,李小璋進城看戲,冒充誰都不認識的馬部長領導同志的兒子受到了熱烈的接待。
李小璋決心假戲真做,先后騙過了劇團團長、文化局局長、市委書記夫人以及副市長。
然而,謊言總有被揭穿的那一天,身份敗露后,李小璋站在了被告人的席位之上。
電影《假如我是真的》,1981年在臺灣上映,獲得當年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影片。
男主角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永遠25歲的譚校長譚詠麟。
《假如我是真的》是沙葉新創(chuàng)作于70年代末的劇本,原名《騙子》,對外宣稱改編自果戈里的《欽差大臣》,講一個混混模仿高干子弟招搖撞騙的故事。
電影對特權階級的諷刺貫穿始終,其中有一條線索就是特權的象征“茅臺酒”。
電影剛開始,李小璋為了請假,給領導送了茅臺酒,進城之后就去買茅臺酒。李小璋當然沒錢買茅臺酒,所以這瓶茅臺酒是摻了假的。
這種酒與普通酒的分別,真有那么多人可以分別到嗎?似乎真假也沒有所謂,本來它就是個象征。
假冒的茅臺酒與假冒的“公子”輕易就獲取了高官們的信任,這瓶茅臺酒被人越吹越玄乎,“公子”也越來越入戲。
最后那瓶酒竟然作為紀念又被送到了已經(jīng)成為“公子”的李小璋手中。
這瓶假冒的茅臺酒就像是假冒的“公子”一樣,以假亂真之后在高管們中間被奉為上賓,所以當茅臺酒摔碎之后,預示著李小璋的命運也走到了盡頭。
雖然看起來是用荒誕的故事來諷刺現(xiàn)實里的官僚體制,但是其實荒誕的劇情似乎一點都不陌生,現(xiàn)實只會比電影更魔幻。
現(xiàn)實社會中送禮成風、趨炎附勢、享受特權、有關系拿自己當大人物的現(xiàn)狀在電影中一一被展現(xiàn)出來。
人們對權力的渴望是無法預知的怪獸,一旦有可能,很多人都會像李小璋這樣,成為特權階級之后謀利。
所以當李小璋跟女友抱怨自己只是平凡百姓家出身,想要改變現(xiàn)狀只能假扮“公子”,甚至說出“不能上調(diào),我就上吊”這樣充滿著絕望與悲壯的誓言。
當他的行徑驚動了首長,與首長的一番對質(zhì)也字字鏗鏘,直擊社會現(xiàn)狀。(抨擊過于真實直接、發(fā)人深省,甚至會是本片被禁的原因,所以不貼出來了,大家自己看電影)
電影在李小璋被抓之后,有一個橋段更諷刺。
女友明華的高干女伴得知李小璋不過是個騙子的時候感到很驚訝,說:“他想上調(diào)也不是什么難事,為什么要冒這么大的險呢?”
李小璋鋌而走險的行徑,在特權階層看來卻只不過是為了很簡單的一個申請。
他沒有力量控制任何事情,只能在被抓的時候發(fā)出控訴:“假的才犯法嗎?假如我是真的呢?”
究竟他錯在假冒權貴子弟,還是錯在運用特權呢?
在看到電影的時候,相當震撼,或許是因為時代更替,諷刺精神依舊適用于當代的深刻...
講出的話實在是我等想說不敢說的話...
令人有些意外的,主演是譚詠麟,憑借這部電影一舉斬獲金馬獎影帝。而這部電影因為題材等各種原因,上映即被禁播。四十年后再看,對社會的諷刺依然深刻。
喜劇效果下展示了社會真實的荒誕,產(chǎn)生這部電影的時代和社會已經(jīng)變遷,此種題材也已成絕唱。值得一看:
點視頻觀看全片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zhèn)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zhèn)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zhèn)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zhèn)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