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杯落幕了,澳大利亞又是冠軍,這回只贏中國隊1分,真說出來都讓人覺得別扭,明明中國男籃已經(jīng)拼到最后一秒,結(jié)果冠軍獎杯還是被抱走了,8 月 18 日,澳大利亞男籃在亞洲杯奪冠后,并未收獲太多祝福,反而因參賽資格與壓倒性實力引發(fā)眾怒,多支球隊發(fā)起抗議,球迷更是呼吁其 “退出亞洲杯”。
前言
澳大利亞常年排名亞洲第一,他們的實力深不可測。如果是以最強陣容出戰(zhàn),他們能夠排出歐文、西蒙斯、丹尼爾斯、約什格林、蘭代爾、基迪等球員的全NBA豪華陣容,這樣的球員別說是在亞洲,就是與美國隊都有一戰(zhàn)之力。盡管本屆亞洲杯這些球員全部缺席,澳大利亞在派出二隊的情況下,依舊豪取6戰(zhàn)全勝的戰(zhàn)績,最終衛(wèi)冕冠軍,這讓其他參賽的球隊都苦不堪言。
球場如江湖,有人一腔孤勇,有人天生帶外掛。澳大利亞隊這兩年在亞洲杯上的表現(xiàn),跟“算法推薦”一樣精準,每次出場都讓亞洲其他球隊哭著問自己“媽,這得打成啥樣能贏?”這回半決賽,伊朗隊人還沒熱身完,澳大利亞就擰開防守的水龍頭,分差七分拉開,真正的“人還在,魂兒早沒了”。
第二節(jié)伊朗直接短路,只混出九分,第三節(jié)更慘,只撿了八分,整個過程中澳大利亞隊就像大型吊打體驗課,教你“籃球到底能有多殘酷”。而另一邊,中國男籃也不是吃素的,98:84干掉新西蘭,猶如老中醫(yī)深夜抓藥,穩(wěn)、準、狠,終于把十年的郁結(jié)打散了。
自 2017 年加入亞洲賽區(qū),澳大利亞已實現(xiàn)亞洲杯三連冠,且保持 18 場全勝的紀錄。這一成績背后,除了其籃球水平高于亞洲球隊,更因它原本屬于大洋洲,參賽資格長期存爭議。本屆賽事,澳大利亞僅派二隊參賽,無任何現(xiàn)役 NBA 球員,卻仍輕松碾壓對手,半決賽甚至領先 30 分。更讓亞洲球隊不滿的是,澳大利亞球員還公開稱 “亞洲杯水平太低”,進一步激化矛盾,多國籃協(xié)已組織申訴,要求其退出賽事,核心訴求是維護比賽公平性與區(qū)域歸屬感。
現(xiàn)在亞洲球隊算是炸了鍋,伊朗、日本,甚至菲律賓,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讓澳大利亞繼續(xù)留在亞洲賽區(qū),開會密談,說讓他們回去大洋洲,不要搶亞洲的飯碗,畢竟有他們在,亞洲冠軍名存實亡,誰還會覺得公平。
吃完發(fā)砸鍋
“亞洲杯水準過低,我們渴望參加歐洲錦標賽。”澳大利亞球員在揭幕戰(zhàn)97-61大勝韓國后拋出的這句話,成為本屆賽事最刺耳的注腳。
36分碾壓韓國隊的比賽中,他們籃板數(shù)12-3碾壓對手,三分命中率60%對16.7%,半場領先17分如同熱身賽。
這種“吃飽了打食堂”的傲慢姿態(tài),揭開了澳大利亞的深層焦慮。網(wǎng)友一針見血地指出:“長期虐菜讓袋鼠軍團陷入瓶頸——2024年奧運會1/4決賽,他們曾領先24分卻被塞爾維亞翻盤;連續(xù)三屆奧運會止步四強。”
要是澳大利亞從亞洲杯退出去,那亞洲籃球的格局指定得變變樣。其他亞洲球隊奪冠的希望肯定大增,說不定能冒出好幾個有實力爭冠軍的隊伍,亞洲籃球的競爭也會更激烈、更有看頭。
“外來者”的雙重困境
支持者則認為,澳大利亞的到來能帶來積極的“鯰魚效應”,它的高水平能夠激勵亞洲球隊走出舒適區(qū),正視差距,從而促進整體水平的提升,幫助亞洲籃球更好地與世界接軌。從這個角度看,澳大利亞確實是推動亞洲杯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然而,澳大利亞自身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有記者諷刺他們,在輕松奪冠后,隊內(nèi)依然傳出抱怨對手水平太低的聲音,這種態(tài)度被視為一種傲慢。
事實上,長期在亞洲賽區(qū)“虐菜”,已經(jīng)讓澳大利亞隊自身的發(fā)展陷入瓶頸,他們在奧運會等更高水平的國際大賽中表現(xiàn)并不理想。
他們渴望轉(zhuǎn)投競爭更激烈的歐洲賽區(qū),但受制于國際籃聯(lián)的規(guī)則無法成行。同時,他們又舍不得放棄亞洲賽區(qū)帶來的世界杯和奧運會的便捷晉級通道。
這種功利性的選擇,進一步激化了與其他亞洲國家的矛盾,讓他們成為了亞洲籃壇名副其實的“公敵”,賽場上“退出亞洲杯”的標語屢見不鮮。
在絕境中尋找答案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男籃的經(jīng)歷顯得尤為珍貴。他們時隔十年重返亞洲杯決賽,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在半決賽中戰(zhàn)勝新西蘭隊,被視為打破了球隊長期的低迷。決賽中,盡管缺少主力,他們依然與強大的澳大利亞隊戰(zhàn)斗到了最后一刻,甚至一度取得領先,將世界強隊逼入了絕境。
雖然最終以一分之差惜敗,但這趟亞軍之旅的意義遠超勝負。它被看作是中國籃球的一次“成年禮”,標志著球隊在重壓之下激發(fā)了潛力,打出了久違的氣勢。
這次經(jīng)歷極大地提振了球隊和球迷的信心,也讓人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教練在賽后的發(fā)言,暗示了球隊將從失敗中汲取力量,面向未來的決心。這次雖敗猶榮的決賽,讓更多人意識到,面對無法改變的規(guī)則和強大的對手,單純的抗議和抱怨是無力的。
制度上卡得死。國際籃聯(lián)規(guī)定,憑地理指標,誰在亞洲就亞洲。沒人能隨便換。澳大利亞關著歐洲門,只能留在亞洲,不然他們就跳回球隊都不夠的自己大陸。
領獎臺上,澳大利亞隊員笑得好假。觀眾席剩不下多少人。牌子還在,意思是這里不該給他們。
結(jié)語
目前,亞洲籃聯(lián)內(nèi)部已有多國聯(lián)名提交“區(qū)域歸屬修正案”,試圖從規(guī)則層面解決這一問題。但無論結(jié)果如何,亞洲籃球界似乎已經(jīng)開始形成一種共識:真正的出路,在于自身的強大。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