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阿拉斯加會晤炸鍋:普京讓步背后,為啥偏偏不跟中國通氣?
常盯國際新聞的朋友都清楚,8月15號美俄領導人在阿拉斯加會晤的消息,直接攪亂了俄烏沖突的原有走向。向來在烏克蘭問題上寸步不讓的俄羅斯,此次竟真的松口讓步,這在以往幾乎不可想象,堪稱“歷史性突破”。今天咱們就把這事掰透:先看俄方到底讓了啥實在好處,再琢磨關鍵問題——為啥普京會晤后給多國通報情況,偏偏繞開中國?
俄方的“歷史性讓步”:有實錘,每條都夠分量
“俄方讓步”并非小道消息,8月17號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接受CNN采訪時親口透露,央視新聞也跟進報道,真實性毋庸置疑。威特科夫直言,美俄會晤取得“重大進展”,連特朗普都改了主意——此前他喊著“俄烏立即停火”,如今轉而推動全面和平協議,而俄羅斯的讓步就藏在協議條款里。
領土問題:從“全要四州”到“退一步”
威特科夫僅提及俄方在烏克蘭五地區(qū)有“一些讓步”,但美國Axios網站從消息人士處挖到細節(jié):原先俄羅斯堅持要烏東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四州全部控制權,如今松口——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州仍要全占,扎波羅熱、赫爾松只取一半,甚至承諾從當前控制的蘇梅、哈爾科夫撤軍。
要知道,此前俄羅斯在烏克蘭領土問題上油鹽不進,去年還通過法律將烏東四州“劃入”本國版圖。如今主動縮減控制范圍、撤軍蘇梅和哈爾科夫(烏克蘭東北部關鍵地區(qū)),這絕非“小讓步”,說是“歷史性妥協”毫不夸張,對烏方而言已超出預期。
安全條款:首次同意“類北約防御”
更意外的是安全保障突破。威特科夫強調,普京同意在和平協議中加入“類北約第五條款”內容——即烏克蘭若遭攻擊,所有保障國需出手相助,與北約“集體防御、打一個等于打全部”規(guī)則類似。
威特科夫坦言,這是“頭一回見俄方同意此類條款”,堪稱“改游戲規(guī)則”。要知道,俄羅斯此前堅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如今用“類北約條款”折中,既給美烏臺階,也未丟太多面子,是安全問題上實打實的讓步。
不過俄方對“讓步”絕口不提。8月16號普京召集軍政會議,只說“愿和平解決危機”“會晤坦誠”,卻只字未提“?;稹被颉岸碥姕蕚渫;稹?,與美方的高調形成鮮明反差。
普京通報多國,為啥繞開中國?
會晤結束后,普京動作很快:8月17號當天給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發(fā)電報通報情況,盧卡申科表支持、托卡耶夫道祝賀、米爾濟約耶夫贊“對話積極”;后續(xù)又與土耳其、匈牙利領導人通氣,周邊及相關關鍵國家基本都知會到了。
但截至目前,俄羅斯未向中國通報任何會晤細節(jié)。要知道,中國是聯合國五常中少數未卷入俄烏沖突的國家,還一直以《全球安全倡議》推動勸和促談,按說這么大的事沒理由不通報,背后有三重原因:
1.避免讓中國為難
美俄“共識”的核心是“烏克蘭割地”,不管是“要兩個半州”還是“解決地區(qū)問題”,本質都是損害烏克蘭領土主權,與聯合國憲章“尊重國家主權”原則相悖,也與中國“不干涉內政、護主權”的明確立場沖突。
俄羅斯心里清楚,若主動通報,等于把中國架在火上烤——支持則違背自身原則,反對則可能影響中俄關系。與其讓中國兩難,不如暫不提及,省得添沒必要的麻煩。
2.為后續(xù)斡旋留空間
當前局勢尚未定型:美方催著簽“永久和平協議”,俄方卻還在琢磨“擴大戰(zhàn)場優(yōu)勢逼烏再讓步”。往后和談若卡殼,大概率要靠中國斡旋——畢竟中國中立立場有公信力,俄烏雙方都能聽進去。
要是現在把細節(jié)全說透,反而會限制中國的斡旋空間。比如中國提前知道“割地”條款,后續(xù)與烏方溝通時,就難從“主權完整”角度勸和;保持“不知情”,反而能以中立身份提出更客觀方案。所以莫斯科想讓中國“先旁觀”,等需要時再請中國出手。
3.中俄“結伴不結盟”,無需強制同步
普京通報的國家各有原因:白俄是盟友、哈烏是集安組織成員國,需同步戰(zhàn)略動向;土耳其調停過沖突、匈牙利反對對俄強硬制裁,有實際利益關聯。
但中俄是“平等互利的伙伴關系”,非“必須通報每一步的同盟”。中國始終中立不選邊,俄羅斯也尊重這一立場,不會像美國對歐洲那樣“強制同步信息”。且會晤細節(jié)未完全敲定,莫斯科認為沒必要急著通報,等框架定了再協調也不遲。
特朗普逼烏割地,歐洲徹底慌了
美俄剛談完,特朗普就急著“推進”:會晤結束不到12小時,8月17號他在社交平臺逼烏克蘭“必須讓點領土,不然仗拖得越久丟地越多”;后續(xù)更明確要“單獨見澤連斯基”,把想同行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晾在一邊。
特朗普的算盤很清楚:借俄方讓步逼澤連斯基松口,畢竟普京的核心利益(烏東兩州)不會再退,要達成協議只能壓烏克蘭妥協。若能在任內促成和平,他可拿此當“政治籌碼”,甚至沖擊諾貝爾和平獎,對選舉百利而無一害。
但歐洲徹底慌了,內部文檔直言“各國被焦慮裹住”,原因有二:
一是特朗普無視歐洲安全利益。歐洲一直怕沖突燒到家門口,如今美俄私下談,歐洲連參與資格都沒有,只能當“局外人”,擔憂“烏克蘭割地后俄羅斯得寸進尺”“自身安全無人保障”。
二是怕普京“讓步變卦”。普京都七十多了,如今同意的“類北約條款”,以后換領導人會不會不認賬?就算寫進協議,俄羅斯不執(zhí)行怎么辦?此前俄方在領土問題上強硬,如今突然讓步,歐洲沒底這是“真心和平”還是“緩兵之計”。
值得注意的是,美俄對中國都有“小心思”:特朗普8月15號首次提出“暫停對中國商品加新關稅”,實則想安撫中國、避免中國卷入和談——怕中國削弱他的主導權,打亂沖擊“和平獎”的計劃;俄方不通報,也是不想讓中國太早卷進美俄博弈,保留中國的“中立優(yōu)勢”,畢竟后續(xù)斡旋還需中國這個“第三方”。
局勢未定:兩個關鍵點定走向
俄方此次讓步確實是歷史性的,直接改了俄烏沖突的“游戲規(guī)則”,但局勢遠未結束,后續(xù)走向看兩個關鍵點:
1.澤連斯基會不會松口割地
澤連斯基如今兩難:國內民眾不接受割地,答應了支持率會暴跌;可若不答應,美國可能斷援——畢竟特朗普已放話“不割地就拖更久”,且美國是烏克蘭最大援助國,沒了支持烏克蘭難撐下去。他的選擇直接決定協議能否簽成。
2.普京會不會把“不攻擊歐烏”寫進俄法律
歐洲最擔心普京“反悔”:“類北約條款”只寫進協議,若俄羅斯國內法律不認可,以后撕毀很容易。若普京能把“不攻擊烏克蘭、不威脅歐洲”寫進法律,等于給歐洲吃“定心丸”,接受度會大幅提升;若不寫,歐洲會持續(xù)恐慌,甚至可能反對協議。
至于中國,雖未被通報細節(jié),但作為聯合國五常中唯一未卷入沖突的國家,后續(xù)局勢若卡殼,大概率還是要靠中國斡旋——畢竟中國中立有公信力,且主張“和平解決”,不摻雜美俄那樣的政治私利。
眼下只能持續(xù)關注,看美俄這出“讓步與施壓”的戲,最終是促成長久和平,還是埋下新的矛盾伏筆。但無論如何,沖突有“讓步”苗頭,總比一直打下去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