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一、華山別宴:罡風送離人
華山之巔,罡風獵獵卷云濤,墨色云絮在天際翻涌,將日頭遮得只剩半縷微光。第三次論劍的余威尚未散盡,青石峰頭卻已漫開幾分蕭索 —— 方才還圍著論劍的群雄漸次散去,唯有郭靖夫婦、郭襄、周伯通、一燈大師與瑛姑仍立在崖邊,望著楊過與小龍女相攜的身影。
楊過玄色長衫被風扯得獵獵作響,指腹摩挲著小龍女腕間那道淺舊傷疤(當年古墓中為護他被李莫愁所傷),朗聲道:“郭伯伯、郭伯母,襄兒,諸位就此別過。江湖路遠,后會有期?!?郭靖撫須頷首,望著眼前人,恍惚憶起二十年前桃花島那個倔強少年,眼底泛起暖意:“過兒,你與龍兒終得相守,郭伯伯替你們歡喜,遇事可往襄陽尋我。” 黃蓉按了按眼角,眸中凝著淚光,仍不忘叮囑:“龍兒身子弱,多備溫補藥材,遇麻煩便用‘收魂術(shù)’傳信?!?/p>
郭襄立在黃蓉身側(cè),青裙掃過腳踝,指尖攥著方繡 “過” 字的絹帕(昨夜挑燈繡就,卻未敢遞出),咬著下唇望楊過,眼神三分不舍、七分祝福,只擠出一句:“楊大哥,龍姐姐,多保重?!?楊過知她心意,卻唯有輕輕點頭 —— 他與龍兒的情分早已刻入骨髓,容不得半分旁騖。
神雕忽振雙翅,羽翼如垂天之云,清越啼鳴穿透罡風。楊過拍了拍它的羽背:“老伙計,多謝相伴。” 神雕蹭了蹭他的肩,又朝小龍女點頭,盤旋三匝后向峴首山飛去 —— 它知此后江湖路,該讓這對有情人獨行。二人目送神雕遠去,轉(zhuǎn)身向峰下走去。行至半途,楊過望著小龍女素手柔聲道:“龍兒,嘉興鐵槍廟外有我爹娘墳塋,如今你我連理,該去拜祭,讓他們歡喜。” 小龍女抬眸,清澈眼眸中漾著溫順,輕輕點頭,素手在他掌心微收。
二、鐵槍祭墳:荒冢訴過往
二人一路東南而行,恰逢深秋。江南稻田收割已畢,殘留的稻茬如細銀劍立在田埂;河邊蘆葦蕩泛著雪白,風卷飛絮漫天。楊過牽著小龍女,偶爾指著路邊老槐樹笑:“龍兒你看,我幼時娘帶過我來,這樹那時還沒這么粗,我總爬上去摘槐花?!?小龍女安靜聽著,輕聲問:“你娘那時,常擔心你吧?” 楊過點頭,眼底泛柔:“她總怕我餓,夜里還起來給我蓋被子,可惜我當年不懂事,總?cè)撬鷼狻!?/p>
五日后抵達嘉興鐵槍廟。廟身破敗,斷檐掛著蛛網(wǎng),斑駁壁畫上仍能辨出岳武穆身影 —— 當年岳飛曾在此駐軍,如今只剩斷壁殘垣。廟外荒草沒脛,殘陽如血灑在兩座孤墳上,碑石蒙塵,字跡斑駁,僅依稀見 “楊公康”“穆氏念慈” 字樣。
楊過蹲下身,指尖輕拂碑上積垢,動作柔得似怕驚擾逝者。他取出祭品:小龍女親手做的素糕、鎮(zhèn)上買的桂花酒、剛采的野菊花(穆念慈生前最愛)。小龍女在旁幫忙擺放,見他指尖微顫,遞過干凈帕子,又輕拍他后背。
祭品擺妥,二人并肩磕了三個頭。青煙裊裊中,楊過眼前閃過諸多畫面:穆念慈在油燈下為他縫衣,針腳細密;楊康在鐵槍廟與黃蓉爭執(zhí),眉宇間滿是不甘;自己少年時在牛家村的狼狽、桃花島的委屈…… 一生恩怨糾纏,半世漂泊無依,終究化作抔黃土?!暗?,娘,過兒來看你們了,我找到龍兒了,我們會好好過日子?!?他喉間發(fā)緊,長嘆藏著無盡唏噓。小龍女亦輕聲道:“伯父,伯母,我會照顧好過兒。”
二人在墳前青石上坐了許久。楊過望著遠處炊煙,忽覺倦意 —— 他闖過江湖熱鬧,嘗過生死苦楚,如今有龍兒在側(cè),只想尋清凈地安穩(wěn)度日?!肮霉?,自出絕情谷已奔波半載,若乏了,回古墓住可好?” 小龍女眸中先亮后黯:“古墓左近有全真教,當年李莫愁大鬧時他們也摻和,恐不安寧。不若…… 回絕情谷底?只是那里太冷清,怕你不自在?!?楊過反手握她手,掌心暖意驅(qū)散秋寒:“二十年前我愛熱鬧,如今有你在,寂寂山谷也勝天堂。你在谷底孤零零待了十六年,那份苦我沒陪你,往后我陪你一輩子,償這份虧欠?!?小龍女望著他眼底真摯,心中一暖:“好,聽你的?!?/p>
三、神雕作別:峴首斷塵緣
二人先赴峴首山與神雕訣別。神雕通靈,見他們前來便知來意,振翅長鳴三聲,聲中帶著不舍。它用翅膀輕碰楊過的肩,又蹭了蹭小龍女的手臂,似在囑托 “好好照顧彼此”,隨后盤旋三匝,才緩緩歸入荒谷深處,身影漸隱在林莽間。
楊過望著神雕消失的方向,眼底泛起濕意 —— 這雕兒陪他從少年到成年,陪他闖襄陽、戰(zhàn)金輪、尋龍兒,是他半生漂泊中最忠誠的伙伴。小龍女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它知道我們會好好的,別難過了?!?楊過深吸一口氣,點頭道:“嗯,我們也該去絕情谷了?!?/p>
二人整裝出發(fā),專揀荒僻路徑而行。時值秋盡冬來,山路漸覆薄雪,他們足尖點處,雪塵輕揚如踏云。楊過怕小龍女受寒,將自己的外袍解下裹在她身上;小龍女則時時留意路邊野果,遇著酸甜的便摘下,剝了皮遞到楊過嘴邊。夜里宿在山洞,楊過撿柴生火,小龍女便借著火光縫補衣物,火光映著二人身影,溫馨得似要將寒風都隔絕在外。
兩月跋涉,終于望見絕情谷的峭壁危崖。楊過先在谷外小鎮(zhèn)停留半日,購得棉絮衣物、谷米菜種,又買了兩口堅實木箱,將物事用油紙層層裹妥,密不透風 —— 他知谷底寒冷,需備足御寒之物;也知要長久居住,需種糧自給。待一切齊備,二人同赴斷腸崖。崖頂寒風獵獵,吹得衣袂翻飛。楊過背負一箱,小龍女亦負一箱,相視莞爾 —— 這箱子裝著生計所需,更盛著相守心意。無需多言,四目相對已是千言萬語。楊過伸臂,小龍女輕挽其腕,二人縱身一躍,如兩片墜葉墜向深淵。
四、谷底安居:寒潭伴朝暮
寒風在耳畔呼嘯,轉(zhuǎn)瞬便入寒潭。碧水刺骨,二人卻渾不在意,屏息潛游。潭中光影搖曳,游魚倏忽來去,似在迎接舊主。片刻后抵至谷底,那間木屋仍在,雖蒙塵結(jié)網(wǎng),卻依稀是當年模樣。
自此二人在此安頓。楊過伐潭邊古木,小龍女采柔韌茅草,將木屋葺得更寬敞,又添了木桌、木椅、木床;楊過尋到向陽處,揮鋤開墾出三四畝土地,播下谷種。青黃不接時,便采谷中野果 —— 有朱紅如瑪瑙者,有紫潤似瓊珠者,酸甜各異;或潛入寒潭,手到擒來數(shù)尾白魚,架火炙烤,脂香四溢。當年小龍女帶入谷的玉蜂,早已繁衍成龐大蜂群,棲息在潭邊巖隙,時時可得琥珀色甘蜜,潤肺生津。
白日里,二人或共理田疇,看禾苗破土、抽穗、揚花;或相偎于屋前石上,看云卷云舒,聽風過林梢。小龍女性本嫻靜,常靜坐終日,氣息若有若無,與谷中山石草木融為一體。楊過便獨自入寒潭練功 —— 潭水至陰至寒,正可砥礪內(nèi)力。未及半載,他竟能在潭底運起 “天羅地網(wǎng)勢”,掌風勁氣所及,周遭水流凝而成球,約四五尺方圓。潭中白魚誤入其中,左沖右突,似撞著無形壁壘,始終不得脫出。楊過見功成,欣然浮水而出,與小龍女分食新采野果,細說潭底趣事。
五、玄冰奇緣:冰魄助修行
盛夏時節(jié),谷底草木蔥蘢,潭邊蟬鳴不絕。楊過取來新釀的野果酒,琥珀色酒漿在陶碗中晃動,酒香混著草木清氣沁人心脾。他淺啜一口,忽憶起當年在蒙古軍中,忽必烈以冰鎮(zhèn)葡萄酒相款,那冰冽甘醇之味至今難忘,喃喃道:“若有冰鎮(zhèn)著,這酒定更妙?!?/p>
心念微動間,他猛然拍額暗笑 —— 寒潭深處本就沉有萬年玄冰。當即解了外衣躍入潭中,盛夏潭水仍刺骨如刀,楊過運起內(nèi)力抵御,不多時潛至潭底。玄冰臥于石上,通體晶瑩,寒氣森森,周遭水流皆帶冰意。楊過化掌為刀,猛劈玄冰一角,“嗤” 的一聲輕響,七成掌力下去竟絲毫無損,只濺起幾點冰屑。他心中暗驚,將十成功力運于掌上再劈,“鐺” 的一聲似金鐵交鳴,玄冰終于被劈下拳頭大小一塊,他的手掌卻震得隱隱作痛。
攜冰上岸,楊過將玄冰置于陶碗,倒入果酒。不多時酒漿凝上薄霜,寒氣裊裊。二人對坐淺酌,冰酒入喉先沁骨涼,再轉(zhuǎn)醇厚甘,果然妙不可言。小龍女飲了半碗,忽輕咦一聲,側(cè)頭感受片刻:“過兒你看,這玄冰融化的白氣吸入腹中,丹田真氣竟微微增長,似有滋補之效?!?楊過凝神細品,果然察覺冰汽中藏極精純的陰寒之氣,入體后能與內(nèi)力相融、滋養(yǎng)經(jīng)脈,心中一動:“這玄冰竟有此妙用。”
自此楊過每日潛入寒潭劈冰。頭三個月,縱運九成內(nèi)力,也需三五掌才劈下一塊;第四個月,八成力道便足夠;第十個月,僅需三成內(nèi)力,隨手一掌便能劈下同等大小玄冰。二人每日以玄冰化水飲用,冰水中的精純寒氣潛移默化,助楊過功力日深,小龍女內(nèi)力亦悄然精進,周身氣息愈發(fā)圓融醇厚。
六、冰魄脫胎:谷底誕新喜
這一日,楊過再入寒潭劈冰,忽覺玄冰已被劈去小半。透過晶瑩冰體,隱隱見中心藏著枚桃仁大小的核兒,通體渾圓,隱有光華流轉(zhuǎn)。他猛然憶起黃藥師曾言:“千年玄冰深處,或有冰魄凝結(jié),乃天地至寒之氣所聚,得之可脫胎換骨,駐顏益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