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墻白塔,瓊島春陰,金鰲玉蝀……這些景觀似乎天然與北京人的生活融為一體。但在漫長的帝制時期,北海與普通人沒什么交集,它是供皇家獨享的御苑。
民國后,開辟公共空間,建立公園的呼聲日漸熾烈。社稷壇、先農壇、天壇……一個個皇家御苑、壇廟面向公眾開放,但風景優(yōu)美、交通便利、最適合開放為公園的北海,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無數(shù)人為北海的開放奔走努力,可總在臨門一腳“時局倏變”,功敗垂成。直到1925年,經過十年的反反復復,北海才向普通市民揭開面紗,完成了從御苑到公園的轉身。
今年是北海公園開放一百周年。這里分享一組1930年代,由德國女攝影師赫達.莫理循拍的北海公園。百年光陰,只在一瞬,照片中的很多景物依舊,但一些建筑已經被毀,一些景象已經再不可能得見。
北海公園小西天北端琉璃閣券門。
北海公園小西天北端琉璃閣墻壁局部紋飾。
北京的天際線,從景山西望,左下角是景山五亭之輯芳亭,遠處北海瓊華島永安寺塔是最高點。
北海西北岸,可見五龍亭、大西天“極樂世界”(方殿)和萬佛樓。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塔。由金鰲玉蝀橋中海一側向北拍攝。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塔剪影。
北海公園瓊華島與永安寺塔。
北海公園積翠牌樓與永安寺橋。
在北海公園瓊華島上,仰望永安寺白塔。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白塔,左側是慶霄樓。
從北海瓊華島永安寺白塔位置俯瞰西苑北海、中海、金鰲玉蝀橋及團城。
金鰲玉蝀橋中海一側,北望北海瓊華島永安寺塔。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塔南面。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白塔,下方是堆云牌樓,后面是永安門。
永安寺白塔、正覺殿西側配殿和下面的假山。
永安寺白塔、正覺殿西側配殿和下面的假山。此圖與766是同一位置,季節(jié)卻明顯不同。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塔,右下為“堆云”牌樓。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塔,右下為“堆云”牌樓。水中荷花盛開,大約是在七八月間。
北海公園瓊華島慶霄樓。慶霄樓建于清代初期,分上下兩層,各七楹,建筑別致。位于瓊華島西面。
北海公園瓊華島慶霄樓,這里原是清乾隆皇帝奉太后觀賞冰嬉的地方。
北海公園善因殿。
善因殿位于瓊華島的白塔南側,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 年),是乾隆皇帝為慶祝母親孝圣憲皇后 60 歲生日而修建的。仿木琉璃建筑,采用重檐設計,上檐為圓亭式頂,下檐為綠琉璃瓦黃剪邊方形,銅質筒瓦鎏金寶頂。
善因殿外墻上鑲嵌的琉璃佛像。
善因殿外墻上鑲嵌的琉璃佛像。
從北海公園,透過一座月亮門遠望北京的鐘樓與鼓樓。這個景色現(xiàn)在肯定是絕版了。
北海公園瓊華島北側延樓游廊。
北海公園北岸五龍亭茶座、大西天極樂世界(方殿)、萬佛樓。
北海公園北岸五龍亭茶座、大西天極樂世界(方殿)、萬佛樓。
從北海公園瓊華島向東遠望景山,冬日雪景,可見大高玄殿乾元閣。
從北海公園遠望景山,冬日雪景,可見山右里門及大高玄殿乾元閣。
冬日,從北海公園遠望鐘樓與鼓樓。
北海公園五龍亭、大西天“極樂世界”(方殿)、萬佛樓。
北海公園內的一處花墻。
北海公園瓊華島西側的隨墻花瓶門。
北海公園瓊華島假山中帶大理石欄桿的階梯。
北海公園瓊華島東側陟山橋。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龍光-紫照”牌樓(南側半山腰普安殿前)。
從北海公園遠望景山,萬春亭、輯芳亭和富覽亭皆在眼中。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天王殿內四大天王。
北海公園瓊華島北側延樓游廊。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華嚴清界門內的琉璃閣。兩層建筑,上層為重檐歇山頂,上下層皆覆綠琉璃瓦。面闊五間,采用磚石結構的無梁殿形式,整座建筑均用黃綠琉璃磚裝飾。
北海公園瓊花島倚晴樓東南面。
北海東岸的濠濮澗九曲橋。
北海東岸的濠濮澗,青石牌樓和九曲橋。
北海公園濠濮澗,青石牌坊和九曲橋,牌坊有乾隆題額“汀蘭岸藏吐芳馨”。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山門。
北海東岸的畫舫齋春雨林塘。
北海公園畫舫齋春雨林塘。
北海公園畫舫齋月亮門和假山庭院。
北海公園畫舫齋月亮門和假山庭院。
北海公園內的假山庭院。
北海西天梵境院墻與望臺。
西天梵境位于北海公園北岸東段,明朝時為經廠,又為西天禪林。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擴建,與東邊的“鏡清齋”(靜心齋)和西邊的“大圓鏡智寶殿”(今‘’九龍壁”北,真諦門內,寶殿無存)組成乾隆帝獨特的“佛系建筑群”。
北海公園九龍壁局部。
北海公園九龍壁,位于北海公園北岸,大慈真如寶殿的西側,原是大圓鏡智寶殿真諦門前的一個照壁,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
北海公園九龍壁局部。
北海公園九龍壁局部。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門側琉璃墻,盒子和四岔均用龍紋。
北海公園萬佛樓內景,可見佛壇上僅存一尊三面佛和一尊殘肢佛像。墻壁上密如蜂房的佛龕,但龕內佛像全無。成書于民國初年的《三海見聞志》記載萬佛樓內佛像在庚子國難期間被日軍運走,無一余者。
由五龍亭眺望瓊華島永安寺白塔。
北海公園湖面,瓊華島和景山同框,由北海西北岸向東南拍攝。
北海公園華藏界琉璃牌坊局部。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山門和華藏界琉璃牌坊中券。
北海公園某座歇山頂?shù)钣?,可見飾有云頭蟠龍的琉璃正脊、垂脊、戧脊和吻獸。
北海公園大西天“極樂世界”(方殿)琉璃牌坊局部細節(jié)。
這座琉璃牌坊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乾隆皇帝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壽祈福而修建的,共有四座,分別位于方殿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為四柱三門七樓形制,均用黃綠兩色琉璃磚做裝飾。四座牌坊上分別有乾隆御書,東牌樓為 “震旦香林” 和 “神洲寶地”;南牌樓為 “證功德水” 和 “現(xiàn)歡喜園”;西牌樓為 “仁壽普緣” 和 “安養(yǎng)示諦”;北牌樓為 “法輪高勝” 和 “妙境莊嚴”。
北海公園九龍壁須彌座雕刻細節(jié)。
北海公園九龍壁須彌座雕刻細節(jié)。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大慈真如寶殿內部,可見殿內銅鑄三世佛和三層七級銅塔。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后院,最左側為琉璃閣,右側為西南角望臺和七佛塔亭。
北海公園萬佛樓,三層歇山頂,面闊七間,樓前西側有乾隆御制”萬佛樓瞻禮詩“碑,碑前還有一太湖石,下設須彌座。
萬佛樓于1965年拆除二、三層,1970年拆除月臺須彌座,1975年拆除最底層,最終徹底消失。
北海公園西天梵境天王殿前的石經幢。
北海公園極樂世界(方殿)南面的琉璃牌坊,南面“證功德水“,北面為“現(xiàn)歡喜園”。
北海公園極樂世界(方殿)北面的琉璃牌坊,南面題額“妙境莊嚴”,北面題額“法輪高勝”。
北海公園極樂世界(方殿)內的泥塑南海普陀山,共五層,山上塑有二百二十尊佛像,山頂為阿彌陀佛,上懸極樂世界牌匾。
北海公園極樂世界(方殿)內的泥塑 南海普陀山局部。
北海公園極樂世界(方殿)之南琉璃牌坊中券。
北海公園極樂世界(方殿)之南琉璃牌坊局部雕刻細節(jié)。
團城前的“玉蝀”牌樓。
團城承光右門,“玉蝀”牌樓一角。
團城位于北海南門外西側。原是太液池中的一個小嶼。元代在其上增建儀天殿,明代重修,改名承光殿,并在島嶼周圍加筑城墻,墻頂砌成城堞垛口,初步奠定了團城的規(guī)模。乾隆十一年對團城大規(guī)模擴建,整修城墻,堆疊假山,增建了玉甕亭、古籟堂、敬躋堂、余清齋、鏡瀾亭等殿閣,形成了現(xiàn)在的格局。
團城承光右門。
金鰲玉蝀橋東“玉蝀”牌樓已改造成水泥柱結構,去除了戧柱,畫面右側小門是北海團城承光右門。
北海公園濠濮間曲橋石坊。
北海公園瓊華島永安寺塔,堆云積翠橋及牌樓。
北海公園團城上面西側,可見玉蝀牌樓、承光右門廡殿頂及內側連山的卷棚懸山罩頂,以及中海水面。
北海公園團城上面西側,可見玉蝀牌樓、承光右門、以及中海冰面雪景。
北海公園永安寺橋,積翠牌樓。
北海大橋上的金鰲牌樓,北海大橋位于中南海和北海之間,是中南海和北海的分界線,原名玉蝀橋,又叫御河橋,又叫金海橋,后由于在橋西修建金鰲牌樓,在橋東修建玉蝀牌樓,所以又叫金鰲玉蝀橋。金鰲牌樓和玉蝀牌樓均為三間四柱三樓廡殿頂不出頭式木結構牌樓,是橋梁津渡牌樓。
牌樓下可見有不少人力車。北海和中南海當時已是對公眾開放的公園。
金鰲牌樓。
最后再附一些北海公園的航拍照。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陟山門街)。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 (陟山橋上空的氣球)。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把氣球吊索綁在了永安寺白塔塔剎上。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北海瓊華島永安寺白塔(西向)。圖片選自《氣球下的中國 La Chine A Terre Et En Ballon》[法軍上尉普雷森特 Plaisant 攝]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景山、紫禁城、西苑航拍(金鰲玉蝀橋、堆云積翠橋),東向。
1901年,法軍在北海釋放熱氣球航拍。在北海上空拍下的紫禁城西北部。
1930年代,北海公園瓊華島航拍(東南向)。
1930年代,故宮與西苑航拍(東南向),可見位于北海西岸的國立北平圖書館(新館)已落成。
1930年代,景山、北海航拍(西向)。
1940年代,北海公園瓊華島航拍(東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