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wǎng)絡 侵刪)
案情簡介
2025年3月,孟某駕駛重型特殊結構貨車超速行駛,撞倒橫穿道路的行人賈某致其死亡。交警部門認定孟某負事故主要責任,賈某負次要責任。死者賈某之子朱小某(35周歲)系智力二級殘疾人,持有殘疾證,無勞動能力且長期依賴父母撫養(yǎng)。朱小某及其父朱某作為原告起訴,主張包含20年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在內(nèi)的各項損失賠償,一審判令保險公司賠償100余萬元。保險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認為80%的責任比例過高,應降至70%;朱小某作為成年人,被扶養(yǎng)年限不應按20年計算,且應扣除其已享受的國家殘疾人補貼。
法院審理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1.責任比例認定合法。依據(jù)《山東省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六十六條,行人負次要責任時,機動車一方應承擔80%-90%的賠償責任。孟某駕駛特種車輛超速且未避讓行人,過錯顯著,一審按80%劃分責任符合上述法律規(guī)定及雙方過錯情況,并無不當。2.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年限應當足額支持。朱小某系智力二級殘疾人,符合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第五條“無勞動能力”標準,且無其他生活來源。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無勞動能力且無生活來源的成年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計算20年。保險公司主張年限過長缺乏法律依據(jù)。結合目前人均預期壽命達80歲的社會現(xiàn)狀,更需保障殘疾人長期生存需求。3.殘疾人補貼不得抵扣賠償。國家殘疾人補貼屬于社會福利性質(zhì),旨在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存權,與侵權賠償?shù)摹疤钇綋p失”功能性質(zhì)不同。如扣除國家補貼將變相減輕侵權人責任,違背公平原則,損害殘疾人合法權益。
最終,法院判決駁回保險公司的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法官說法
本案彰顯司法對殘疾人群體生存權的特殊保護導向:1.生存權優(yōu)先原則。對無勞動能力的成年殘疾人,嚴格適用20年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計算標準,確保其生存需求不因親屬離世陷入困境。2.社會福利與侵權責任分離規(guī)則。國家補貼體現(xiàn)制度關懷,不宜認定屬于具有“其他生活來源”,更不能替代侵權人的法定賠償義務。若允許抵扣,將架空侵權責任制度功能,轉(zhuǎn)嫁社會責任。法院通過審查殘疾人勞動能力、生活來源狀況,堅決駁斥“減少賠償”抗辯,切實保護特殊群體合法權益。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根據(jù)扶養(yǎng)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yǎng)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yǎng)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yǎng)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yǎng)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yǎng)人還有其他扶養(yǎng)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yǎng)人有數(shù)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六條 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各項社會保障的權利。
政府和社會采取措施,完善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
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第五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本辦法所稱的無勞動能力:
(一)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二)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三)殘疾等級為一、二、三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肢體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級的視力殘疾人;
(四)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六十六條 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超過交通事故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部分,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非機動車駕駛?cè)?、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jù)證明非機動車駕駛?cè)恕⑿腥擞羞^錯的,機動車一方按照下列規(guī)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非機動車駕駛?cè)?、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二)非機動車駕駛?cè)?、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承擔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賠償責任;
(三)非機動車駕駛?cè)?、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承擔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賠償責任;
(四)非機動車駕駛?cè)恕⑿腥素撌鹿蚀我熑蔚?,承擔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cè)?、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來源:淄博中院
弘揚憲法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