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式家庭中,老人帶娃,已經(jīng)成了一道常見的“風(fēng)景線”。
然而,老人的帶娃旅途,卻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
比如身體疲憊、育兒觀念沖突、家庭矛盾等等,每一樣都可能給“老人帶娃”帶來考驗與沖擊。
到最后,明明付出了所有,可得到的卻是滿身傷痕,以及那些被咽在肚里的苦楚。
不過話說回來,也有一種老人,卻是例外。
他們在結(jié)束帶娃時,往往身體健康沒透支、家庭關(guān)系沒裂痕、心里也沒積壓委屈。
那么像這種能夠“全身而退”的老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實,這些老人之所以能如此,大多是因為在帶娃過程中,悄悄的守住了3個底線。
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希望你也是這樣。
01.守住“輔助位”,不搶子女的“主導(dǎo)權(quán)”
帶娃最容易鬧矛盾的,就是“誰說了算”。
就像朋友小玉就跟我吐槽。
說她娘家媽來幫忙帶娃,總是把“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多”掛在嘴邊。
家里孩子不愛吃青菜,老人偷偷拌上香油哄著吃。
醫(yī)生建議別太早給孩子吃鹽,結(jié)果老人偏說“沒滋味咋長個”。
有時小玉看不下去,會下意識的攔上一嘴。
可結(jié)果呢,老人眼眶一下就紅了,委屈的說“我這是為了誰”?
發(fā)現(xiàn)沒,這種打著“為你好”旗幟的行為,其本質(zhì)就是“越界”,模糊了角色,把“幫忙者”當(dāng)成了“決策者”。
心理學(xué)中的邊界理論早就有所提醒:
親密關(guān)系里最忌諱“過度介入”。
老人帶娃的核心角色一定是“輔助者”,是為了解決子女時間精力不足的問題,而不是以主導(dǎo)者的身份,幫助他們教育孩子。
而那些能在帶娃旅途中全身而退的老人,往往都懂得“退一步”的道理。
發(fā)生育兒沖突時,主動說“聽你們年輕人的”。
孩子犯錯時,不替子女兜底,而是讓年輕人去處理。
與此同時,日常開銷的問題,也會提前商量好,避免“我貼錢=我有理”或者“我掏錢還不落好”的心理失衡問題和負(fù)擔(dān)。
說簡單點,守住邊界,表面上看是“放權(quán)”,實則是給子女留足“當(dāng)家做主”的空間。
久而久之,老人不但輕松,更重要的是,也不會因為觀念、習(xí)慣等問題,讓兩代人滋生嫌隙,引發(fā)矛盾。
02.守住“生活圈”,不把帶娃當(dāng)“全部人生”
有一些老人,為了托舉兒女,甘愿犧牲自己的晚年生活,竭盡全力幫著年輕人帶娃。
甚至到最后,就連自己的興趣愛好、社交活動,都一并放棄。
可問題是,越是如此,越容易積攢苦悶和委屈,也越難以獲得兒女的感恩。
至于原因,其實很簡單。
當(dāng)老人把全部心力都綁在孩子身上,默默無聞的充當(dāng)“免費保姆”的角色,年輕人就越會覺得你的付出是理所當(dāng)然的。
甚至有時但凡出現(xiàn)一丁點的問題,還會引起兒女的埋怨和指責(zé)。
而對于老人來說,也很容易因為自己的付出被無視,出現(xiàn)心理失衡的現(xiàn)象。
到最后,就會因出力不討好的結(jié)局,而徒增煩惱和怨懟。
可若是老人在帶娃過程中,仍然能夠保留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比如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社交圈。
那么不單單能持續(xù)獲得幸福感,而且更能獲得兒女的尊重與感激。
因為給兒女留一點空檔和機會,讓他們切身體驗帶娃的辛苦,才能感同身受你的不易。
從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才能學(xué)會珍惜和感恩。
03.守住“話匣子”,家庭問題內(nèi)部解決
我們小區(qū)之前有一個帶娃的老人,每次逢人就數(shù)落兒子、兒媳的問題。
小到話趕話的無心之言,大到因育兒衍生的一系列差異性問題。
總之,逮著誰就跟誰說。
剛開始大家也都跟著附和、吐槽,可慢慢地,大家發(fā)現(xiàn)她說起來沒完沒了,也就開始躲著她了。
不僅如此,因為本就是一畝三分地,大家平常抬頭不見低頭見,彼此都算是半個熟人。
一來二去,她在外面說閑話的事情,就傳到了兒子兒媳耳里。
這一下,本身不大緊要的問題,硬是上升到了家庭沖突的地步。
到后來,她的兒子兒媳實在沒辦法,只能把她送回老家。
所以說,老人但凡去兒女家?guī)椭鴰?,一定要守住“話匣子”?/p>
可能在你看來,傾訴一下心里的委屈,可以宣泄情緒,讓自己舒服一點。
但實際上,旁人不僅很難感同身受你的處境,而且還會把這一切當(dāng)作茶余飯后的談資。
更關(guān)鍵的是,有些好事者還會添油加醋、惡意曲解你的意思,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引發(fā)家庭矛盾。
所以像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
而那些能夠全身而退的老人,往往知道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
他們在外人面前會顧全家庭的形象、兒女的體面,就算有什么事情,也會當(dāng)面鑼、對面鼓的攤開講清楚。
這樣一來,既不會委屈自己,也能讓兒女知道自己的辛酸苦澀。
試想想,是不是比去外面尋求旁人的慰藉,要有用的多呢?
其實,幫兒女帶娃,從來不是“犧牲自我換和諧”的苦情戲碼,而是用“智慧經(jīng)營關(guān)系”的雙贏局面。
那些能全身而退的老人,不是不付出,而是懂得:
守住邊界,是給子女成長的機會。
守住自我,是給關(guān)系續(xù)航的動力。
守住溝通,是給矛盾化解留有余地。
畢竟,最好的親情,從來不是“我為你放棄一切”,而是“我懂你的不易,你知我的辛苦”。
最后,愿每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都能帶著一身輕松和兒女感恩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