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鄧穎超女士收到了一封信,來信者請求鄧穎超能夠為他爭取一下離休待遇。
讀完信后的鄧穎超如來信者所愿,盡力為他爭取到更好的離休待遇。
這封請求信和鄧穎超的反應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特別的是這封信是軍統(tǒng)出身的特務閻錦文寄來的。
我們看過許多電視劇,很多軍統(tǒng)特務都不是好人,鄧穎超卻很愿意幫助同樣是軍統(tǒng)特務出身的閻錦文。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閻錦文為什么是個特例?
不一樣的軍統(tǒng)特務
閻錦文是土生土長的江蘇人,他年輕的時候大都是在硝煙四起的時代里度過的。
年輕的時候因為局勢動蕩,他為了謀求生計輾轉(zhuǎn)之間來到了較為繁華的上海。
上海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各方勢力都盤根交錯,想要在上海站穩(wěn)腳跟,就必須加入幫會。剛到上海沒多久的閻錦文就尋思出了這條生存之道,于是他拜進了以楊虎為首腦的幫會。
閻錦文聰明能干,很快就受到了楊虎的賞識。
楊虎越是處處提攜他,他就越對楊虎忠心耿耿,他幾乎把楊虎當成了沒有血緣關系的親大哥。只要是楊虎安排的事情,他必定會拼盡全力地去認真完成。
人和人的付出都是相互的,閻錦文的忠誠能干被楊虎牢記于心,所以后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楊虎就憑借著自己的關系讓閻錦文順利進入了國民黨的上?;樘?。
這份工作油水很多,所以閻錦文即使處于動蕩的年代,卻依然能衣食無憂。
他雖然整個人都貫穿著“在其位謀其事”的思想,他的靈魂始終還留存著一份良知,這份良知也為他后來的選擇埋下了伏筆。
他漸漸不是一味地聽從國民黨的調(diào)遣,目睹中國的局勢以后,他陷入了深思,他開始懷疑自己在國民黨手下工作是否是正確的,如此瘋狂腐朽的國民黨又真的能讓國家和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嗎?
1946年,老蔣與我黨撕破臉,以防萬一我們必須重新部署我黨在上海的地下情報組織。
這件事極其重要,所以憂心忡忡的周總理也趕來上海處理相應事宜。
周總理認為我們可以安插我黨的心腹,之前埋伏在國民黨內(nèi)部的我黨人員可以借機勸降一些國民黨官員,若是能使他們歸降我黨,那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都應該勸降誰呢?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閻錦文。
而確實,當時的閻錦文對國民政府確實開始失望了。
他目睹著國民黨所做的一切,有時候既不為國家考慮,也不為人民考慮,這樣一味爭權奪利的,他實在是呆不下去了。
但是手握大權的閻錦文真的會被說服嗎?周總理繼而又提起了一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閻錦文的好大哥。
眾所周知,閻錦文是楊虎一手提攜起來的,二人的關系親厚不已,勝似親兄弟。
如果楊虎先做出表率,接著去勸說閻錦文一番,那么閻錦文很有可能會加入我黨。
再者來說,周總理本來也想勸說楊虎,因為楊虎這個人本質(zhì)上也不壞。
就這樣,周總理決定先去拜訪楊虎,周總理的登門讓楊虎受寵若驚。
他在和周總理的談話中深入了解了共產(chǎn)黨的理念,他開始相信共產(chǎn)黨會成為照映中華兒女的那道曙光。就這樣,楊虎就接受了周總理的邀請。
緊接著,楊虎就為周總理帶來了一份大禮,也就是和他分外親厚的閻錦文。
在閻錦文心里,楊虎的勸導總是有幾分重量,楊虎的決定讓本來有些迷茫的閻錦文終于做出了決定。
就這樣,他們二人的心就和我黨無形間靠攏了。
考慮到二人在上海的處境,所以周總理并沒有讓他們立馬加入共產(chǎn)黨,而是讓他們繼續(xù)不動聲色地留在上海的位置上。
功不可沒
三年過去了,上海解放在即。
面對如此情形的老蔣十分不甘心,執(zhí)著地要最后殊死一搏,但是國民黨卻如凋零的花葉一般,愈發(fā)慘敗,就連老蔣也落荒而逃。
逃到臺灣的老蔣也寢食難安,因為上海灘上的一大批民主人士都紛紛站在了我黨的身后。也許是因為兩黨的思想差別太明顯,所以大批民主人士都選擇對的一方。
面對這情況,老蔣慌了,老蔣雖然人在臺灣,卻仍然讓自己的部下緊盯著張瀾等民主人士的舉動。
他知道這些人都十分具有話語權,要是他們完完全全地支持共產(chǎn)黨,那么自己的宏圖大業(yè)算是完蛋了。
于是,老蔣就想把張瀾等人帶到臺灣,受自己控制。
他軟硬兼施卻依然無法讓這些民主人士跟隨他去往臺灣,于是針對張瀾等人的暗殺行動開始了。
但是幸好這個情報被得知,眼見著張瀾等人命懸一線,周總理就想到了楊虎和閻錦文。
楊虎很痛快地答應,當即又安排自己的心腹閻錦文去完成這個任務。
閻錦文身處要職,要是國民黨有什么暗殺計劃肯定第一個就會通知他。
果不其然,很快閻錦文就接到了電話,軍統(tǒng)讓閻錦文去張瀾等人休養(yǎng)的地方帶走他們,并且秘密地處死他們。
并且軍統(tǒng)還給閻錦文安排了三個特工,閻錦文就貍貓換太子,把這三個人掉包成了自己的心腹,然后就開始去完成任務。
當時張瀾等人正在虹橋那里的療養(yǎng)院休養(yǎng),于是閻錦文就連忙去往療養(yǎng)院。
在療養(yǎng)院見到張瀾的時候,趁四下無人,閻錦文就偷偷傳達了自己此行的意圖,張瀾半信半疑,但是由于他別無選擇,所以也只能聽從閻錦文的安排。
閻錦文就帶著張瀾和另一個民主人士坐上自己的車,然后閻錦文就不動聲色地把車開了出去。
遇到巡查的人,閻錦文就故作鎮(zhèn)定地說車上坐著的是自己的家人。
由于閻錦文在國民黨里是有頭有臉且威信很高的人物,所以他們也沒有搜閻錦文的車,就痛痛快快地放行了。
然后閻錦文就將這兩位關鍵人物護送到了大哥楊虎的公寓里,就這樣閻錦文順利完成了我黨指派的任務,在無形之間救下了兩條人命。
而老蔣的失敗結(jié)局是注定的,一切塵埃落定之時,閻錦文因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被安排進了上海的公安系統(tǒng)。
而被閻錦文救下來的張瀾則是成為了新中國的副主席,張瀾始終將閻錦文視作救命恩人,只要閻錦文一到北京,張瀾都會盛情款待他一番。
當年,閻錦文救張瀾相當于是舍命相救,冒著極大的風險。
如果當年營救張瀾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差池,那么閻錦文的身份也就會暴露,早就和張瀾一起被抓捕了。
而楊虎曾經(jīng)雖然也為國民黨做過不少錯事,但是在周總理伸出橄欖枝以后,楊虎投誠除了張瀾以外還救下了不少的民主戰(zhàn)士,他無形之間粉碎了老蔣的陰謀和計劃。
得知昔日的好兄弟楊虎背叛自己以后,老蔣暴跳如雷,就準備暗殺楊虎。
但是楊虎在我黨的保護下被秘密送往了北京。
所以后來閻錦文申請享離休待遇時,鄧穎超做出了批示:
“凡是對我們黨、國家和人民做過好事的人,我們是不應忘記的,更不能虧待人家?!?/strong>
因此,閻錦文獲得離休干部身份,安享晚年。
結(jié)語
楊虎和閻錦文的投誠不僅僅只是大勢所趨,而是因為他們?nèi)找姘l(fā)現(xiàn)后來的國民黨在老蔣的領導下變得越來越面目全非,或許身在池中,所以比旁人更能體會到很多污濁于不堪。
他們也覺得,國家和人民才是最重要的。
而最后我們能勝利,正是把國家百姓都放在了心上,這是所有人都期待的新中國。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 閻錦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