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寫作尤其是學術寫作,有時不免讓人覺得千篇一律,寫作者的個性和判斷力被消解得無影無蹤。
那些未被磨平鋒芒的文字,就顯得格外珍貴,而學者趙園,就是那種始終保持自我氣質的寫作者。
她的文字,不是某種“范式”的復制,而是以一個知識人深沉的感受力與判斷力,去體察人物命運、文學演變與文化肌理。
今年年初,劉勇、薩支山向趙園頒發(fā)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術貢獻榮譽獎”
1
低調的寶藏學者
學術功力深厚,治學別具一格
1978年恢復高考制度后,趙園成為首屆研究生之一,與黃子平、錢理群、吳福輝、陳平原等人一同師從著名學者王瑤——他既是中國中古文學研究的開拓者,也是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1981年,北大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與導師合影。前排左起:樂黛云、唐沅、王瑤、嚴家炎、孫玉石;后排左起:趙園、錢理群、吳福輝、凌宇、溫儒敏、張玫珊、陳山。
趙園一直是那種不喧嘩、不張揚的學者,她從不刻意強調“學術身份”,卻始終以一種堅實而安靜的姿態(tài),在自己的寫作世界里默默耕耘。
許多人知道她,是從《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這本影響頗廣的著作開始。但其實她的學術道路,遠比這本書所呈現(xiàn)的更為豐富——從現(xiàn)代文學到士人文化、從人物命運到城市記憶,她的視野始終在擴大,而筆下始終飽含溫度。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著名學者、魯迅研究專家王富仁多次表示,在20世紀80年代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中,在王瑤學生中,學術研究方面他最佩服的是趙園。
這一高度評價,并非溢美之詞。錢理群就曾如此概括趙園的研究特質:“讀書、讀人、讀社會”三者兼?zhèn)?,稱她“一心讀圣賢書”的同時,又能“密切關心天下事”,并贊賞她“在對象世界中體現(xiàn)自己的生命”的治學理念。
趙園對現(xiàn)實的敏銳感知和深度參與,也給學人留下深刻印象。袁一丹就指出,趙園不僅對學術投入極深,也對現(xiàn)實和歷史抱有高度的情感與理性投入,體現(xiàn)出一種“誠實地面對歷史”的知識人精神。
陳平原評價趙園是那種“AI無法取代的學者”,其文字的個性、體驗和“片面的深刻”,正是1980、1990年代學術最值得保留的部分。那是一種建立在生命體驗與獨立思考之上的學術創(chuàng)造,是當下依然稀缺的知識范式。
陳平原:《人文學者:怎樣與AI共舞》
來源:《中華讀書報》
2
兼具歷史關懷、文學敏感和思想理性
這樣的文字并不多見
趙園的文字常被稱為“散文化的學術寫作”,不過這并非刻意為之,而是“棄短用長”的自覺選擇。她坦言,自己的理論訓練并不系統(tǒng),于是不得不轉而倚重對文本的敏感與人物的體察。
她看重的,始終是深層的語言感受力,而非理論演繹的技巧。一篇文章的價值,不僅在于它是否“像論文”,而在于它是否真的通過文本,打開了一個更廣闊、更深邃的世界。
在她看來,真正有意義的文學研究,應當避免技術化、標準化的陷阱。她堅持從“人物”出發(fā),從“語言風格”出發(fā),哪怕是做思想文化史研究,也總是將“文字的觸動”視為第一動力。
2019年,“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論壇在京舉行。左起:李浴洋、黃子平、錢理群、趙園、陳平原。
黃子平曾評價趙園的文體,“娓娓道來的時候突然來一個第二人稱的‘你’,把讀者(或作者自己)拉到與論點、印象、畫面、細節(jié)‘面對面’的近距離,無從閃避”,或是在順流而下的段落中,突然跳出一個“或許”“何嘗不是”之類的反問或副詞,讓你意識到她的判斷永遠不是“蓋棺定論”,而是“遲疑地接近真理”。
她的文字不是在提供答案,而是在制造回響——讓你的思緒也參與進來,甚至不得不參與。
趙園的書已成為許多讀者的“珍藏”
3
經典名作終于再版
這一次千萬不要錯過
趙園的許多代表作,曾長時間處于絕版狀態(tài)。在豆瓣、孔夫子舊書網等平臺上,它們的價格常常被炒到原價數(shù)倍。如今,她的四本名作《艱難的選擇》《論小說十家》《北京:城與人》《地之子》近日結集出版,首次以“趙園文集”的形式整體面世。
趙園《艱難的選擇》1986年版,將女性學者特有的細膩感受注入卷帙浩繁的文本解讀,探尋中國現(xiàn)代知識人的心靈歷程,絕版二十余年后再版。
從《艱難的選擇》出發(fā),她追問五四以來的文學如何書寫知識分子的精神掙扎,將文學批評與時代命運緊緊纏繞在一起。
在《論小說十家》中,她將目光深入具體作家,用貼近風格的方式還原每一個獨特的靈魂,從中展開文學的可能性與精神空間。
之后,她的視線轉向空間與文化,在《北京:城與人》中重新打量城市與人之間的精神聯(lián)結,把文學中的北京讀成一部活的文化史。
而在《地之子》中,她又回望鄉(xiāng)土與大地,寫出知識人與土地之間剪不斷的深情與依戀。
4本名作收入“趙園文集”并迎來再版
左右滑動查看
四部作品,既可分別閱讀,又可融會貫通。它們共同勾勒出趙園對中國20世紀文學與精神世界的整體觀察,既是研究路徑的拓展,也是思想與經驗不斷更新的過程。
她將文學批評、文化研究、歷史判斷交織為一體,以一種近乎緩慢卻異常堅定的方式,構建起一個屬于她自己的觀察坐標系。閱讀趙園會讓你驚訝:原來,理性的批評可以如此含蓄而有力,文學研究也可以如此動人。
你是否讀過趙園的書?
她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在留言區(qū)展開來說說吧
2位優(yōu)秀留言讀者將獲贈此書
經典著作時隔多年后全新再版
借由文本打開一個更廣闊、更深邃的世界
公號粉絲限量專享
掃碼領券后折合5折優(yōu)惠
掃碼進群,更多福利
-End-
封面圖|視覺中國
觀點資料來源:市場部
轉載及合作請發(fā)郵件:scb01@pup.cn
▼點擊名片 ?標關注我們▼
看見文字背后更廣闊、更深邃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