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將離
1943年,《金鎖記》一經(jīng)刊登,便在文壇引起巨大反響。
夏志清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中,將《金鎖記》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傅雷先生更是盛贊:
“《金鎖記》是張女士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完美之作,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fēng)味。
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br/>
小說講述了出身清貧的曹七巧,嫁給豪門姜家病公子后,就此開始的悲慘一生。
原生家庭的傷害,感情的失意和病態(tài)心理,給曹七巧的人生套上一個又一個枷鎖。
一路走來,她掙脫無果,最終走上毀滅的道路。
如張愛玲所說: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br/>
背負原生家庭的枷鎖
是不幸的開始
曹七巧的悲劇,始于一樁婚事。
她是麻油店家的女兒,長相秀麗,干活麻利,是店里的活招牌。
肉鋪的殺豬匠、曹大年的結(jié)拜弟兄和沈裁縫的兒子都對她有意思。
如果她嫁給門當戶對的人家,雖不會大富大貴,卻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貪財?shù)母绺绮艽竽?,做主把她嫁進有錢有勢的姜家,當了二房的姨太太。
姜二少爺是個殘疾人,注定娶不到名門閨秀。
因此,姜老太太索性抬舉七巧做了正房太太,讓她死心塌地服侍二爺。
她的生活,看似風(fēng)光無限,背后卻藏著說不盡的辛酸。
有二少奶奶的名分,實則不過是個丫頭,整日守著癱瘓的丈夫,伺候他的飲食起居。
家境的懸殊,讓她與姜家人格格不入,就連丫頭都看不起她。
她不止一次當面指責(zé)曹大年的自私和狠心,曹大年卻毫無愧疚地說:
“憑良心說,我就用你兩個錢,也是應(yīng)該的。
當初我若是貪圖財力,問姜家多要幾百兩銀子,把你賣給他們做姨太太,也就賣了?!?/blockquote>即便如此,她還是時常補貼娘家,不敢拒絕他們的要求。
這讓姜老太太對她更加防范、壓制,她在姜家的日子愈發(fā)如履薄冰。
親人矛盾無法擺脫,精神上得不到慰藉,滿腔怨恨郁結(jié)于心,讓她變得面目可憎。
初讀此處,只覺七巧的行為過于荒謬,細細琢磨,才感受到她的悲涼。
年少時,曾渴望親情的溫暖,可骨肉至親卻將她推入火坑,親手葬送了她的幸福。
東野圭吾說過: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父母無法選擇,發(fā)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卻可以選擇怎樣去生活。
別人越讓你心寒,你越要真心對待自己;
心里的傷痛越是蝕骨,你越要拼命向上成長。
若一味沉浸在原生家庭的痛苦中,非但無法改變現(xiàn)狀,還會束縛你的現(xiàn)在和未來。
跳出原生家庭的枷鎖,努力重塑自己,人生才會煥然一新。
受制于欲望的枷鎖
人就成了傀儡
深宅大院里,小叔子姜季澤是七巧唯一能接觸到的健康男人。
七巧一有機會,就對他百般挑逗。
縱然他生性風(fēng)流、荒唐無度,也不敢亂了倫理綱常。
愛而不得的七巧,把全部心思轉(zhuǎn)投到“家產(chǎn)保衛(wèi)戰(zhàn)”中。
分家時,她當眾指出姜季澤虧空公賬,對他的財產(chǎn)錙銖必較,甚至不讓他分走姜老太太的遺物。
親戚們對七巧的貪婪很是不齒,分完家就和她斷了往來。
她帶一雙兒女獨立門戶后,更是淪為守財奴:
只因侄子與女兒長安玩鬧時有肢體接觸,就認為侄子想霸占自己的錢財,把他痛罵出門。
得知長安在學(xué)校丟了枕套手帕,就帶著老媽子找校長興師問罪,讓長安顏面掃地,無奈選擇退學(xué)。
更諷刺的是,有天姜季澤突然上門,言談間總是有意無意地談及房產(chǎn)。
半輩子過去了,七巧好不容易死了心,可姜季澤又來撩撥她,對此,她又愛又恨。
明知他別有用心,七巧還是抱有一絲希望,以為他是來再續(xù)舊情的。
轉(zhuǎn)念一想,姜季澤也許是在哄騙她,便想試探下姜季澤的真心,沒想到,姜季澤果然想謀取錢財。
她頓時怒不可遏,發(fā)了瘋似的把姜季澤趕走。
曹七巧的行為,可笑又可悲。
從如花妙齡到人近中年,她無時無刻不在愛恨中煎熬。
她恨丈夫霸占她的青春,卻沒有一點生氣;
她愛姜季澤的鮮活,卻偏偏摻雜各種算計。
在與欲望的交鋒中,她潰不成軍。
人身處世俗紅塵,有欲望在所難免。
但一旦過了頭,就會越陷越深,將人的意志力消磨殆盡,進而做出泯滅良知的事。
《皮囊》中寫道: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blockquote>懂得克制欲望,不過度追逐,方能過得坦然自在。
禁錮于心理的枷鎖
終是害人害己
魯迅先生曾犀利地指出:
“很多人都見不得別人過好日子,自己沒的,若別人有,自己就會心生恨意。”七巧便是如此。
三十歲還沒出嫁的長安,經(jīng)堂妹介紹,認識了留學(xué)歸來的童世舫,兩人互生愛慕,很快訂婚。
可七巧到處敗壞長安的名聲,甚至謊稱女兒是“癮君子”,嚇退童世舫。
兒子長白娶妻后,她百般刁難兒媳芝壽,經(jīng)常整夜支使長白燒煙,使芝壽獨守空房。
七巧對于兒子的心理,書中這樣寫道:
“因為他是她的兒子,他這一個人還抵不了半個……
現(xiàn)在,就連這半個人她也保留不住了——他娶了親?!?br/>在牌桌上,她還故意當著親家母的面,將兒子和兒媳的生活宣之于眾,讓芝壽羞憤難當,沒過幾年就抑郁而亡。
后來,七巧又把丫頭娟兒給長白做姨太太,結(jié)果扶正不到一年,也自殺了。
從那以后,長白不敢再娶,長安也斷了嫁人的念頭。
這個把自己鎖在黃金枷鎖的女人,自己不快樂,也不給子女快樂。
因為自己在黑暗中舔舐傷口,所以也要撲滅別人生命中的光;
自己得不到幸福,也要毀掉別人擁有的。
傅雷說過一句話:
“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債。
可怕的報復(fù)!”
殊不知,這樣做非但無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還會將身邊人越推越遠,最后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寧愿傷害自己,也要折磨別人的人,終會毀掉自己的人生。
張愛玲從七巧看似華麗的喜劇開場,到以凄涼悲劇落幕的人生中,看到了無數(shù)人與困境的博弈。
沒有誰生來就知道未來該如何走,都是栽了跟頭,撞了南墻才醒悟: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blockquote>別與不值得的人糾纏、漠視內(nèi)心,別屈從于過度的貪欲、磨滅思考;
更別被負面情緒裹挾,使自己陷入無盡的內(nèi)耗。
如此,枷鎖就再也不是縈繞于心、阻礙你成長的隱痛。
點個在看,愿你我都能在命運的風(fēng)浪中,扛住種種考驗,掙脫道道枷鎖,奔赴自由且光明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