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山西晚報】【中華網·新聞】【閩南網】(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jié)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她是“丑娘王翠菊”,是《勇敢的心》中的“霍白氏”,也是《娘道》里的“隆老太”。
業(yè)內知名“母親專業(yè)戶”,不僅演繹無數(shù)經典作品,更兩次捧回“白玉蘭視后”。
實力派“戲骨”張少華,本該是德藝雙馨、尊享贊譽、受人敬仰的存在。
然而當“打砸抄家”的往事傳出后,她卻成了眾矢之的,晚年不得安寧。
哪怕已經命隕身消,人們對她的“討伐”之聲也不曾停歇。
如今,距她離世已經過去4年時間了。
時間吹散恩怨、撫平傷痛,幕后真相也該水落石出。
或許,是時候還她一個“清白”了......
吳歡的曝光
張少華出生于1946年,三歲喪父、被母親辛苦養(yǎng)大。
年少考入中國評劇院、跟著劇團表演,中年步入演藝圈,憑演技搏出好名聲。
她以母親形象出現(xiàn)在各大年代劇中,被觀眾譽為“演藝界最好的老太太”。
出道27年零差評,一說起她的人品,就連同行都要豎起大拇指。
然而在2017年,畫家吳歡的出現(xiàn)卻改變了這一切,張少華的風評急轉直下。
吳歡指控張少華曾經帶隊抄了他的家,打了他的母親,還擄走了齊白石的真跡。
在被放出的舊照片里,她不復晚年的慈祥,而是一副張揚跋扈的模樣。
吳歡的母親,也就是那位被打的女性,是評劇演員新鳳霞,張少華的前輩。
張少華還平平無奇的時候,新鳳霞就已經是劇團的“臺柱子”了。
二人之間本沒有太多恩怨,但是在那個年代里,卻被迫站到了對立的兩端。
新鳳霞被劃成右派、備受白眼,而張少華卻變成了威風凜凜的隊長。
張少華親自帶隊抄了前輩的家,抄家過程中少不了一番打砸甚至動手。
新鳳霞挨了很多打,她膝蓋上的半月板被打碎了。
永遠地留下了殘疾,余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
2017年,正是新鳳霞的90冥壽,吳歡心緒難平,這才憤而在互聯(lián)網上為母親伸冤。
新鳳霞曾說,“苦難都過去了,我也殘疾了,怪她們又有什么用呢?原諒她們吧。”
可是吳歡卻怎么也走不出母親的苦難,尤其是看到張少華過得這么好,他心中更不平衡。
這一次的曝光,直接把張少華送上了風口浪尖,一夕之間,她竟成了千夫所指。
張少華一看情況不對,趕緊為自己伸冤。
她發(fā)文表示當時的確是自己帶隊,可她從未做過傷害新鳳霞的事情。
在張少華的辯解中,她反而還好好安頓了一家老小,稱新鳳霞的殘疾是腦溢血導致。
圍觀網友看得明白,不管有沒有打人,她的這番言論都透露一個鐵的事實。
那就是當年的抄家事件,張少華的的確確參與了。
而吳歡接下來的回復,也爆料出了更多的細節(jié)。
更多細節(jié)
原來吳歡本人親眼見證了抄家的全過程。
在當時的情景下,張少華就是最大的領頭人,叉腰站在院子里指揮。
據吳歡本人回憶,再加上評劇院師哥師姐的證實,全場330人,只有三個人打人。
而張少華就在這三人當中,不過已經沒人記得她是否親自打了新鳳霞。
在抄砸了吳歡的家之后,吳家已經不剩什么了。
四合院的房屋上都貼著封條,只有12歲的吳歡從此無家可歸,小小年紀就被迫流浪街頭。
雖然每月能從評劇院領到12塊的生活補貼,但一出門就會被人搶走。
為了填飽肚子,他不得不在街頭要飯,吳歡痛苦地回憶“跟喪家之犬沒什么區(qū)別”。
之后有一天,張少華幾人又來到被封的吳家,說要再查一遍。
于是吳歡父親珍藏的齊白石字畫就被這么搶走了,可這些字畫原本不屬于查收范圍。
新鳳霞曾在回憶錄中坦言:“這些畫就是他們幾個預先打算好要搶的?!?/p>
她憤怒地寫道:“他們如果有良心,會永遠受到良心的譴責!”
當往事再次被人看到,冤屈重見天日,張少華也迎來了屬于她的審判。
觀眾對她的“濾鏡”碎得徹底,對她進行了長達多年的“口誅筆伐”。
直到2021年,75歲的她因病故去,這場恩怨才終于被了結。
孤獨晚年,重新審視
塵歸塵、土歸土,聽聞所怨之人身故的消息,吳歡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一方面,他無法原諒當年張少華對他們一家的傷害;
另一方面,他卻也不想一直被困在過去、被困在苦難之中。
隨著一句“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他告別了張少華,徹底釋懷了。
直到今天,一提起張少華,許多網友還是會情緒激動起來,恨不得踩上兩腳。
可是在當年的背景下,或許張少華也只不過是個“可憐人”。
有人認為,與其說是她的問題,不如說是時勢所迫。
她是“加害者”,但她同樣也是“受害者”。
年輕時種下的“惡因”,后來都結出了“苦果”。
當年張少華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教養(yǎng),導致兒子長大后不愿跟她親近。
而且兒子染上賭博惡習,欠了一屁股債。
張少華百般操心,前前后后幫他還了巨額債務。
到了晚年,她只得與老伴孤獨面對夕陽,不能享受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少華或許早已為當初的所作所為感到后悔。
人生的后半程,她節(jié)儉到了極致,明明是個知名演員,卻在40平老房住了半輩子。
她開始關注公益事業(yè),開始做慈善行好事,還因此結識了胡歌。
去世前幾年,張少華長期深受病痛折磨,整日整夜睡不好覺。
病情惡化住院后,她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身邊沒有一個親人。
唯一的兒子很少露面,更別說在床前端茶倒水盡孝了。
胡歌隔三差五的看望,成了這位老人家唯一的慰藉。
在人生的最后階段,張少華的境遇堪稱凄涼冷清。
拍戲將近30年,按理說張少華攢下不少家底。
可是她卻一直勤儉節(jié)約,不愿揮霍一分錢。
臨終之前,她把自己的所有遺產都托付給胡歌,讓他幫忙將這500萬盡數(shù)捐給慈善組織。
或許,這就是張少華最后的“贖罪”吧。
小結
與其說還她“清白”,不如說還她一份“客觀”。
她犯過錯、受過苦、也贖過罪,如今的人也無需再指摘什么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內容信息來源:【山西晚報】【中華網·新聞】【閩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