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板塊爆發(fā),引領上證指數沖上3800點,續(xù)創(chuàng)10年新高
記者 蔡越坤 姜鑫 洪小棠
8月22日,半導體板塊爆發(fā),引領上證指數沖上3800點,續(xù)創(chuàng)10年新高。兩市呈現“雙兩萬億”的高景氣度現象——成交額連續(xù)8個交易日超2萬億元關口,融資融券余額超過2.1萬億元;A股總市值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市場上行,背后是資金持續(xù)入市。
作為長期資金的代表,保險資金僅在今年上半年新增入市資金超6400億元,遠超去年全年的新增體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
作為A股的“定海神針”,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二季度期間大舉增持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增持金額超1900億元。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tǒng)計,上半年,保險資金、公募基金、外資機構等直接入市資金超萬億元。
“與公募基金、外資、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相比,保險資金是上半年入市體量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更是市場上漲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一名財富管理公司高管表示。
在長期資金的推動下,A股正在邁向新的高度。
在投資者聚集的雪球社區(qū)平臺,“大盤3800點,你踏空了嗎?”列在熱門話題榜首。投資者們分享自己在這一輪行情中的不同體感。
公募基金投研晨會,成了基金“舵手”們熱議市場上漲的舞臺。在一家大型公募機構的投研晨會上,基金經理們圍坐在一起討論。看著不斷攀升的指數,一名專注成長股投資的基金經理不禁感慨道:“這行情漲得太猛了!”
一名資深私募投資總監(jiān)對經濟觀察報記者感嘆:“現在是最考驗人性的時刻,我們內部晨會上就是否減倉吵得不可開交?!?/p>
在這個依然悶熱的季節(jié),A股正在蘇醒,3800點之上,喜悅、興奮、失落、迷惑、焦慮……縈繞在已然到來的“牛市”氛圍中。
資深私募投資總監(jiān)稱內部晨會上就是否減倉吵得不可開交 網絡圖
萬億資金來了
二季度以來,大盤從3300點附近一路攀升,近百個交易日上漲14.69%,從最低點反彈逾25%。
A股市場啟動,債券市場加速下跌。8月18日,“債市崩了”登上熱搜。
7月2日至8月21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低點1.64%一路上行至1.77%,累計調整13.5個基點,收益率變化率8.2%。同期,30年期國債期貨(TL2509)跌幅超3.87%。
債券的“避風港”標簽被一把撕掉,一些投資者正在將資金從固定收益產品轉向股市。
以險資為代表的長期資金打出入市“明牌”。
僅在上半年,保險機構新增入市資金超過6400億元,其中一季度為3900億元,二季度為2500億元。
從36萬億元保險資金的配置比例上看,股票投資余額達3.07萬億元,占比8.47%,創(chuàng)下2022年以來的新高。在已經披露2025年中報的上市公司中,保險資金重倉的股票有220余只。集中在醫(yī)藥生物、化工、電氣設備、電信服務、有色金屬、交通運輸等行業(yè)。
2025年至今,保險資金舉牌已達30次,僅次于2015年的62次,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多家險企紛紛參與。
作為市場的專業(yè)買手,公募基金的動向一直是A股重要的風向標。上半年,我國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4.39萬億元,再創(chuàng)新高。這也是公募基金規(guī)模首次突破34萬億元。其中,僅股票型基金規(guī)模增長2771.79億元。
與此同時,外資正在重返中國資本市場。
2025年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達到101億美元,一舉扭轉了過去兩年總體凈減持的態(tài)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5、6月份的數據——僅這兩個月,外資凈增持規(guī)模就飆升至188億美元(約1350億元人民幣)。
從居民角度看,存款“搬家”正在顯現。
7月社融數據顯示,存款由居民部門流向非銀部門特征明顯。7月住戶存款減少1.1萬億元,同比多減0.78萬億元;非銀存款增加2.1萬億元,同比多增1.4萬億元。
非銀機構部門存款一般包括證券、信托、理財、基金等非銀機構存放在銀行的存款,其激增直接對應兩類居民行為:一是直接入市,即居民通過銀證轉賬將資金劃入證券賬戶(計入“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二是間接入市,即購買股票型基金、含權理財等,資金進入基金公司賬戶(計入非銀存款)。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認為,從歷史來看,非銀存款激增多反映了居民“存款搬家”入市的資金流動趨勢。
銀行股的“魔力”
在“債市崩了”登上熱搜的另一邊,銀行股悄然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8月22日,農業(yè)銀行的股價收于7.30元,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蟄伏多年的銀行板塊4月以來的漲幅已經超過40%。以銀行板塊為首的優(yōu)質資產,在險資等機構資金等的加持下,走出估值谷底,成為這一輪行情的引領者。
在保險資金30次舉牌中,銀行板塊出現12次。在對銀行的舉牌中,港股銀行備受青睞。
例如,招商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被多次增持,觸達舉牌線。在舉牌的保險資金中,中國平安是出手最為“闊綽”的一家,平安人壽多次舉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農業(yè)銀行,甚至持有工商銀行H股流通股過半股份。除此之外,瑞眾人壽還舉牌了中信銀行H股,弘康人壽則三度舉牌鄭州銀行H股。
一名保險資管公司投資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在低利率的背景下,銀行股高股息、類固收的優(yōu)勢凸顯,結合其分紅穩(wěn)定、經營穩(wěn)健、股價波動率低的特性,符合穩(wěn)健投資需求。相較于A股,H股銀行股的股息率(4%—5%)更高,對于追求穩(wěn)定現金流的保險資金來說,吸引力更大。
一場低利率時代的資金遷徙正重塑A股格局——“存銀行不如買銀行”已成為新信仰。
浙商證券擔任銀行首席分析師梁鳳潔認為,無風險利率相當于銀行等紅利股投資的機會成本,本輪無風險利率的系統(tǒng)性下降是銀行股行情的重要因素。
梁鳳潔算了一筆賬,1年定期存款掛牌利率為0.95%至1.15%,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12%,保險產品預期回報率(預定利率)為1.75%至2.0%,10年國債收益率為1.71%,而A股四大行股息率達3.9%。
因此,她認為,“存銀行不如買銀行”從2022年以來成為現實,并且趨勢持續(xù)存在。
多名機構人士認為,A股市場的持續(xù)上漲,背后是經濟基本面因素的有力助推 網絡圖
市場走牛背后
在受訪的多名機構人士看來,A股市場的持續(xù)上漲,背后是經濟基本面因素的有力助推。
機構的信心得到明顯提振,始自2025年4月。彼時,中美關稅風險降溫,上證指數調整后開始企穩(wěn)。
5月12日,中美日內瓦貿易會談聯(lián)合聲明發(fā)布,中美大幅削減雙邊關稅,中美貿易沖突緩和;6月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在倫敦舉辦后,中美相互放寬或取消部分限制性措施;7月,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后,中美“關稅休戰(zhàn)”再延90天的決定引發(fā)全球關注;8月12日,中美就24%關稅繼續(xù)暫停等達成共識。
出口方面,海關總署8月7日發(fā)布數據顯示,7月當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6月加快1.5個百分點,創(chuàng)年內新高。
從國內宏觀因素來看,核心價格水平逐步修復,企業(yè)和居民投資、消費活動的活躍度均在釋放積極的信號。
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由降轉升。CPI邊際有所改善,主要與工業(yè)消費品價格回升等因素有關。這為企業(yè)的盈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2025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反內卷”政策措施,旨在遏制惡性價格戰(zhàn)、淘汰落后產能、優(yōu)化供給結構。
在受訪機構看來,“反內卷”是新一輪A股行情的主線。
另外,上市公司的經營業(yè)績也在回暖。
Wind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A股整體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47%(較2024年第四季度提升18.7個百分點),A股非金融增速為4.17%。
進入8月份,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加速披露,截至8月19日,已有超過600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報,超六成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機構買什么?
金融機構對市場有著敏銳的嗅覺。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年內共有680家外資機構累計調研A股公司5620次。
除了險資大舉搶籌優(yōu)質資產,公私募基金也步履不停。
清融智投資產管理(杭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若溪關注到,銀行領漲具有帶頭效應,券商跟隨爆發(fā),整個金融板塊共振上揚;與此同時,科技賽道與資源股亦全線井噴,稀土板塊更是扶搖直上、漲幅驚人。
4月份以來,A股行情回暖,她開始變得忙碌,創(chuàng)新藥、芯片等板塊,以及跌至谷底的新能源和歷經深度回調的白酒相繼被她的目光鎖定。
8月22日,國內AI芯片龍頭寒武紀的市值升破5000億元,收盤價1243.20元,逼近貴州茅臺,將芯片板塊的“天花板”推高。
8月17日,興業(y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喊出當前市場正在經歷“健康牛”。
8月16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劉煜輝在微博上預測:“未來一年,滬深300指數可能上升高度在5500點,大概相當于上證指數5000點?!眲㈧陷x緊接著說明,“這種表達方式,只是告訴你目前中國股市賠率很高。”
“現在的股票價格沒有10個月前那么便宜,有些標的的隱含回報率有所下降。但是,將A股與港股市場看作一個整體,中國股市遠達不到泡沫化的狀態(tài)。”在8月18日的線上路演中,中泰資管副總經理姜誠如此分享。
對于這波行情上漲的持續(xù)性,經濟觀察報采訪的多位公募人士的看法出現了分歧:一部分基金經理認為,長期資金持續(xù)入市以及政策支持,將推動市場繼續(xù)上行,現在應該堅定持有;另一部分基金經理則擔心,市場短期內漲幅過大,積累了一定的風險,需要適當減倉避險。
東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剛認為,過去幾年市場調整形成的“疤痕效應”,抑制了散戶通過間接渠道布局A股的意愿。目前散戶對本輪上漲行情的“牛市”屬性仍存猶豫。
在調倉方面,記者采訪的多位公募行業(yè)主題基金經理已經率先行動。部分基金經理將目光轉向那些估值較低、業(yè)績復蘇明確的二線龍頭,試圖在狂熱市場中尋找一片估值洼地?!拔乙呀泴⒁恍q幅過大的醫(yī)藥個股換成了估值較為合理的個股?!币幻吐氂跍瞎蓟鸬幕鸾浝硗嘎?。
然而,隨著市場上漲,一些基金經理面臨甜蜜的煩惱:業(yè)績大漲后,基民贖回意愿增強,迫使他們在保持倉位和留足流動性之間尋找平衡。
前述滬上公募基金經理最近就已經明顯感受到了贖回壓力,一些投資者在基金回本后選擇贖回。“這確實給操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一方面要應對贖回,保證流動性;另一方面又不想錯過市場繼續(xù)上漲的機會。”他無奈地說。為了應對贖回,他也在尋找一些更具性價比的投資標的,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資金流出和市場變化。
從長期看,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認為,A股市場熱度有望持續(xù)更長時間,一是盡管A股融資余額近期上升,但占市值的比例仍較低;二是銀行存款余額持續(xù)強勁增長,這表明更多存款可能隨著股市上漲入市;三是交易量仍較高,可能鼓勵更多機會投資者加入。此外,與其他主要地區(qū)相比,A股估值并不算高。
(作者 蔡越坤)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蔡越坤
資本市場部資深記者 主要關注債券、信托、銀行等領域的市場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