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尚趨勢快速更迭的當下,很少有單品能像人字拖這樣,從最接地氣的日常用品搖身一變,成為伸展臺和街拍中的焦點,到了這個夏季,關(guān)于人字拖的熱度再度攀升。
人字拖不再只是海邊與泳池的代名詞,它在街頭與秀場上的頻繁現(xiàn)身,既承接了近兩年「貼地」「極簡」的鞋型變化,也與 Y2K 的懷舊氣息、DIY 熱潮、甚至「裸足感」的前衛(wèi)嘗試糾纏在一起。
人字拖最初的意義,是輕便、涼爽與實用。
但當時尚界重新將它納入視野,這雙極簡的鞋履便開始承載更多象征:它可以是「去精英化」的休閑反叛,也可以成為「新奢華」的實驗場。
在 Balenciaga、Ferragamo、Miu Miu 乃至 Stüssy 的 2025 春夏系列中,人字拖以不同的形式登場,證明它不再只是夏日的隨意選擇,而是以一種「低門檻、高語境」的姿態(tài),重新定義了夏季鞋履的審美與話語權(quán)。
為何是現(xiàn)在?
從「貼地」到「裸足感」的美學(xué)鏈條
如果把 2024—2025 的鞋履趨勢拉成一條時間線,我們會看到一個持續(xù)走低的鞋面與鞋底:越來越扁、越來越貼地,鞋面也越來越簡化,腳背在褲腳下若隱若現(xiàn),甚至干脆「不見」。
這條鏈條的下一步,是對「裸足感」的更激進表達——Balenciaga 在 Pre-Fall 2025 推出的 Zero,幾乎只有一塊鞋底與趾間的固定結(jié)構(gòu),模糊「穿鞋」與「赤足」的界限,把極簡變成概念藝術(shù)。
與此同時,北歐街頭與歐美都市的「隨性但經(jīng)過精心打理」的穿法,把人字拖納入了更時髦的語境:超寬松長褲、九分或闊腿廓形疊加人字拖,形成一種刻意「不隆重」的對比——既反叛去年「靜奢」的過度克制,又延續(xù)了 normcore 的反裝腔傳統(tǒng)。
Vogue UK、Who What Wear 與 Town & Country 的夏季鞋履盤點,都將「時髦人字拖/帶跟人字拖」列為 2025 關(guān)鍵趨勢之一:從 Carven 的「前拖后低跟混合體」到 Ala?a 的緞面細跟夾趾,從 The Row 的極簡皮拖到更大眾可及的高街版本,風格帶寬顯著擴張。
人字拖的文化軌跡
人字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草編涼鞋,后來在日本演變成「草履」與「木屐」,再經(jīng)過全球化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日常鞋履系統(tǒng)。
20 世紀 60 年代,巴西品牌 Havaianas 將人字拖塑造成「夏日國民鞋」,從里約到全球海灘,成為自由與隨性的象征。
在 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的人字拖潮流中,它代表著一種「 mall rats 商場少年」式的亞文化美學(xué)——搭配 Polo 衫、寬松牛仔褲或休閑短褲,體現(xiàn)著 Y2K 時代對舒適、隨性的追求。
如今,這股潮流再次回潮,與當下時尚界「anti-quiet luxury 反安靜奢華」的趨勢相呼應(yīng)。
伸展臺的變奏
從實驗到日常的可穿化
相比以往只在海邊度假系列出現(xiàn)的夾趾鞋,今年的秀場給了它更多「正裝化」的舞臺。Ferragamo 于米蘭時裝周被美聯(lián)社報道的「毛絨人字拖」成為焦點之一——以材料戲法把「家居感」引入晚裝語境,這類「錯位搭配」是 2025 的關(guān)鍵詞之一。
Ala?a、Carven、The Row 在 SS25 的鞋履里,也用絲緞、皮革、雕塑感跟型把人字拖抬升到精致序列;Vogue UK 更以「時髦人字拖」作為六大涼鞋趨勢之一,將其置于與木屐、露趾穆勒同等的重要性上。
另一個微妙走向,是「平臺感」與「高度管理」:在 Chanel 的 2025 春夏鞋履線里,平臺涼鞋被賦予典型香奈兒的金屬、山茶花、鏡面元素,雖不等同于傳統(tǒng)橡膠人字拖,但它傳遞的是相似的「上身提氣+腳下放松」策略——把輕松的鞋面語匯,嫁接到能抬升比例的鞋底工程。
Casablanca 的 SS25 也以加州意象和高飽和度色彩,輸出了度假—城市之間的穿法譯碼。
最后,若將 Balenciaga 的 Zero 視為「人字拖的極端推演」——它與夾趾拖共享「趾間固定」的結(jié)構(gòu)邏輯,卻在外形上把「鞋」盡可能減為一塊功能性鞋底。
這種「概念型鞋履」正在影響日??畹恼Z言:更細的鼻、更多裸露腳背、更輕的上腳感。這是從秀場審美向日常生活的反向滲透。
廣東公式「人字拖」如何演繹新奢華?
在中文語境中,人字拖的時尚意義往往與地方文化緊密相連。以廣東為例,人字拖幾乎成為南方城市夏季的標配。在嶺南的街頭,人字拖不只是涼鞋,它既代表實用與通透,也象征一種松弛的都市哲學(xué)。
廣東人穿人字拖的習慣,最初來自氣候環(huán)境——濕熱、雨水頻繁,橡膠拖鞋比皮鞋或運動鞋更便捷耐穿。但隨著城市化與消費文化的變遷,人字拖逐漸被賦予更復(fù)雜的時尚意味。
90 年代初的「港風」潮流,讓人字拖和寬松 T 恤、牛仔褲、斜挎包形成了一種草根時髦;進入 2000 年代,廣州、深圳的年輕人開始用人字拖搭配更都市化的穿搭,如 POLO 衫與卡其褲,強調(diào)一種自在但不失體面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隨著全球「去精英化」時尚的興起,廣東年輕人把人字拖推向了都市松弛感的新高度。它不僅是街頭的日常鞋履,也是咖啡館、共創(chuàng)空間里的常見單品,甚至在一些創(chuàng)意行業(yè)的半正式場合,也能被自然接受。
這種穿搭的邏輯在于:人字拖象征不過度修飾的真誠,也成為一種地域認同與時尚態(tài)度的交集。
DIY與次文化
當人字拖進入「改裝車時代」
今年另一股值得重視的力量,是源自 The Cut 的人字拖 DIY 風潮:編輯 Bianca Nieves 在 2025 年 8 月給出了三種低門檻改造法——從夾趾吊墜、鉚釘裝飾到安全別針疊加——不僅增強了普通橡膠拖的可玩性,也把「個性化」與「可持續(xù)」以極低成本嫁接到最基礎(chǔ)的鞋款上。
文章提到的 Gimaguas x Havaianas 未發(fā)售設(shè)計成為靈感原點,也折射出「未得即燃」的情緒經(jīng)濟。DIY 的流行,正好解決了人字拖在城市語境下的「辨識度不足」問題,讓鞋面成為一個微型的自我表達畫布。
這一點與北歐街拍的「柔軟層疊」形成呼應(yīng):Byrdie 在哥本哈根的街拍觀察里指出,「闊」與「流動」是關(guān)鍵詞,紅色橡膠拖與牛仔、針織、薄外套的組合,完成了「松弛但穩(wěn)妥」的風格平衡——DIY 的金屬點綴、配色與材質(zhì)混搭,正可以作為這套模板的可變參數(shù)。
人字拖的「城市生存法則」
在城市中穿人字拖,關(guān)鍵在于處理「休閑」與「正式」的平衡。
它雖然出身海灘,卻需要通過材質(zhì)、搭配與比例來實現(xiàn)「進城」的轉(zhuǎn)化。挺闊的西裝外套、硬挺的長褲、具有質(zhì)感的針織衫,往往是與人字拖形成張力的選擇,讓穿搭避免滑入“過度度假”的語境。
褲型的處理也至關(guān)重要:闊腿褲覆蓋鞋面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能產(chǎn)生利落的垂墜感,而九分直筒褲則能收束整體,突出人字拖的松弛與自在。
材質(zhì)的分級同樣影響語境。
皮質(zhì)人字拖適合通勤場合,帶細跟的夾趾涼鞋則能平衡夜晚場合的精致需求。至于色彩,則可以通過金屬光澤、紅色點綴或與大包、皮帶的配合,提升整體的城市感。
這種「對沖策略」已在 Harper’s Bazaar、Marie Claire 等街拍樣本中被反復(fù)印證。它意味著人字拖并非簡單的舒適之鞋,而是通過精心構(gòu)建的搭配邏輯,成為一種當代都市的表達方式。
從古老的草履到廣東街頭的日常,從 Y2K 的懷舊到 Balenciaga 的極端實驗,人字拖的意義已超越了功能。它既是舒適與松弛的象征,也是挑戰(zhàn)“正式”邊界的媒介。
或許正是因為它的「矛盾」屬性——既平凡又復(fù)雜,既草根又先鋒——才讓它成為今日時尚不可忽視的焦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