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的維爾紐斯機場,一名中國外交官手持有效外交護照卻被攔在入境口,滯留 9 小時后無奈離去。
這一幕成為中立方外交關系降至冰點的標志性畫面 —— 從此,立陶宛境內再無中國外交官駐守。而就在這場外交僵局背后,立陶宛總理帕盧茨卡斯還在喊話要中國先讓步,才能恢復大使級關系。這樣的 "迷之操作",到底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一、主權紅線碰不得:是誰先打開了 "潘多拉魔盒"?
故事要從 2021 年夏天說起。當時立陶宛政府無視中方多次嚴正警告,執(zhí)意批準所謂 "臺灣代表處" 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更過分的是居然直接使用 "臺灣" 名義。
這可不是簡單的外交禮節(jié)問題,而是赤裸裸地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上開創(chuàng)了惡劣先例。
中國政府的反應迅速而堅決:當即宣布將中立方外交關系從大使級降至代辦級,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僅保留代辦處維持最低限度聯(lián)絡。
這步棋絕非小題大做 ——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更是中國外交的核心紅線。
立陶宛顯然低估了中國捍衛(wèi)主權的決心。他們以為不過是改個名稱的小事,卻沒想到直接觸發(fā)了外交降級的 "連鎖反應"。
兩國大使館關閉,人員銳減,隨之而來的是雙邊經貿合作急轉直下:立陶宛對華出口應聲銳減,供應鏈出現中斷,企業(yè)投資信心跌入谷底。
二、外交困局自作自受:從驅逐到拒入境的 "步步緊逼"
外交關系降級后,立陶宛非但沒有反思,反而接連上演 "迷之操作"。2024 年 11 月,立方以所謂 "違反外交規(guī)范" 為由,突然驅逐三名中方人員,其中一人明明涉及邊境事故,卻被立方借機擴大事態(tài),限期離境的通牒讓本就薄弱的外交團隊進一步縮水。
進入 2025 年,情況更是急轉直下。5 月,最后一名留守的中國外交官因短暫出境后返回,竟被立陶宛當局拒絕入境。
立方給出的理由荒唐至極:雖然外交護照有效,但認證過期,且停留時間超過申根區(qū) 90 天免簽限制。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故意設置障礙 —— 立陶宛始終拒絕以代辦處名義辦理認證續(xù)期,堅持要求中方必須使用 "大使館" 名義,這無異于逼中國先撤銷降級決定,簡直是本末倒置!
整個過程中,中方外交官完全是被迫撤離,而非主動離開。立陶宛卻倒打一耙,聲稱這是 "應對中方壓力的措施",試圖把皮球踢回給中國。
但事實很清楚:他們既不想糾正 "臺灣代表處" 的錯誤名稱,又想逃避外交降級的后果,這種 "既要又要" 的心態(tài),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三、修復誠意在哪里?光喊口號的 "橄欖枝" 誰會信?
2023 年立陶宛選舉后,新政府上臺號稱 "相對務實",總理帕盧茨卡斯公開表示愿 "基于平等原則" 恢復大使級關系,外長布德里斯也放話 "對重建關系持樂觀態(tài)度"。但這些漂亮話背后,卻是實打實的 "零誠意"。
他們遞交給中方的 "修復建議書" 核心內容耐人尋味:要求中方先以大使館名義辦理外交認證。這哪里是想修復關系,分明是想逼中國先讓步!
更諷刺的是,立方明確表示 "臺灣代表處" 是 "單獨問題",絕不考慮更改名稱。這種 "既承認過去錯誤,又拒絕糾正錯誤" 的邏輯,簡直是國際外交史上的笑話。
更讓立陶宛尷尬的是,當初他們哭喊著向歐盟和美國求援,結果卻是 "口惠而實不至"。歐盟揚言要在 WTO 起訴中國,最后因證據不足草草擱置;美國除了幾句空洞的口頭支持,沒給任何實質性幫助。
如今第三方企業(yè)因政治風險評估紛紛減少對立陶宛投資,銀行業(yè)務受限,經濟損失持續(xù)擴大,這才想起要找中國修復關系,未免太天真。
中國外交向來秉持友好協(xié)商原則,但在主權問題上從不讓步。立陶宛前總理布特克維丘斯透露的信息很明確:中方外交官已明確表示 "無意近期重建關系"。
道理其實很簡單:想要重開大使館?可以,但必須先糾正錯誤,把那個頂著 "臺灣" 名義的非法機構改過來。這不是什么 "讓步",而是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上來。
如今歐盟雖在 2025 年 8 月前敦促中方 "調整政策",但顯然無法替立陶宛做出主權讓步的決定。這場由立陶宛親手制造的外交危機,最終還得靠他們自己拿出誠意才能解決。
畢竟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中國從來不會含糊,更不會妥協(xié)。立陶宛如果繼續(xù)沉迷于 "逼中方讓步" 的幻想,只會讓兩國關系的寒冬更加漫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