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因輕信“客服”電話辦理“航班延誤理賠”,市民A先生(化名)不幸落入詐騙陷阱,損失4.7萬元。青海省西寧市公安局南川工業(yè)園區(qū)公安分局雷霆出擊,遠赴廣東抓獲犯罪嫌疑人謝某。此案再次敲響警鐘:陌生電話索要驗證碼、要求轉賬,一律是詐騙。
近日,市民A先生(化名)向南川公安分局報警,稱自己遭遇了電信網(wǎng)絡詐騙。原來,A先生接到一個自稱是“XX航空公司客服”的電話。對方準確報出了A先生的航班信息,并告知其預訂的航班因故延誤,現(xiàn)可辦理理賠退款。
在“客服”的“專業(yè)”引導下,A先生放松了警惕。對方要求他下載某“理賠專用”App(實為木馬軟件),通過屏幕共享方式指導其操作。隨后,對方以“驗證身份”“刷流水”“操作失誤需解凍”等種種理由,誘導A先生多次向指定賬戶轉賬,共計被騙人民幣4.7萬元。
接到報警后,南川公安分局高度重視,反詐中心民警立即展開縝密偵查,通過深入分析資金流、信息流,迅速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動軌跡。辦案民警千里奔襲,遠赴廣東省某地展開抓捕行動。在當?shù)鼐降拇罅ε浜舷?,成功將犯罪嫌疑人謝某抓獲歸案。
警方介紹,此類“航班延誤/取消理賠”是常見的電信詐騙類型,其詐騙流程如下:
1.非法獲取信息:通過非法渠道(如黑客攻擊、內部泄露、網(wǎng)絡釣魚等)獲取乘客的航班信息(姓名、航班號、起飛時間等),使詐騙更具迷惑性。
2.冒充官方身份:假冒航空公司、訂票平臺或保險公司客服,利用改號軟件偽造官方電話號碼,降低受害者警惕性。
3.制造緊急情境:以“航班延誤/取消需緊急處理理賠”“名額有限”“操作超時失效”等話術,制造緊張氣氛,催促受害者盡快操作。
4.誘導非正規(guī)操作:要求受害者下載不明App、點擊不明鏈接、開啟“屏幕共享”,或引導其脫離官方平臺進行私下轉賬。
5.編造轉賬理由:以“驗證賬戶”“刷流水達標”“解凍資金”“彌補操作失誤”等借口,一步步誘導受害者向指定賬戶轉賬。
如何防范此類詐騙?南川公安支招:
1.官方渠道核實是關鍵。任何自稱航空公司、銀行、電商、公檢法等客服的電話,只要涉及轉賬、索要驗證碼、下載App、屏幕共享等要求,務必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公布的聯(lián)系方式(如官方App、官網(wǎng)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切勿輕信來電顯示。
2.警惕“理賠”“退款”陷阱。正規(guī)平臺的理賠、退款通常原路返回支付賬戶,不會要求客戶額外提供銀行卡信息、進行轉賬或刷流水操作。凡要求先轉賬才能獲得理賠/退款的,100%是詐騙。
3.絕不出租出售“兩卡”。銀行卡、電話卡(包括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賬戶)是詐騙犯罪的重要工具,任何形式的出租、出借、出售“兩卡”行為均屬違法,公安機關將持續(xù)嚴厲打擊,切勿以身試法。
4.陌生鏈接、App勿點擊。不點擊陌生短信、郵件、社交軟件發(fā)來的不明鏈接,不掃描不明二維碼,不下載來源不明的App,尤其是對方要求下載的“理賠”“退款”專用軟件。
5.關閉“屏幕共享”功能。近期利用“屏幕共享”功能實施詐騙高發(fā),該功能一旦開啟,等于將手機操作界面完全暴露給騙子,包括輸入的密碼、收到的驗證碼等敏感信息。任何陌生來電要求開啟“屏幕共享”功能的,立即掛斷。
6.保護個人信息。謹慎在非官方平臺填寫個人信息,定期修改重要賬戶密碼。
警方呼吁,請廣大市民積極下載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啟預警功能,它能有效識別和阻斷詐騙電話、短信、App。如遇可疑情況或不幸被騙,請立即撥打110報警,報警越早,挽回損失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