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喜歡又瘸又胖的大兒子朱高熾,而更喜歡英武且戰(zhàn)功赫赫的次子朱高煦。
那朱棣為什么還要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呢?
可能很多人會說,當然是因為好圣孫朱瞻基呀。
朱高熾生了一個深受朱棣喜歡的兒子朱瞻基,朱棣為了把皇位傳給朱瞻基這個好大孫,只能硬著頭皮立朱高熾為皇太子。
然而朱高熾是在永樂二年被立為皇太子的,當時的朱瞻基只有6歲。
這么小的孩子,別說看不出長大之后能不能成器了。
說難聽點,以明朝孩童的夭折率,能不能順利長大都不知道。
朱元璋的嫡長孫朱雄英不就是9歲夭折,以至于皇位落到了朱允炆手里嗎?
所以朱棣立朱高熾為皇太子,朱瞻基這個6歲的孩子或許是很重要的原因,但絕不可能是決定性因素。
那么朱棣為什么還是選了朱高熾呢?
01、撥亂反正的考慮
朱棣靖難期間,大兒子朱高熾留守大本營北平。
二兒子朱高煦則跟隨朱棣一起出征,4年來戰(zhàn)功赫赫,至少3次救朱棣于危難之中。
白河溝之戰(zhàn)朱棣換了3匹戰(zhàn)馬,箭都射光了,劍都砍斷了的時候,是朱高煦率領數(shù)千精銳來援。
東昌之戰(zhàn)朱棣最倚重的大將張玉都戰(zhàn)死了,朱棣被追擊,是朱高煦及時趕到,擒獲敵將,擊退追兵,保護戰(zhàn)場離開戰(zhàn)場。
浦子口之戰(zhàn)更慘烈,朱棣在盛庸的攻擊下都打算退兵議和了,朱高煦趕來救場,助朱棣反敗為勝。
隨后朱棣率領大軍渡過了長江,攻入南京,登基為帝。
可以說,朱高煦是朱棣靖難過程中的大功臣。
如果沒有朱高煦,朱棣別說當不成這個皇帝了,恐怕會直接死在戰(zhàn)場上。
也是在浦子口之戰(zhàn)中,朱棣在危急之際,拍著朱高煦的背說了一句曖昧的話:勉之!世子多疾。
意思是,你加油好好干,你大哥的身體不好。
這在朱高煦眼里,相當于一個承諾:朱棣希望以他,而不是以嫡長子朱高熾為繼承人。
他頓時打了雞血,拼死一搏,打得盛庸退卻。
然而當朱棣坐在皇宮的龍椅上時,卻在立太子這件事上猶豫了。
他最喜歡的兒子是朱高煦,靖難當中的大功臣也是朱高煦,他也曾隱晦地承諾過要立朱高煦為太子。
可問題是,朱高煦僅僅是他的次子,而他還有一個嫡長子,叫做朱高熾。
從周朝開始,古代幾千年來,奉行的一直是嫡長子繼承制。
朱元璋也曾在圣旨當中強調:國家建儲,禮從長嫡,天下之本在焉。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
其實在歷史上,不遵守嫡長子繼承制的皇帝多了去。
例如漢武帝劉徹,按理說太子劉據(jù)死于巫蠱之禍后,他就該立活著的兒子當中年紀最大的燕王劉旦為儲。
可他卻跳過了2個年長的兒子,立小兒子,同時也是庶出的第6子劉弗陵為繼承人,也就是漢昭帝。
唐太宗李世民,在嫡長子李承乾被廢之后,跳過理論上的下一個順位繼承人嫡次子李泰,立嫡三子李治為太子。
唐睿宗李旦,不立嫡長子李成器,而立庶三子李隆基為皇帝,還提前禪位。
正常情況下,皇帝立太子的時候會優(yōu)先遵循嫡長子繼承制。
但是對于強勢的皇帝而言,他想立哪個兒子當太子就立哪個兒子,什么嫡長子繼承制的約束,大臣的勸諫,都管不著他。
而朱棣,就是這么一個強勢的皇帝。
可是朱棣卻有更深的憂慮。
那就是他“得位不正”。他的皇位是起兵造反來的,而不是順位繼承來的。
所以他一直有兩個心病。
- 其一,想證明自己才是朱元璋選定的繼承人。
畢竟朱棣自己是造反當?shù)幕实?,卻不希望別人也學他造反。
若是他的那些弟弟們覺得,既然朱棣能造朱允炆的反,那他們也能造朱棣的反。
或者將來后人們覺得,朱棣能造侄兒的反,將來也有別的叔叔造侄兒的反。
那還了得,明朝要亂套了。
所以朱棣一輩子都在試圖證明,他不是無緣無故造反的。
他本就是朱元璋看重的繼承人,是朱允炆過于無恥,蒙蔽了朱元璋,才登上了皇位。
他甚至把朱允炆的年號“建文”從明實錄當中抹去了,在明實錄里寫自己是洪武三十五年繼位的。
在這種背景下,朱棣對朱元璋留下的“祖宗之法”尤為堅守。
他廢除了朱允炆在位期間的一系列措施,強調他會按照朱元璋的理念處理朝政。
雖然他也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人,朱元璋的理念該改的還是得改,例如他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樣給藩王那么大的權力。
但是表面上,他還是要向天下展示,他是朱元璋最合理的繼承人的。
而眾所周知,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一直強調嫡長子繼承人。
他在《皇明祖訓》里,一再強調若嫡子在,庶子不可立,一再強調嫡庶之別。
他在皇太子朱標去世之后,沒有像大多數(shù)皇帝一樣,改立其他的兒子為皇太子,而是遵循嫡長子繼承制當中“適子死則立適孫”的原則,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而朱高熾,不僅是朱棣的嫡長子,還是朱元璋親封的燕王世子。
在這種情況下,朱棣如果不立朱高熾為皇太子,豈不是在打朱元璋的臉嗎?
- 其二,為了明朝后續(xù)皇位傳承的穩(wěn)定。
既然朱棣擔心將來子孫后代會效仿他搶皇位,那防患于未然的方式,自然是自己立好規(guī)矩。
這種事在唐朝是有前車之鑒的。
唐太宗李世民先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太子李建成,奪得太子之位并登基為帝。
而后在廢了嫡長子李承乾之后又不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立嫡次子李泰為皇太子,而是立嫡三子李治。
唐朝的皇位傳承從此就是一團亂麻。
“玄武門繼承法”遠比嫡長子繼承制管用。
甚至安史之亂前,唐朝就沒有過一個正常順位繼承的皇帝,但是卻有好幾個宮變上位的。
朱棣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也發(fā)生這種事。
所以他要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立他不喜歡的朱高熾為太子,為子孫后代打一個好樣板。
02、文官集團的支持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皇帝考慮繼承人的時候,考慮的不僅僅是候選的兒子本人,還要考慮他們背后的支持力量。
而朱高熾和朱高煦背后,自然站著不同的人。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而文官們恰恰喜歡堅持嫡長子繼承制。
朱高熾的性情寬厚仁愛,也很合文官們的口味,他們喜歡這樣的太子和皇帝。
所以朱高熾背后站著的,是文官集團。
而朱高煦在出身上不占優(yōu)勢,卻跟隨朱棣靖難,戰(zhàn)功赫赫。
根據(jù)明史記載,“時議建儲,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善高煦,時時稱高煦功高,幾奪嫡”。
也就是說,朱高煦背后站著的,是武將和勛貴。
朱棣立朱高熾為皇太子還是立朱高煦,某種程度上考量的,也是要滿足文官還是武將勛貴。
若還在打仗,朱棣自然會優(yōu)先考慮武將。
可是仗打完了,天下太平了,朱棣也當上皇帝了。
打天下靠武將,治理天下可就要靠文官了。
此時朱棣的意見,自然會向文官傾斜。
而且朱棣也要考慮到朱高熾和朱高煦兩人的特性。
朱高熾寬厚穩(wěn)重,適合守成。
朱高煦驕縱跋扈,打仗厲害,適合在打天下的時候重用。
所以多方考慮之下,朱棣自然也會傾向于朱高熾。
03、對朱高煦另有安排
雖然史書沒有明確指明,但是種種跡象表明,朱棣在考慮立誰為皇太子的時候,也考慮到了怎么安排朱高煦。
永樂二年,朱棣在正式立朱高煦為皇太子的同時,也立朱高煦為漢王,封地云南。
云南是什么地方呢?
當時的云南雖在明朝的統(tǒng)治之內,但卻不怎么穩(wěn)定。
負責鎮(zhèn)守云南的,是朱元璋的養(yǎng)子沐英的后代。
可是沐英畢竟是養(yǎng)子不是真正的朱家血脈。
更別提,沐英在世的時候或許會忠于朱元璋,可是沐英去世之后,他的子孫后代都在云南長大,和朝廷里的皇帝沒有感情。
他們如果有異心怎么辦?
所以早在朱元璋在位期間,就好幾次試圖派自己的子侄去接管云南,至少去云南看著沐家。
可卻因為種種原因失敗了。
朱棣在立太子的同時,把朱高煦的封地定在云南,顯然也有和朱元璋一樣的考量。
云南這么重要的地方,還是掌握在朱家的藩王手上更為安心。
而朱元璋此前派去的藩王都沒能拿捏住沐家,反而被沐家一個個趕出了云南。
那么派戰(zhàn)功赫赫的朱高煦去,是不是勝算更大呢?
然而云南實在是太偏遠了,在明朝的交通條件下去了就別想像在富庶之地一樣享樂,別想奪位了。
所以朱高煦并不愿意去云南,大怒質問:我何罪?斥萬里!
朱棣本就對朱高煦心懷愧疚,且十分喜愛這個英武的兒子。
見狀也就沒有逼迫朱高煦去云南,他的安排落了空。
不過朱高熾已經(jīng)被立為皇太子,這點是不可更改的。
04、好圣孫朱瞻基
接下來就是好圣孫朱瞻基的作用了。
朱瞻基對于朱棣而言,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孫子。
朱瞻基出生前,朱棣還是燕王,正在睡覺。
他做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把一個象征權力的大圭遞給他,上面刻著“傳世之孫,永世其昌”幾個字。
朱棣醒來不久,就聽說大孫子出生的消息。
他把這個夢視為祥瑞,也就格外看重朱瞻基這個孫子。
朱瞻基長大之后,聰明伶俐,朱棣對他更是疼愛有加。
朱棣在為朱高熾和朱高煦二選一而苦惱的時候,大才子解縉一句“好圣孫”,讓朱棣堅定了決心。
是啊,如果立朱高煦為皇太子,自己這個寶貝大孫子以后可就當不成皇帝了。
于是他自然也就傾向了朱瞻基的親爹朱高熾。
然而前文說過,朱棣立朱高熾為皇太子的時候,朱瞻基只有6歲。
這個年紀,別說左右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了,以明朝的醫(yī)療條件,能不能順利長大都未可知。
要知道朱棣自己也是夭折了一個兒子的。
朱標的長子朱雄英9歲夭折造成了多大的影響,朱棣也看在眼里。
所以朱棣肯定不可能僅僅為了6歲的孫子朱瞻基,就決定太子的人選。
朱瞻基頂多是朱棣考慮到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可能是決定性因素。
真正讓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的,還是前面說到的,對朱元璋傳位順序的遵循,關于為子孫后代樹立榜樣的考慮、文官集團的支持、對朱高煦的安排等。
朱瞻基長大之后,愈發(fā)聰明,愈發(fā)表現(xiàn)出自己是優(yōu)秀的繼承人,才是朱高熾太子之位越來越穩(wěn)固的原因。
你覺得是不是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