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羅馬政府大樓徹夜亮燈,憲兵在門口來回巡邏,顧問們捧著厚厚的材料出入,總理辦公室推動一份“強化版黃金權力”的法案。外媒給出的關鍵詞不止一個:700家、清退行動、戰(zhàn)略資產、強制出售股權。被點名的企業(yè)夠“硬核”,倍耐力、CDP Reti的電網控股平臺、安薩爾多能源都在清單范圍上空徘徊。對照這些名字,再看歐洲的現(xiàn)實處境,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不是一份孤零零的“審查清單”,而是一套“政治優(yōu)先級”壓著“產業(yè)邏輯”在改寫規(guī)則。這不是單純的國家安全審查,這是一次以“去風險”為名的再分配。
黃金權力(Golden Power)是意大利在2012年設立、2022年擴圍的外資審查工具,法理目的是兜底國家安全,保護銀行、能源、通信、關鍵基礎設施這類行業(yè)的資產不被“非歐盟實體”接管。公開記錄顯示,意大利到2023年中止或限制外資交易至少七次,其中六次涉中國投資者。倍耐力是最典型的樣本,中化集團持股約37%,十年長線投資。
意方在2023年啟動黃金權力,對董事會治理權與“網絡傳感器等技術”設置條款,監(jiān)管機構在今年4月推動下調中化的治理評級,宣布這家中資不再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媒體又爆料說,羅馬還在評估“施壓出售”的方案;這條到目前為止沒有官方文本,歸入“有待官方確認”。CDP Reti持有意大利能源網絡的控股權,其中35%由中國國家電網持有,并有兩名董事;安薩爾多能源曾由上電持股高達40%,現(xiàn)已降至0.5%,但“中資背景”仍被指影響其參與美國項目投標。
很多評論把梅洛尼的動作解讀為“投名狀”。這四個字簡單粗暴,但確實抓到了意大利的政治脈搏。高債務、低增速、能源成本波動、歐盟內部補貼競爭,羅馬在對外政策上越來越倚重“與華盛頓對齊”來換取“貿易豁免、金融便利、債務喘息”。問題是,交易的另一頭未必給你確定性。美國的工具箱這幾年一路外溢,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實體清單、長臂管轄、二級制裁,配合國內產業(yè)激勵,從半導體到云到AI一字排開。你今天用黃金權力“清退中資”,明天可能照樣在其他鏈條上被“同盟對齊”的規(guī)則卡住。更現(xiàn)實的風險,是資本對意大利“可預期性”的重新定價——評級機構看的是債務與增長,投資者看的是法治與確定性。你可以拿到短期政治紅利,代價是長期的融資成本抬升與投資收益折價。把國家安全做成工程,資本會給溢價;把國家安全做成口號,資本會算利差。
很多朋友關心的是操作面:那700家在意中企,是去還是留?我給的答案不雞湯,分四類動作,按行業(yè)與風險畫象去走格子。
一類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數(shù)據密集”的高敏行業(yè),通信、云與數(shù)據中心、關鍵能源、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部分交通樞紐。這一籃子要把“本地化運營+技術防火墻+白盒審計”做強做厚,股權結構有風險的,提前布局“治理降敏”,包括董事會結構、關鍵崗位本地人事、代碼審計托管、數(shù)據主權邊界。做不到這些的,準備高質量的退出路徑和替代市場遷移,別在最后一刻被動出局,折價最大、損失最重。高敏行業(yè)不要戀戰(zhàn),留則留得穩(wěn),退也要退得漂亮。
二類是“制造—裝備—材料”的中敏行業(yè),新能源裝備、機器人、化工材料、醫(yī)藥設備。這里的風險主在供應鏈與技術接口,策略是“體系內拆分”,把可爭議模塊與合規(guī)模塊分拆入不同法人,技術接口標準化與文檔化,保留可遷移架構。把本地研發(fā)和供應端培養(yǎng)出“可替代”的梯隊,降低單點政策的停擺風險。合資控股與IP封裝是可用工具,合規(guī)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爭取“有條件批準”。把受力面積做小,把可替代性做大。
三類是“消費—非敏感”的低敏行業(yè),服裝奢侈、家電、食品飲料、文旅服務。這里的政策風險相對低,更多是市場和渠道管理問題。穩(wěn)住品牌、渠道與現(xiàn)金流,提升在地團隊的話語權與應變速度,金融與保險工具用起來,對沖匯率與政治風險。這里的關鍵詞是彈性與速度。
四類是“平臺與資本”類的投資業(yè)務,基金、并購平臺、創(chuàng)投。合規(guī)是命門,披露是生命線。把合伙人結構、LP來源、投后治理做成透明包,和監(jiān)管溝通要以“信息前置”為原則,別等問詢來了再補材料。準備跨法域爭端的法律與仲裁預案,估一估“撤與不撤”的凈現(xiàn)值。在資本市場,確定性比增長更重要。
有人問,在意大利“去風險”趨嚴的大勢下,中國怎么回應才更有效?我把“手段”拆成三檔,不靠“轟轟烈烈”的口號,靠“滴水穿石”的程序。
一檔是程序性對話,維持高層經貿對話、投資保護協(xié)定下的技術小組,推動“正面清單+負面清單”的明確化。把“什么審、怎么審、多久審、如何救濟”寫進可公開的文本。每推進一條,企業(yè)的估值模型就更準一點,裁員與關廠的代價就少一點。
二檔是對等審查,建立“信息披露—問詢—聽證—限制/批準”的標準流程,盡量“案案有據”,避免“一刀切”。該限制就限制,該延遲就延遲,但每一步都給清晰的法理與時間表。把規(guī)則做成可復驗——對方不認我們的話,至少會認程序本身的穩(wěn)定性。
三檔是結構性再配置,把轉出的項目接到匈牙利、希臘、塞爾維亞、中東、東南亞等法域,配套稅務、金融、用工與法務的“落地包”。讓遷移的“陣痛期”短一點、現(xiàn)金流更平滑一點。人民幣與多幣種結算要跟上,海關便利化與工程總包打包推進,別讓產業(yè)鏈在跨法域遷移時掉坑里。把政治噪音轉化為產業(yè)升級,這是硬功。
回到梅洛尼。她的政治動機無須神秘化。退出“一帶一路”、隨后訪華“止損”、再借黃金權力加碼,這是一條“國內選舉敘事—同盟對齊—經貿止損”的擺動曲線。她以為能用“強審查”換來華盛頓的穩(wěn)定背書、用“經貿止損”安撫國內企業(yè)。但跨大西洋的權力結構決定了:投名狀先收,條件再談;承諾留白,責任自擔。更何況,特朗普式的交易藝術,強調鏡頭管理而非機制建設。把國家長期產業(yè)利益押在短期政治信用上,是高風險操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