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所謂的推舉新太子,就是康熙策劃的一場徹頭徹尾的釣魚執(zhí)法,康熙只是想借此事件打壓老八。張廷玉知其內(nèi)幕,最后順?biāo)浦郏扑]了廢太子胤礽。
在電視劇第九集中,有一個細(xì)節(jié)很容易被人忽視。就是經(jīng)張廷玉提醒,康熙發(fā)現(xiàn)了老十四偽造用于坑胤礽的調(diào)兵手諭是假的。康熙當(dāng)時想立刻就徹查手諭到底誰偽造的,但張廷玉告訴他:現(xiàn)在查,無從著手啊。
盡管康熙當(dāng)時對胤礽早已很不滿(一是嫌胤礽無能,二是恨胤礽睡自己女人),心里有了廢他的心思。但相比于廢胤礽,居然有人敢偽造調(diào)兵手諭,這是更嚴(yán)重的事情!
畢竟這個手諭如果真是偽造的,那么除掉胤礽容易,可是后面誰當(dāng)太子呢?不把這個幕后黑手揪出來,禍起蕭墻之事就不會停。不管立誰當(dāng)太子都會后患無窮。保不齊以后還有此類惡心事發(fā)生。
所以康熙回朝后,就頒布了三道諭旨。一是廢胤礽的詔書,二是禁錮老大、老二和老十三的口諭,三是推選新太子的詔書。力圖通過廢太子又推選新太子這件事,讓那個幕后兇手自己浮出水面。
而康熙做的這一切,張廷玉全程旁觀,知道很多皇子們都不知道的內(nèi)幕。
另外在第十集中,還有一個細(xì)節(jié)。就是老大、老二、老十三被囚禁期間,康熙派人給胤礽和胤詳送火,唯獨沒給胤禔送火。這從側(cè)面也表明,康熙對老大是徹底失望了,但對胤礽還是有一點期望的。這也為后來康熙復(fù)立胤礽埋了一個小伏筆。
不扯遠(yuǎn)了,再說回推舉新太子這件事。
康熙的意思傳達(dá)下去后,立時間,朝廷一地雞毛。群臣爭相推舉老八,其丑態(tài),讓康熙也看不下去了。
對于老八,康熙是有意見的。當(dāng)年的刑部冤案案,老八故意擺了太子一道。后來圖里琛把實情告訴了康熙,令康熙非常憤怒,大罵老八其心可誅。其心思之壞,讓康熙印象深刻。因此,老八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繼位的可能性了。
然而,一面是康熙的失望,一面又是群臣爭相對舉薦。這種情況讓康熙很被動。畢竟民心已起,皇帝也不可亂違。
所以,康熙在大致摸底,搞清楚到底是哪些人推舉老八后,他就來了個以退為進(jìn),以放出老十三為契機,暗示那些推舉老八的人不要誤入歧途(不要結(jié)黨)。比如,佟國維
在康熙做這些部署的時候,張廷玉暗中也在觀望。之前,老九、老十不知道從哪搞出來的江湖術(shù)士之言,說什么“八王大”,想給老八當(dāng)選太子造勢。
老八也是絕頂聰明之人,馬上把情況匯報給康熙帝,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以退為進(jìn),借江湖騙子之言試探康熙——如果康熙大怒,也就表明太子之位與他無關(guān)了,他立刻退出。
可是康熙卻說:“江湖術(shù)士的話,也不能一概視為妖言,因為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
就這一句話,把老八給坑了。而張廷玉也是一頭霧水。搞不明白康熙到底在想什么,他也是怕自己選錯了人。
但康熙放出老十三這個訊息,讓張廷玉立即就明白,康熙心中的太子人選,絕對不是老八。至于是誰,他暫時還不知道。所以他也就不跟佟國維們一起摻和了,佟國維讓他也推舉,他就是不表態(tài),心中定下了推舉老八以外的皇子為太子的心思。
終于,到了最關(guān)鍵的一天,康熙一大早就趕過來大殿,一進(jìn)門就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大疊舉薦老八的奏折。
這些奏折,康熙通通都沒看。
此時此刻,張廷玉算是徹底明白康熙的小心思了:老爺子不希望八兒子為儲君,假如這次群臣舉薦老四,或者是老十三,甚至老十四,康熙可能都會默認(rèn)。但對老八,康熙打心眼里不想承認(rèn)他是儲君。
可是不立老八,又立誰呢?
老八有那么多人支持,民意基礎(chǔ)很好。立其它皇子,怕是都會被陷害,立誰,就是把誰往火坑里推。
思來想去,只有廢太子胤礽最合適了,他是最合適的擋箭牌。因為他是前太子,根基也一樣很深厚。
并且最重要的是,康熙還主動問了——有沒有誰推舉二阿哥?
或許,在上書房的那一刻,張廷玉草擬了幾份推舉書(除老八外),并把老二的那份藏在自己身上,就等康熙先開口。
如果不是老二,他自認(rèn)倒霉。如果正好就是老二,他就拿出來。最起碼,他這種保守的押寶不會得罪康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