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guān)稅“大棒”,帶來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結(jié)果:俄羅斯石油低價“大甩賣”,讓中國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最近一段時間,美印、美俄關(guān)系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朗普和普京“相談甚歡”,卻對印度“翻臉不認人”。特朗普的多變,對俄羅斯和印度的石油貿(mào)易帶來巨大影響,有外媒開始炒作,稱在印度搖擺不定的這段時間,百萬噸的俄羅斯石油,全都低價賣給了中國。
特朗普關(guān)稅帶來意料之外的后果
想要“撿漏”,得具備實力才行
根據(jù)外媒給出的數(shù)據(jù)顯示,8月以來中國日均進口烏拉爾原油近7.5萬桶,約是之前兩倍;而印度同期進口量從峰值日均118萬桶暴跌到不足40萬桶,此外,還有至少15艘油輪將于未來幾個月向中國交付70至100萬桶俄油,這個數(shù)字頗為可觀。
如果外媒給出的數(shù)據(jù)屬實,對俄羅斯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事實證明,相比于很容易受到美國影響的印度來說,中國顯然是更穩(wěn)定也更理想的合作伙伴。
其實,就算拋開這個“意外情況”不談,中國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是俄羅斯石油最重要的買家之一,就算突然增加對俄油的進口,本質(zhì)上也只是市場選擇的自然調(diào)整,沒什么值得意外的。
中國具備“撿漏”的能力
而且,就算硬要說中國“撿漏”,那也是因為中國有“接得住”的底氣,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能源需求是剛性的——工廠要運轉(zhuǎn)、汽車要跑,這些需求不會因為國際局勢波動就消失。
更關(guān)鍵的是,中國煉油能力全球領(lǐng)先,每天能消化上千萬桶原油,多進幾萬桶烏拉爾原油對整體供需來說只是“微調(diào)”,但對俄羅斯企業(yè)來說卻可能是“救命單”。
這種“剛性與規(guī)?!钡慕Y(jié)合,讓中國在能源談判中天然有議價權(quán),俄羅斯因西方制裁急著找買家,只能打折促銷;中國則能以更低價格買到符合需求的油種,補充戰(zhàn)略儲備,換句話說,這不是“誰同情誰”,而是“誰需要誰”的市場邏輯。
再看中俄合作的穩(wěn)定性,這些年西方?jīng)]少要求中國“制裁俄羅斯”,但中國始終沒跟著瞎折騰——該買的油買,該建的管道建。
對俄羅斯來說,中國是“不看臉色、只講實惠”的靠譜伙伴;對中國來說,俄羅斯是“資源穩(wěn)定、運輸可靠”的重要來源,這種互信不是一天建立的,是雙方在長期貿(mào)易中用“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合作攢下的。
石油貿(mào)易對俄羅斯至關(guān)重要
印度搖擺不定, 暴露“投機者”底色
可能是看到了中國買俄油,美國對此毫無反應(yīng),印度也立馬跟進,宣布將繼續(xù)購買俄羅斯石油。
但是,中國能做到的,印度卻未必能復(fù)制,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做出明確的表態(tài),稱印度之前之所以大量進口俄油,說白了是想“賺差價”,俄烏沖突后,歐洲不敢買俄油,印度以折扣價接手,加工成成品油再賣給歐洲,這種“中間商”模式,美方“不能接受”。
反而是在對待中國買俄油的態(tài)度上,美財長展現(xiàn)出了難得的“通情達理”,表示中國買俄油是能源進口多元化的合理行為,和印度的“投機”有本質(zhì)區(qū)別。
當然,在印方看來,這種行為就是不加掩飾地“雙標”,但“巧合”的是,面對同樣的問題,幾年前的美國高層展現(xiàn)的是截然不同的立場。
簡單來說,當時的美方認為,中國不加入“譴責”俄羅斯的隊伍,并實施制裁,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還聲稱中俄間的貿(mào)易,將影響到全球的“安全”。
而當時的印度,還是美國的“座上賓”和拉攏對象,因此針對印度瘋狂抄底俄油的行為,美方表示“尊重理解”印度的決定。
當時的印度,可能還沉浸在這種“尊重”之中難以自拔,絲毫感覺不到“美式雙標”帶來的痛苦,認為自己能繼續(xù)在國際舞臺上“左右逢源”下去,既不想完全得罪俄羅斯,也能討好美國。
這種“兩邊都要”的心態(tài),在和平時期或許能維持,但在特朗普上臺后,就注定要自食其果。
不難看出,雙標的理由,不過是美國找的借口,印度的問題在于,空有一個強大的外表,實際上一戳就倒,這樣的“軟柿子”,美國怎能輕易放過?
美財長解釋美國為何“雙標”
中國能源安全,正在做長期布局
無論如何,中國增加原油進口,絕不是臨時起意的“撿便宜”,而是在做更長遠的打算:加速能源進口多元化。
首先,不同的油種有不同的用途,烏拉爾原油屬于中質(zhì)含硫原油,適合中國多數(shù)煉廠的加工工藝;而之前從俄遠東進口的油種可能更偏向輕質(zhì)或重質(zhì),多一種油種,煉廠就能更靈活地調(diào)整生產(chǎn),降低對單一油種的依賴。
其次,中俄能源合作中的“去美元化”嘗試,也在悄悄推進,用人民幣或盧布買油,能減少對美元體系的依賴——美國動不動就用“美元結(jié)算”當武器制裁他國,中國要是能把能源交易逐步“去美元化”,相當于給自己的金融安全加了層防護網(wǎng)。
最后,回到最初的問題,中國能抓住機會“撿漏”,憑什么?憑的是龐大的需求、穩(wěn)定的工業(yè)能力、與俄羅斯的互信關(guān)系,還有對能源安全的長期規(guī)劃。
搖擺的印度顯然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而印度的退縮,則暴露了它作為“投機者”的短視——既沒能力消化長期穩(wěn)定的能源需求,又扛不住外部壓力,最終只能放棄看似“賺快錢”的機會。
在全球能源格局動蕩的今天,中國用行動證明:真正的能源安全,不是靠“投機賺便宜”,而是靠“多元布局+穩(wěn)定合作”;真正的國際話語權(quán),不是靠跟隨別人的規(guī)則,而是靠“按自己的需求做事”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