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1:話劇《簡·愛》劇照。濮存昕、朱杰分別飾演羅切斯特、簡·愛。(國家大劇院供圖)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2:王曉鷹
本報記者 張 妮
編者的話:寂靜的鋼琴、塵封的旅行箱……聚光燈下,身著灰色長裙的簡·愛闖進靜物畫般的舞臺。在英格蘭迷蒙的霧氣中,這個看似普通的女子觸動了一座古老莊園中所有人的命運引擎。在國家大劇院制作話劇開山之作《簡·愛》首演16年后,話劇《簡·愛》于今年8月迎來了第十九輪演出。此輪演出由著名導演王曉鷹執(zhí)導,著名演員濮存昕、朱杰擔綱主演,詩意與靈動的舞臺呈現(xiàn)讓觀眾沉浸其中。近日,《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專訪濮存昕、王曉鷹,深入探討話劇《簡·愛》背后的人性表達與跨文化思考。
濮存昕:打開更多還沒開啟的門
環(huán)球時報:您曾表示,飾演羅切斯特要跳出舒適區(qū)。此次塑造這個角色,您有什么新的理解?
濮存昕:在國家大劇院2019年慶祝話劇《簡·愛》演出10周年的酒會上,我萌生了想加入這部劇的想法。我一直想和袁泉一起演,吸收她給予我的能量,但她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繼續(xù)參演,很遺憾。不過,現(xiàn)在飾演簡·愛的朱杰也拿住了這個角色。我喜歡這個作品,電影的結(jié)構(gòu)在舞臺上呈現(xiàn)流動的場景轉(zhuǎn)換,讓我覺得很奇妙。我在塑造羅切斯特時,總會想到電影《簡·愛》中美國演員喬治·斯科特,我問自己能不能像斯科特那樣去演這個人物。不是模仿他,而是讓觀眾忘記你是誰,只記住你的角色,這是我的興趣點和創(chuàng)作點。在演員生涯快結(jié)束的時候碰一碰這個角色,是我的樂趣,也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中攀登的新高度。
劇中的羅切斯特是一個內(nèi)心很復雜的角色。天主教的教義規(guī)定,無論何種理由都不允許離婚或重婚,這使羅切斯特陷入困境,因為他有一個瘋妻。他用尋歡作樂來麻痹自己,試圖擺脫婚姻的噩夢。而簡·愛像一束光照進他的心里,讓他不再糟蹋自己,學會尊重自己。但羅切斯特對簡·愛的愛意,最初就不自覺帶著“恩賜”。他對簡·愛說 “我要娶你,要把你打扮成貴族小姐”,但“貴族小姐”不是簡·愛想要的。全劇的鋪墊最終要落到一點:把他“拉下來”——眼睛瞎了、房子燒了、家境敗落。最后訣別的時候,失明的羅切斯特對簡·愛說:“讓我看看你的眼睛”。實際上指的是心里是否有平等和真誠。這句話就像這部戲的一個暗語和密碼。
環(huán)球時報:《簡·愛》表達的人性和文化內(nèi)涵對現(xiàn)代人具有怎樣的啟發(fā)?
濮存昕:這部作品的文化內(nèi)涵在于,和觀眾一起探討精神上、人格上的平等是什么。它超越階級、財富等物質(zhì)層面,是生命對生命的平等相待。就像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所說,人權的本質(zhì)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不僅限于人類之間,人類對動物、生靈、自然也都要有平等的態(tài)度。支撐起我們對《簡·愛》的解讀就是這種平等。好作品總會展現(xiàn)人世間的各種命運與生存樣式。它讓我們像看西洋景一樣看人的生存狀態(tài),思考這些故事與我們的關聯(lián)。
環(huán)球時報:在您看來,話劇在呈現(xiàn)故事和人性方面,有什么特殊的魅力?
濮存昕:話劇演員的專業(yè)性在于,特別有真實感地演繹出文學形象,而不是文字。眼神里流露出的東西可能都寫不出來,這才是藝術的特質(zhì)。就像無法用語言形容一組音符帶來的感動。人的情感像謎一樣,讓我們在劇場和觀眾一起探究。過去中國戲曲名角的演出,觀眾為什么百看不厭?因為不同流派的演員演《玉堂春》《貴妃醉酒》各有各的韻味,就像每片葉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觀眾喜歡看演員如何把角色演得活靈活現(xiàn),沉迷于角色的每一次演變,這正是話劇與影視劇的不同。
演員在話劇舞臺上,會不斷否定以前簡單化、情緒化的東西,并嘗試用動作的鑰匙去打開很多還沒開啟的門。一把鑰匙能打開千把鎖,鎖上都是秘密。鑰匙其實就是我對文學的認識,要在白紙黑字中找到各種可能的情、境和情景,而且要有深度。有時這種解讀會有兩解、三解。這次選取這種解讀,下次選那種。每次演出可能都不一樣,要讓觀眾的錢花得值。
環(huán)球時報:中國話劇演繹西方經(jīng)典,與西方話劇有什么不同之處?
濮存昕:用東方的藝術方式去解讀西方文化是我們的文化自信。這是我們演莎士比亞、契訶夫作品的理由,演繹任何一部世界經(jīng)典都是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解讀和認知。中國話劇和西方話劇最根本的文化差異是文字、語音,他們用拉丁文,我們用中文。有一次我在英國愛丁堡做學術交流,西方藝術家對中文朗誦《哈姆雷特》的經(jīng)典臺詞很感興趣。我就朗讀了一遍:“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他們雖然不懂中文,但聽得津津有味。我給西藏的孩子們排練過藏語版莎士比亞作品,臺詞好聽極了。有觀眾說,就像是莎士比亞專門給他們寫的一樣。
簡單地說,我們是用中國的語言、中國人所能表達的生命狀態(tài),去演繹世界經(jīng)典。我在國家大劇院已經(jīng)排了3部莎士比亞的作品,我們的解讀力、文化認知力是不輸西方的。雖然中國話劇的整體演出質(zhì)量與西方還存在差距,但國家大劇院制作的莎士比亞作品和《簡·愛》等作品,品質(zhì)都很好,也具有市場性,票賣得很好。
環(huán)球時報:作為大涼山戲劇節(jié)的發(fā)起人和藝術總監(jiān),您認為舉辦戲劇節(jié)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起到怎樣的作用?
濮存昕:我們要睜眼看世界,也要讓世界來看向我們,大涼山戲劇節(jié)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冬季戲劇節(jié)。世界其他的戲劇節(jié)都在春、夏、秋季舉行。大涼山戲劇節(jié)在冬至開幕,雷打不動,讓世界的藝術家在冬季感受這里獨特的山水,展示戲劇,提升當?shù)氐奈幕放?。彝族人能歌善舞,我有一次穿上彝族服裝,站在彝族人中間,朗誦了彝族詩人吉狄馬加的詩。所有彝族人都跟著一起喊,一起唱。作為漢族人,我為他們的文化深深感動,這正是文化的力量。
王曉鷹:中國話劇比西方更“抒情”
環(huán)球時報:與以往版本相比,此次上演的《簡·愛》話劇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王曉鷹:國家大劇院版話劇《簡·愛》從2009年演到現(xiàn)在,一直深受觀眾喜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做太大改動,只是在不同輪次的演出中做了適當?shù)募庸ぬ嵘?。比如,為了更完整地呈現(xiàn)簡·愛心中對愛恨理解的變化,我們增加了原著中她回家探望重病舅媽的戲。還增加了一段原著中沒有的情節(jié):羅切斯特設局讓一個吉普賽女人以算命為名告訴簡·愛,羅切斯特要和貴族小姐結(jié)婚,以此觀察簡·愛的反應。希望通過增加的情節(jié)更完整地呈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
這輪演出和前幾輪最大的不同是演員的變化。這次由濮存昕和朱杰主演,之前的版本是袁泉與王洛勇主演。每個演員的性格、表演習慣、能力和經(jīng)驗不同,都會影響角色的氣質(zhì)。比如,袁泉飾演的簡·愛透著淡定與榮辱不驚。朱杰更年輕、更感性,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會表現(xiàn)得比較細膩。濮存昕是表演藝術家,表演能力和塑造人物的經(jīng)驗都很豐富。他剛接手這個角色時,需要克服一個問題:他本人生活中待人親切、禮貌,很容易把這種溫暖帶到表演里。但羅切斯特恰恰相反,他的經(jīng)歷和苦悶使其對人、對生活都帶著生硬感,對簡·愛很冰冷,兩人之間有種對峙感。濮存昕的創(chuàng)作能力很強,他用對人物性格的精準把握,掩蓋了自己本性中的溫和親切。
環(huán)球時報:中國話劇演繹外國經(jīng)典時,如何讓西方故事與中國觀眾產(chǎn)生深層共鳴,而不是“形似神離”?
王曉鷹:講西方故事時,“西方”或“國外”這個屬性并不重要。西方經(jīng)典能跨越時間、地域和文化流傳至今的根本原因是它觸及人心足夠深刻、情感足夠真實,能觸碰到人內(nèi)心復雜微妙的部分,人與人的情感共鳴點就在這里,《簡·愛》觸及的情感就很豐富。我們沒必要在臺上刻意把角色演成外國人,關鍵是把人與人的關系、人內(nèi)心的感情表達得真切、深刻,以此打動觀眾。
環(huán)球時報:與歐美話劇相比,中國話劇整體上還存在哪些差距?又具備什么特色?
王曉鷹:中國話劇和歐美話劇相比,差距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對人物復雜性的挖掘、情感的探究、人性表達的深度。有時候我們講故事,在技術或表達層面顯得簡單、淺顯,甚至趨同,大家用著相近的方式來表達。其實我們需要把故事和人物講清楚,再用合適的形式傳遞出去,這兩方面缺一不可,這樣文化才能不斷進步發(fā)展。
中國話劇和戲劇的表現(xiàn)方式也有自己的特色。抒情性是中國文化和戲劇的特點,因此,中國戲劇在演繹西方作品時,往往比西方版本更具抒情性,通過音樂或舞臺呈現(xiàn),將角色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抒發(fā)出來,形成舞臺上的詩意。
環(huán)球時報:您此前將中希雙語版話劇《趙氏孤兒》搬上希臘舞臺,被業(yè)界評價為使中國文化“走出去”進入了新階段。中國故事如何才能更好地與外國觀眾產(chǎn)生共鳴?
王曉鷹:和西方交流時,不能只讓他們覺得中國文化“古老”,還要讓他們看到它有新的活力和開放性,能與西方文化對話。比如《趙氏孤兒》講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復仇故事,放到今天該怎么表達?我們對故事的內(nèi)涵和人性進行了重新解讀——當你刻意追求復仇時,可能會走向反面,變成自己最痛恨的樣子。用殺戮回應殺戮,自己也會淪為殺戮者,所有善意都會染上血色。這種“所做與所求相?!钡娜诵岳Ь常攀歉羁痰谋瘎?,也是我們與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切入點,否則我們的文化永遠只是“我們自己的”。
環(huán)球時報:在AI浪潮下,話劇等真人舞臺演出的藝術價值是否反而變得不可替代?
王曉鷹:有些研究者在探索讓 AI更多介入話劇舞臺創(chuàng)作,甚至讓其成為創(chuàng)作主體,但我覺得話劇真正的藝術價值不會被AI取代。因為話劇是最具人文性的藝術之一,它建立在演出的實時過程中,是演者與觀者直接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現(xiàn)場性藝術”。這不是技術層面的現(xiàn)場,而是人的現(xiàn)場,是一種鮮活的交流。正因為它具有人文特點,才可能不被AI取代。我們不希望話劇走向失去人文本質(zhì)的方向。在AI時代,舞臺劇可能會越來越稀缺,藝術家與觀眾在舞臺上的互動會越來越珍貴,畢竟每場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認清話劇藝術最根本的價值,讓它的特點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