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腦子里沒說出口的每一句吐槽,都可能被AI聽得一清二楚!
這不是危言聳聽,8月21日,頂刊《細胞》(Cell)發(fā)表了一篇突破性論文,可能已把把霸總短劇里才有的“偷聽心聲”情節(jié),硬生生地拽進了現(xiàn)實。
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成功地將一個人無聲的“內(nèi)心獨白”,實時翻譯成了文字。
是的,你沒看錯。
你不用開口,甚至不用動一下嘴唇,只要你在腦子里想一句話,電腦屏幕上就能把它打出來。
◆ 01 讓失語者“想”出聲來
這項研究的初衷,是幫助那些因“漸凍癥”(ALS)或中風而全身癱瘓、無法說話的患者。
在過去,腦機接口(BCI)也能幫他們溝通,但前提是他們必須“嘗試說話”(attempted speech)。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無法控制肌肉的人,要拼盡全力去模擬說話的動作,這是多么疲憊的一件事。
而現(xiàn)在,斯坦福團隊招募了四名參與者,在他們大腦的運動皮層(就是負責控制你說話肌肉的那塊區(qū)域)植入了比指甲蓋還小的微電極陣列。當參與者在腦海中默默“說”出句子時,比如“我不知道你在這里待了多久”,這些電極就會捕捉到他們大腦神經(jīng)元的放電模式。
接著,強大的AI模型登場,它像一個頂級的破譯專家,將這些復雜的神經(jīng)信號實時解碼成文字,詞匯庫高達12.5萬個!
這簡直就是為大腦裝上了一個頂級輸入法,從此,思想可以直接輸出為文字了。
◆ 02 AI如何偷聽你的心聲?
你肯定好奇,AI是怎么做到的?
秘密就藏在大腦的工作方式里。研究發(fā)現(xiàn),當你真的開口說話和你只是在心里默念時,大腦運動皮層的神經(jīng)活動模式驚人地相似。只不過,內(nèi)心獨白的信號是“縮減版”的,像是說話時產(chǎn)生巨大聲響的回音,微弱但清晰。
思想是無聲的語言,行動是思想的回響?,F(xiàn)在,科學家找到了回響中的密碼。
然而,正當所有人都為這個醫(yī)學奇跡歡呼時,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浮現(xiàn)了……
在一個測試環(huán)節(jié),研究人員讓參與者默默地在心里數(shù)圖形的數(shù)量,沒有讓他們進行任何溝通。結(jié)果,那臺原本用來翻譯句子的BCI,竟然斷斷續(xù)續(xù)地解碼出了他們心中默念的數(shù)字“一、二、三、四……”。
這意味著,這臺機器不僅能聽到你想“說”的話,還能偷聽到你不想說、只是在腦子里一閃而過的“私事”。
那一刻,電影《黑鏡》的冰冷感撲面而來。精神隱私,這人類最后的庇護所,似乎出現(xiàn)了一道裂縫。
當科技敲開思想的大門時,我們是該遞上鑰匙,還是該換一把更堅固的鎖?
◆ 03 為你的思想上把鎖
值得慶幸的是,這群頂尖的科學家不僅發(fā)現(xiàn)了問題,還親手打造了兩把“思想鎖”,來守護這道裂縫。
第一把鎖:讓AI學會“裝不懂”
他們開發(fā)了一種“意象沉默”(imagery-silenced)訓練法。在訓練AI時,他們把“嘗試說話”的信號標記為正常語言,但把“內(nèi)心獨白”的信號全部標記為“沉默”。
效果立竿見影:AI學會了“察言觀色”。只有當它檢測到你真的有“說出來”的意圖時,它才會解碼;如果你只是在腦內(nèi)“碎碎念”,它會非常識趣地保持沉默,假裝什么都沒聽到。
第二把鎖:專屬的“思想開機密碼”
這才是天才般的設(shè)計。他們設(shè)定了一個又長又沒啥意義的關(guān)鍵詞——“Chitty Chitty Bang Bang”。
BCI系統(tǒng)默認會處于“鎖定”狀態(tài),不解碼任何信息。只有當用戶在心里清晰地“說”出這句“芝麻開門”式的密碼后,系統(tǒng)才會解鎖,開始工作。在測試中,這個思想密碼的識別準確率高達98.75%!
這給了用戶絕對的控制權(quán)——我的思想,我做主。想讓你聽的時候,你才能聽。
◆ 04 不要恐慌,離偷聽心聲統(tǒng)治世界還遠著呢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霸總們能用這個來監(jiān)視員工的想法了嗎?
答案是:還不能,而且差得很遠。
首先,這是一項有創(chuàng)的醫(yī)療技術(shù),需要將電極植入大腦,目前僅限于臨床試驗。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這項技術(shù)對付的是結(jié)構(gòu)清晰、有明確意圖的“語言化思維”。但我們都知道,人類大部分的思緒是混亂、跳躍、非語言的——可能是一個畫面,一種情緒,一段旋律……對于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目前的系統(tǒng)解碼出來的基本是亂碼、垃圾。
所以,在你真正想好一句完整的話之前,你的大腦對AI來說,更像是一個信號超差的電臺,而非高清直播間。
盡管如此,這項研究依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它像一把雙刃劍,一面是治愈癱瘓患者的希望之光,另一面則是對精神隱私的嚴峻挑戰(zhàn)。
未來,隨著技術(shù)越來越強大,我們或許真的需要為思想立法了。
參考文獻:
Kunz, E. M., Krasa, B. A., Kamdar, F., Avansino, D. T., Hahn, N., Yoon, S., ... & Willett, F. R. (2025). Inner speech in motor cortex and implications for speech neuroprostheses. Cell, 188, 4658-467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