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ˋutoimmune Liver Disease,ALD)是一組由異常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慢性肝臟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PBC)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這類疾病起病隱匿,早期癥狀易被忽視,但若未及時干預,可能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本文將從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及隨訪管理四方面,為患者及家屬提供科學指導。
一、臨床表現(xiàn)
0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臨床表現(xiàn)多樣,部分患者可急性起病,表現(xiàn)為黃疸、關節(jié)疼痛、食欲不振和乏力。部分患者可能無癥狀,或表現(xiàn)為慢性肝病的癥狀和體征(如肝腫大、脾腫大等)。少數(shù)患者可能發(fā)生暴發(fā)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檢查以血清轉(zhuǎn)氨酶升高為主,伴堿性磷酸酶(ALP)輕度升高。
02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PBC)
多見于 50 歲以上的女性。臨床癥狀包括皮膚瘙癢、黃疸、乏力等。
肝功能檢查以肝內(nèi)淤膽為特征,表現(xiàn)為總膽紅素(TB)升高(直接膽紅素為主),伴 ALP 和谷氨酰轉(zhuǎn)移酶(GGT)顯著升高。
03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
以男性多見,兩個發(fā)病高峰分別為 15 歲和 35 歲左右。
臨床癥狀與 PBC 相似,患者可表現(xiàn)為間斷右上腹疼痛、黃疸、瘙癢、乏力、發(fā)熱和體重下降,隨著疾病進展,可出現(xiàn)反復膽管炎、肝硬化、肝衰竭等相應臨床表現(xiàn),部分患者同時合并炎癥性腸?。↖BD)。PSC 患者易患膽管癌。
二、診斷:多維度檢查排除干擾
診斷需結(jié)合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影像學及病理學證據(jù):
0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1)診斷核心:排除其他肝病后,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與組織病理學特征。
(2)排除條件:
·遺傳性肝?。簷z測α1-抗胰蛋白酶表型、血漿銅藍蛋白、鐵和鐵蛋白水平,排除遺傳性血色病、Wilson病等。
·病毒性肝炎:通過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排除活動性感染。
·酒精/藥物性肝損傷:確認每日酒精攝入<25g,且近期未使用肝毒性藥物。
(3)實驗室檢查:
·血清氨基轉(zhuǎn)移酶:ALT/AST顯著升高(常達正常上限10倍以上)。
·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正常值1.5倍。
·自身抗體:ANA、SMA或抗LKM-1抗體陽性(成人≥1∶80,兒童≥1∶20),AMA抗體陰性。
(4)組織病理學:
·界面性肝炎:門管區(qū)周圍肝細胞碎屑樣壞死。
·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匯管區(qū)及肝小葉內(nèi)炎癥細胞浸潤。
·排除膽管病變:無膽管損傷或肉芽腫形成。
確診條件:滿足排除條件后,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特征同時存在。
02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PBC)
(1)診斷核心:依據(jù)膽汁淤積生化證據(jù)、特異性自身抗體及組織學改變綜合判斷。
(2)診斷標準(滿足2/3條即可確診):
·生化證據(jù):ALP和GGT升高,且影像學(超聲、MRCP)排除肝內(nèi)外大膽管梗阻。
·自身抗體:AMA/AMA-M2陽性,或抗gp210、抗sp100抗體陽性。
·組織學:肝活檢顯示非化膿性破壞性膽管炎及小膽管破壞。
(3)輔助檢查:
·肝功能:血清總膽紅素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ALT/AST輕度升高。
·免疫學:IgM水平升高。
·影像學:MRCP顯示膽管“平行管”征(早期)或膽管消失(晚期)。
特殊提示:AMA陽性但肝功能正常者需長期隨訪,每年復查生化指標及抗體滴度。
03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
(1)診斷核心:結(jié)合膽管影像學特征、實驗室異常及組織病理學改變,排除其他膽管疾病。
(2)診斷依據(jù):
·無膽管手術/結(jié)石史:排除術后膽管狹窄或膽總管結(jié)石。
·膽管壁增厚硬化:MRCP顯示膽管“串珠樣”改變(節(jié)段性狹窄與擴張交替)。
·進行性梗阻性黃疸:血清總膽紅素升高,以結(jié)合膽紅素為主。
·長期隨訪排除膽管癌:通過影像學及腫瘤標志物(如CA19-9)監(jiān)測。
(3)輔助檢查:
·實驗室:ALP和GGT顯著升高,ALT/AST輕度升高;p-ANCA陽性率約70%-80%。
·影像學:
·MRCP:首選檢查,清晰顯示膽管狹窄與擴張。
·ERCP:有創(chuàng)檢查,用于活檢或內(nèi)鏡下治療。
·肝活檢:顯示膽管周圍炎癥、纖維化及膽管閉塞(非必需,但有助于確診)。
確診條件:典型膽管影像學改變+實驗室異常,排除其他疾病后確診。
三、個體化治療
0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免疫抑制劑:
潑尼松(初始劑量30-40mg/d,逐漸減量)聯(lián)合硫唑嘌呤(1-2mg/kg/d)是AIH一線方案。
PBC患者常用熊去氧膽酸(UDCA,13-15mg/kg/d)改善膽汁淤積。
生物制劑:
難治性病例可嘗試利妥昔單抗(抗CD20單抗)或貝利尤單抗(抗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
保肝藥物:
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減輕氧化應激,促進肝細胞修復。
02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通過“活血化瘀、利膽退黃、軟堅散結(jié)”改善膽汁淤積,調(diào)節(jié)免疫,緩解瘙癢與乏力,延緩肝纖維化進展。
03肝移植
是終末期肝?。ㄈ绶磸褪彻莒o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的治療手段。
四、長期隨訪
自身免疫性肝病需終身管理,定期隨訪可顯著降低并發(fā)癥風險:
(1)監(jiān)測頻率:
初始治療期:每4-8周復查肝功能、血常規(guī)、免疫指標。
穩(wěn)定期:每3-6個月評估一次,每年進行肝臟超聲或FibroScan(無創(chuàng)肝纖維化檢測)。
(2)關鍵指標:
肝功能恢復情況(ALT/AST正?;?/p>
(3)生活方式調(diào)整:
飲食:低脂、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如維生素D、K),避免生食海鮮(預防感染)。
運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肝損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