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yǎng)兒防老,可每天晚上,聽到兒子電動車進院的那聲“嘀——”,已經(jīng)快十一點了,我心里就揪一下。他拖著步子進門,話都很少說,匆匆吃幾口涼掉的飯菜,洗洗就睡了。兒媳婦一邊哄小孫子睡覺,一邊還得督促大孫女早點休息。這個家,靜得讓人有些發(fā)空。
一、經(jīng)濟上的擔子不輕
我們倆雖然有些積蓄,但平時真不太敢動。上次我高血壓去衛(wèi)生院配藥,醫(yī)保刷完,自己還付了將近一百塊?;貋砦腋习猷止荆骸斑@藥是不是又漲價了?!蔽覀冑I菜常挑實惠的,總想著省一些,能貼他們一點是一點——孩子房貸還沒清,兩個孫輩的開銷眼看著越來越大。
以前總聽說“獨苗好養(yǎng)”,如今才慢慢明白:孩子是獨一個,可難處也是他一個人頂。我們年紀上來了,時不時要去醫(yī)院,排隊、拿藥一折騰大半天,卻不敢叫兒子請假,只能老兩口互相陪著。是真不愿再給他添麻煩。
有時看到小孫女蹦蹦跳跳放學回來,我也覺得日子還是有盼頭的。但偶爾也會想:如果我們這一代多幾個兄弟姐妹,是不是就能輪流搭把手?不至于把所有擔子都壓在一個孩子身上。
老話講,“一棵樹撐不起一座山”,可現(xiàn)在偏偏是這一棵樹,要撐起一整個家。說“防老”,如今我們最怕的,反而是自己老得快、病得多,拖累他們太久。
父母的心,總想為孩子遮風擋雨。可到了晚年才明白,這份心意背后,其實是兩代人的默默堅持。沒有誰容易,只有誰更舍不得誰辛苦。
二、住得近,說話的時間卻很少
雖然和兒子一家在同一個城市,但真正能坐下來說說話的時間,掰著手指都數(shù)得過來。兒子常加班,回來累得話都不想說。兒媳整天忙著接送孩子、做飯家務,也沒空好好聊幾句。
孫子放暑假在家,不是自己玩積木就是看平板。我想帶他去樓下轉轉,他說:“奶奶,我還要寫字呢?!睂O女就更不用提,整天戴著耳機做題,房門一關就是大半天。
有一回,我燉了鍋山藥排骨湯送過去??磧鹤拥皖^吃飯,我隨口問:“最近廠里忙不?”他就回一句:“還行。”接著又看起了手機。不是他不愿理我,是真累得張不開嘴。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笨僧斪约旱暮⒆右驗槊β刀兊孟襦従右粯由钑r,心里總覺得空落落的。
三、養(yǎng)老的擔子,不想給孩子添麻煩
我和老伴身體還算硬朗,但偶爾也會頭暈關節(jié)痛。嘴上說“沒事”,心里卻會想:萬一真不能動了,該怎么辦?
兒子媳婦已經(jīng)夠忙了,總不能讓他們放下工作、放下孩子來照顧我們。請護工?一個月要大幾千,普通家庭很難負擔。去養(yǎng)老院?又怕孩子被外人議論。
鄰居老陳去年中風,他兒子只好辭職回來照顧。結果家里收入斷了,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老常說:“是我拖累了孩子。”
所以我也常提醒自己:能自理的時候,盡量不給孩子添麻煩。存點錢、養(yǎng)好身體,比什么都重要。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孩子不孝順,是現(xiàn)實的壓力太大。
說這些不是抱怨,是想告訴和我們情況相似的家庭:晚年生活,還是要靠自己提前打算。
我現(xiàn)在學著放寬心,每天散步、種點小菜,偶爾和老伴去附近走走。兒子一家有空時,我們就聚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家常。不再過多問孫輩的成績,反而常囑咐他們“注意身體”、“別太累”。
就像古詩里說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比死狭?,也可以過得有光有熱。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不焦慮、不依賴,就是對子女最大的支持。
你們家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是怎么應對的?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