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日后子孫遭難,這背后到底隱藏了什么秘密?”這個問題,或許能讓我們從一位軍事天才的巔峰時刻,看到一個家族毀于輝煌背后的血淚史。
東吳與蜀漢結盟已久,可荊州這塊肥肉,一直讓孫權心癢。關羽鎮(zhèn)守荊州時,孫權派呂蒙暗渡陳倉,奪取荊州。
關羽被斬,孫權在江邊將首級獻給曹操,妄圖把責任往外推??蛇@招不靈。
劉備知道真相后,悲憤交加:兄弟義重,而此時,蜀漢元氣受挫,恨不得馬上討個說法。
諸葛亮勸劉備緩兵之計,可情義二字,讓劉備根本聽不進去。他說:不破東吳,誓不還蜀。
這一句話,成了織就那場血戰(zhàn)的導火索。
叛亂一觸即發(fā),劉備帶領五萬精銳,直取東吳國門。蜀軍一路勢如破竹,城破瓦解,東吳諸將頓失主帥。
可梁山泊散人馬謖和法正都在旁低聲討論:主公今日被復仇之火沖昏頭,恐怕吃虧。
而此時,孫權卻急得團團轉,最后將大權交到陸遜手里。陸遜年僅二十出頭,正值才氣初露。
他先是假意恐懼,主動請戰(zhàn):我去擋住劉備。所有人都搖頭:一把年紀,哪扛得???
陸遜笑道:世上兵法多,我自有計較。究竟是魔高一尺,還是道高一丈?
答案,就在下一刻。
他先派斥候摸清地形,確認蜀軍營寨依林為障,柴草茂密,極易遇火。又探知近日東南風頻發(fā),火勢易順風而漲。
一切籌劃妥當后,他故意示弱,連番退卻,讓劉備軍自信心膨脹。當夜,風正勁,陸遜親自點火,喊聲一出,萬箭齊發(fā)。
火舌瞬間竄上天際,野火沿風頭狂奔,連營營帳化作燎原天空。戰(zhàn)船蜀旗同時引火上浮,四面八方火光沖天。
數(shù)萬蜀軍猝不及防,哀嚎震林。坦克都不會有這威力,這場烈焰一波接一波,燒著了補給,焚著了糧草,也焚了劉備稱霸的雄心。
次日清晨,火燒連營八百里。尸橫遍野,江水倒流。
大勝之余,陸遜站在燃盡的灰燼前,看著剩下的破旗亂鼓,淡淡一笑:凡事,先要看明天的天?;鸸ィ@一招,他用到了極致。
但是,勝利讓他一夜成名,也讓孫權如鯁在喉。他開始戒備。
陸遜每次入朝,都有人尾隨監(jiān)視。他吃飯也不敢大笑,連和父兄舉杯都要傳文牒。
就連出門巡視邊防,也要寫請示報告。陸遜日漸疲憊。
可東吳捉襟見肘時,宗室將領都只能求助他。好幾回外敵犯邊,孫權都派人去請他回援。
陸遜常說:打天下容易,保天下難。可人心,才是最難防的。
功高蓋主,成為他后半生的詛咒。最終,陸遜郁郁而終,留下兩個兒子陸抗、陸弼。
陸抗繼承父志,也曾大破北魏,威震邊關??蓪O權甚至懷疑他暗聯(lián)曹魏,一再削權。
陸抗晚年,更是被逼得心神俱疲,含恨辭世。
到了陸遜的孫子陸機這一代,家族的風光徹底變成危險。八王之亂殃及東吳,陸機被誣為謀反,三族株連,家門失所。
他被押解大牢,臨終前嘶聲喊道:“祖父火燒連營八百里,今日報應在子孫身上!”說完,他咬破指尖,寫下遺言,斷腸而去。
同樣擅用火攻的周瑜,英年早逝;諸葛亮,累死于五丈原。歷史的鐫刻告訴我們:火里生財,也可能火里葬身。
因果,就像一團燒不盡的焰火,隨你在哪兒,都能引爆一次新的悲劇。
有些人說,陸遜贏得的是三國局勢的轉折;也有人說,他種下的,則是家族災難的種子。究竟是功高震主,還是劫數(shù)難逃?
誰也無法給出一個定論??稍诶潇o回望中,我們看到:在利益與權力的博弈里,沒有永恒的恩怨,只有不斷翻涌的火焰與灰燼。
或許,這就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警示:當你站在燎原的烈火之巔,別忘了,灰燼隨時都能將你吞沒。
信息來源:三國志·吳書,資治通鑒·晉紀,三國演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