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500多名臺灣士兵出現(xiàn)在美國密歇根州的軍事演習現(xiàn)場,這場名為“北方打擊”的演習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的軍事訓練范疇。美方罕見地高調(diào)公開臺灣參與細節(jié),刻意打破數(shù)十年來的低調(diào)傳統(tǒng),這顯然是一場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戰(zhàn)略信號釋放。
表面上這是年度例行演習,但今年的特殊之處在于演習場景首次從歐洲轉(zhuǎn)向印太地區(qū),訓練內(nèi)容直指島鏈作戰(zhàn)和海上補給,針對性不言而喻。
(圖1)
華盛頓此舉藏著雙重算計。一方面是要對中國大陸形成威懾,展示美軍具備在“導彈威脅環(huán)境下”實施作戰(zhàn)的能力(圖1);另一方面更是做給臺灣民眾看.
最新民調(diào)顯示臺灣社會對美國的信任度正在急劇下滑,超過40%的民眾懷疑美國是否會在臺海沖突時軍事介入。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和半導體產(chǎn)業(yè)壓力讓臺灣意識到自己可能只是美國棋盤上的一顆棋子,此時通過軍事合作展示“堅定支持”,無疑是要安撫島內(nèi)不安情緒。
但這場秀肌肉的演習背后,暴露的是美國對臺政策的深層矛盾。特朗普政府一邊打著“交易式外交”的旗號對臺灣征收高額關稅,另一邊卻不斷加強軍事合作。
這種做法反映出華盛頓在戰(zhàn)略上的焦慮:既想利用臺灣牽制中國大陸,又不愿被拖入直接沖突。而臺灣方面則陷入更艱難境地——既需要美國的安全保障,又要避免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圖2)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習的公開化意味著美臺軍事合作正在走向“半公開化”新階段。
從特種部隊訓練到聯(lián)合兵種作戰(zhàn),從軍官交流到武器系統(tǒng)整合,臺灣正在逐步被納入美軍印太作戰(zhàn)體系。這種深度融合雖然提升了臺灣的軍事能力,但也同時升高了臺海地區(qū)的風險等級。大陸勢必加強反制措施,未來臺海地區(qū)的軍事對峙(圖2)很可能更加頻繁。
更值得玩味的是臺灣民意的變化。當近六成民眾認為美國不可信賴,超過四成懷疑美國不會軍事介入時,華盛頓這種“秀肌肉”式的安撫能否真正見效令人存疑。
軍事合作可以展示承諾,但特朗普政府反復無常的政策正在消磨臺灣社會的信任基礎。這種矛盾不僅存在于美臺之間,也存在于美國不同的政策目標之間——既要維護半導體等經(jīng)濟利益,又要提供安全承諾,兩者往往難以兼得。
(圖3)
從長遠看,美臺軍事合作的深化將促使中國大陸采取相應反制措施,可能包括加強軍事演習、外交施壓和經(jīng)濟手段等多管齊下。
而臺灣則需要在高強度軍事合作與避免過度刺激大陸之間找到平衡點。各方都在測試對方底線,這種危險的博弈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危機管控機制,否則一旦誤判就可能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現(xiàn)實情況是,臺灣問題正被卷入更大的地緣政治競爭中。美國的介入程度、中國的反應強度、臺灣的應對策略,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將決定臺海未來的穩(wěn)定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