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都穆撰寫的筆記小說《都公譚纂》中有個故事:
成化末年,內(nèi)官阿丑,年少機敏,善于演出專業(yè)劇團里的雜劇。明憲宗經(jīng)常要他表演節(jié)目。
當時,汪直的勢力很大,阿丑就想辦法要敲打一下汪。
有次演出,他裝作一個醉人,臥倒在地。有人呵斥:大官來了!醉人不起。有人又呵斥:皇帝駕到!醉人還是不起。有人再呵斥:汪直來了!醉人立即倉皇起來。
人們就問了:你不怕皇帝而怕汪直,為什么呀?
阿丑:當今之世,我只知道有汪直,而不知道其他人。
皇帝看到這里,馬上懂了,那汪直的好日子也就不多了。
保國公朱永家里造房子,私下里用了很多軍隊的士兵。
有一天,阿丑又給皇帝表演節(jié)目了。他裝扮成A、B兩個角色, A角色朗誦道:六千兵散楚歌聲!B角色馬上呵斥:為什么將八千誤讀成六千?A答:兩千在保國公家造房子呢!
皇帝看到這里,并不相信,但還是悄悄派人去查,一查,果然。
保國公知道后,害怕得不得了,立即撤兵。
用喜劇,是因為官場環(huán)境惡劣。
李林甫專權時,他害怕諫官談論政事,便威嚇他們:大家見過儀仗隊中的馬吧,整天不出聲,就可以得到相當于三品官的食物,但如果有一匹馬叫了一聲,就會立即被罷斥牽離,那時候,雖然想不再叫了,但已經(jīng)沒有機會了!
因此,兩幕小喜劇,反映了大的社會問題。
民意,往往準得很。沒有人敢惹汪直,阿丑也不敢,但他必須設計好劇的包袱,醉漢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也不怕,但總有怕的人,這個人就是汪直。
也許因為阿丑的表演,一直帶有濃烈的現(xiàn)實諷刺意味,皇帝看多了,也看出門道來,因此,他聽到八千變六千的時候,立即派人去暗查。
阿丑為什么信息這么靈?他這個內(nèi)官,就是個底層,和外界息息相通,也許,好多官員就利用他這個特長,向皇帝匯報不便通報的事情,嘻嘻哈哈中,將疑難問題解決。
阿丑膽子為何這么大?他不怕,他雖是個內(nèi)官,但好歹也是皇帝身邊人,沒人敢把他怎么樣。再說,不就是演個戲嗎?戲就是假的,愛信不信。
有的時候,很難很難的問題,解決起來,卻很簡單,關鍵要找到竅門。戲劇之力量,文學的力量,正在于此,四兩撥千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