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蔡黃浩8月26日報道:今天上午,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近日,上海警方連續(xù)打掉兩個為電信網絡詐騙集團提供幫助的犯罪團伙,抓獲64名犯罪嫌疑人,查獲手機、電腦等作案工具500余臺,涉案金額逾1400萬元。
圖為涉詐團伙與求職者的部分聊天記錄(上海警方供圖,下同)
今年4月,市民小陳向閔行警方報案,他根據網絡推廣信息至某公司應聘日薪200元的“兼職”,現場工作人員以匹配職位、注冊賬號、發(fā)放工資等各類理由,要求小陳上交身份證、銀行卡和個人手機,還讓他操作人臉識別等步驟,察覺異常的小陳立即選擇離開并報警求助。
接報后,警方發(fā)現轄區(qū)有多起涉及“兼職”類的求助舉報線索指向該公司,且一起在偵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涉案賬戶的開戶人也曾在該公司做過一天“兼職”。據此,閔行警方組成專案組展開深入偵查。
民警發(fā)現該公司每天有大量求職者進出,而所謂的“兼職”無需實際工作,僅需配合業(yè)務員通過“刷臉”完成某些軟件注冊,即可獲得報酬,遂初步認定該公司極有可能是一個涉詐“幫信”窩點。
7月24日,警方展開收網行動,當場抓獲團伙頭目、現場接待、“水房”洗錢操作員等犯罪嫌疑人40余名。
圖為招聘“兼職”截圖
經查,4月以來,該團伙通過互聯網以“App推廣”“零經驗、零門檻”等標簽發(fā)布招聘信息,并利用求職者身份信息注冊網銀、數字錢包、第三方支付賬戶。隨后,該團伙將獲取的賬戶綁定境外“洗錢”平臺,用于轉移、清洗賭博、詐騙等違法犯罪所得資金,并從交易中抽取2%作為獲利。此外,該團伙還將求職者實名注冊的各類社交賬號,以每個40至50元的價格販賣給“引流”犯罪團伙,用于發(fā)布涉詐信息。
圖為警方現場抓獲多名犯罪嫌疑人
目前,該團伙中4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已被閔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圖為招聘“兼職”截圖
在6月,市民董女士向閔行警方報案稱,她在接到一通薦股的“電話”后關注了某“公眾號”,并添加了一位“老師”的微信,在對方指引下下載了一款所謂“投資理財”的軟件,結果遭遇詐騙。
接報后,警方隨即從這通“營銷電話”入手,發(fā)現了另一個以“招聘兼職”為名、實施不同手法的“幫信”犯罪“引流”團伙。警方發(fā)現,該團伙發(fā)布“電話營銷”等兼職信息招募人員,要求求職者提供實名注冊的電話卡,或以求職者的身份信息辦卡后方能入職,已有多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與該團伙推廣的“公眾號”有關。7月底,專案組跨省市同步行動,成功打掉這個由犯罪嫌疑人王某操控、設有多處“引流工作室”的犯罪團伙。
經查,該“兼職”工作分為“日結”和“底薪+提成”兩種模式。“日結”無需實際參與撥打電話,在上交電話卡后即可獲得150元的報酬。“底薪+提成”則是經話術培訓后,通過撥打“營銷電話”推廣所謂“理財公眾號”,根據目標客戶關注“公眾號”的情況獲得報酬。4月以來,該團伙利用求職者提供的電話卡實施“引流”,讓求職者冒充股票機構的工作人員撥打電話,誘導受害人下載偽裝成正規(guī)金融理財軟件的涉詐App,最終導致多人被騙
圖為警方現場查獲的部分作案手機和電腦
目前,該團伙21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已被閔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提示:網絡求職需警惕,務必仔細甄別招聘信息。切勿輕易交出身份證、銀行卡、手機或進行人臉識別等敏感操作,謹防成為電詐“工具人”。對“輕松高薪”“零要求”的兼職保持清醒,嚴防落入“幫信”陷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