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到賬先還房貸,剩下的錢連外賣都不敢點,這大概就是最近的常態(tài)。
有人把這叫“消費降級”,聽著慘,其實挺爽。
爽在哪兒?先別急著反駁,往下看。
以前下班打車,現(xiàn)在掃輛共享單車,風(fēng)吹在臉上,居然比堵在車里刷手機舒服。
省下的二十多塊,夠買兩罐冰啤酒,回家往沙發(fā)一癱,比酒吧里端著雞尾酒裝酷自在多了。
商場?
現(xiàn)在純逛。
冷氣夠足,試衣服不花錢,看完標簽?zāi)呕丶茏?,心里暗爽:又省一筆。
不是買不起,是突然想明白:那些“精致”標簽,好多都是智商稅。
泡面加鹵蛋,腌黃瓜配粥,便宜是真便宜,味道也不差。錢包沒瘦,肚子先圓了。
商家比誰都精,貨架上突然多了“平價替代”“小包裝”“第二件半價”。
以前嫌low的牌子,現(xiàn)在排隊結(jié)賬。
這不是窮,是算賬算明白了:錢花在刀刃上,刀刃就是讓自己舒坦。
有人擔(dān)心經(jīng)濟會一直這樣,其實沒人知道。
但少買點沒用的,多留點存款,心里踏實是真的。
以后會不會反彈?也許會。但先把今天過踏實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