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東亞,除了悶熱,還多了幾分緊張。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剛剛和日本首相石破茂開了個超長會,轉身又坐專機飛美國,結果還沒落地,北京就迎來韓國總統(tǒng)特使團,帶著李在明親筆信,趕在中韓建交33周年當天,直接遞給中國高層。手寫信、特使訪華、93閱兵“二把手”出席,這一系列動作,看著不像是隨便安排,更像是韓國在中美日之間提前下的棋。
新聞信息量確實不小。李在明這幾天的出訪,簡直就是走鋼絲。一邊是和日本的老矛盾剛剛緩和,十七年來首次發(fā)布聯(lián)合公報,像是在告訴世人韓日關系要走回正軌;一邊是美國白宮給的“冷臉”,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說什么“韓國像是清洗或革命”。剛下飛機就被美國媒體和官方一連串“下馬威”包圍,“3500億美元投資”“駐韓美軍靈活性”“美軍基地土地所有權”這些詞,分分鐘就讓韓國的經濟和安全神經拉到最緊。
再看中國這邊。李在明還在飛機上,韓國特使團已經到北京。團里的樸炳錫、金太年、樸釘、盧載憲,都是老資格的“中國通”,有的還跟中韓建交有歷史淵源。李在明的親筆信,成了韓國總統(tǒng)在大國夾縫里表態(tài)的方式。93閱兵,李在明不去,派“二號人物”國會議長禹元植出席,明擺著給美日一個交代,也給中國一個臺階。韓國算盤打得很精,想在美日圈里保地位,又不舍得丟了中國市場。一邊想安穩(wěn),一邊又想突破,這種平衡隨時可能斷線。
很多人問,李在明怎么就扛不住了?其實答案擺在時間和事件上。日韓聯(lián)合公報背后,是兩國在美方壓力下臨時拉手。貿易戰(zhàn)、關稅、供應鏈、半導體,哪一樣不是美國先動手,日韓只能被動應對?李在明和石破茂開會時,特意說要“推進雙邊關系”,但歷史問題卻輕描淡寫,把氫能、人工智能、少子老齡化這些“軟話題”擺上桌。日韓關系,要是沒有美國的影子,根本長久不了。
說說美國這邊,特朗普這次表現(xiàn)還是一如既往。一邊在網上說重話,另一邊在白宮當面握手笑臉。美韓貿易協(xié)議、3500億美元投資、駐韓美軍費,這些都是硬條件。特朗普的算盤很直接:韓國,你要安全,就得花錢、讓地,還要聽話。駐韓美軍“戰(zhàn)略靈活性”,其實就是想把韓國的士兵和裝備變成美國在臺海、南海等地的機動部隊。這樣的要求,放哪國都很難答應。李在明在飛機上就提前表態(tài):很難同意。
但問題是,韓美同盟的現(xiàn)實讓韓國說不了“不”。美國的安全傘、技術鏈、情報體系,沒有哪個韓國總統(tǒng)敢真“脫鉤”。李在明在美國的表現(xiàn),說得好聽是“務實”,說難聽點就是“謹慎小心”。美方的關稅、投資、軍費要求,韓國能拖就拖,能磨就磨??商乩势罩徽J利益,不吃軟話。韓國再怎么左右為難,終歸是棋盤上的棋子,不是下棋的人。
這時,李在明的“平衡外交”就顯得很有意思。先訪日再訪美,已經打破韓國以往慣例。表面上是對日本示好,本質上是和日本提前商量好底線,在和美國談判時多點底氣。日韓如果在關稅、安全問題上配合,理論上能對美國有點話語權。但日韓之間的歷史矛盾、民意分歧,這種“聯(lián)盟”能走多遠,真不好說。
話說回來,韓國的“底牌”還在中國身上。李在明嘴上說“安美經中”——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聽起來合理,做起來步步驚心。派特使團訪華,送親筆信,邀請中國領導人來APEC,韓國這些動作,既是表態(tài),也是沒招了。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從市場、供應鏈到原材料、技術,哪樣都離不開中國。李在明很清楚,光靠美日,韓國經濟那口鍋是端不穩(wěn)的。可真要在對美談判中損害中國利益,一封信也未必能補救。
值得玩味的是,韓國在93閱兵的操作。鷹派說不能派人,免得刺激美日;進步派希望借閱兵修復中韓關系。李在明派“二號人物”出席,這種“既給面子又留后路”的做法,活脫脫就是東亞外交的常規(guī)套路。中國怎么看?官方表態(tài)很冷靜,中韓需要“拓展共同利益、改善國民感情、妥善處理敏感問題”。聽著溫和,實際分量很重。韓國在關鍵利益上踩線,就算總統(tǒng)來了,也難換中方善意。
回頭看,李在明的“平衡外交”到底能走多遠?駐韓美軍“戰(zhàn)略靈活性”方案,韓國嘴上說不同意,可真遇到臺海、南海有事兒,美軍要調兵,韓國敢不讓嗎?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韓國企業(yè)能不能全部落實,美方會不會再加碼?日韓“穿梭外交”能不能長久,歷史爭議、政局變化分分鐘能讓合作歸零。中韓關系,靠一封信就能解決“安美經中”的老問題嗎?沒人敢拍胸脯保證。
每次分析這些新聞和官方表態(tài),我都提醒自己,別被表面上的“聯(lián)合公報”“親筆信”這些外交詞匯迷惑。韓國未來的走向,還是被三大難題卡著:對美國的安全依賴、對日本的歷史矛盾、對中國的經濟掣肘。韓國想左右逢源,可東亞這盤棋,從來不是韓國說了算。美日的利益交織、美國的強硬、中國的冷靜,每一步都影響韓國命運。
有人覺得韓國只要在美中日三邊之間左右逢源,就能得利。我只能說,這想法太樂觀?,F(xiàn)在的地緣格局早不是冷戰(zhàn)那一套,利益多維博弈,韓國要是押錯了寶,很可能被當作“祭品”。李在明的“親筆信外交”,短期內或許能緩和點緊張,長期看,能不能在壓力中找到新出路才是真本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