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頭發(fā)白沒白另說,心里的滋味兒肯定比年輕時雜。就說兄弟姐妹聚餐這事兒,以前盼著聚,現(xiàn)在聚完了,反倒心里空落落的——原來一家人,也能慢慢走成“熟悉的陌生人”。
小時候哪懂這些???那會兒家里窮,一張方桌擠著幾個人,媽端上一碗紅燒肉,我們搶著伸筷子,姐姐讓著弟弟,哥哥護(hù)著妹妹,就算吵得臉紅脖子粗,轉(zhuǎn)天給塊糖又能湊到一塊兒玩。爸媽在旁邊看著笑,那時候的“一家人”,是不管啥事兒都能湊到一塊兒,心是齊的。
可現(xiàn)在呢?五十歲再湊桌吃飯,桌上的菜比以前豐盛十倍,可話卻難說到一塊兒。有的兄弟姐妹開口就是“我們公司最近開董事會”“我兒子在國外買了房”,有的卻只能插句“今天菜價又漲了”“明天得去給老伴取藥”。你說東,他說西,話題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扯都扯不到一塊兒。
更讓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那股子“比勁兒”。不說透,但都在比——比誰的孩子有出息,比誰住的房子大,甚至比爸媽生前更疼誰。有人故意提“我閨女上個月又給我買了個金鐲子”,有人聽了就默默攥緊筷子,嘴上說“真好”,心里卻不是滋味。明明是手足,怎么就變成了“比高低”的對象?
以前總覺得,血緣是鐵打的,不管走多遠(yuǎn),兄弟姐妹都是最親的人。可爸媽不在了,才發(fā)現(xiàn)“家”的根好像斷了。一年不聚很正常,三年沒聯(lián)系也不奇怪。再見面,客氣得像外人,你敬我一杯酒,我回你一句“多保重”,那些小時候一起爬樹、一起偷摸吃零食的事兒,沒人再提了。
也不是誰故意疏遠(yuǎn),就是日子過著過著,路就岔開了。有人混得風(fēng)生水起,天天跟老板、客戶打交道;有人守著小日子,眼里只有柴米油鹽;還有人被病痛、債務(wù)纏得喘不過氣。各自的難處不一樣,能說的話自然就少了。飯桌上的客套,其實是怕露了窮被看不起,是怕提了借錢讓對方為難,誰都在撐著體面,也都在悄悄和過去告別。
剛開始我還挺失落,總想起小時候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樣子,覺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后來慢慢想通了,歲月本來就是這樣,把每個人都磨成了不同的樣子。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不是誰變了,是大家的生活早就不一樣了。
其實也不用強(qiáng)求,兄弟姐妹未必非要天天聯(lián)系、事事貼心。能偶爾打個電話問聲“最近咋樣”,能在對方難的時候搭把手,就已經(jīng)很好了。就算不常聚,想起小時候一起長大的日子,心里還是會暖一下——那些時光沒白過,早就成了這輩子的念想。
五十歲了,也該學(xué)會接受聚散離合。兄弟姐妹曾是我們最親的人,陪我們走過了最天真的年月,就算現(xiàn)在各過各的,這份血緣也斷不了。下次再聚餐,別糾結(jié)話題對不對得上,別在意誰過得好誰過得差,能坐在一起吃頓飯,聊幾句家常,就已經(jīng)是緣分了。
畢竟,這人間煙火,各有各的過法,能彼此念著點好,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