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新能源汽車成為常見的出行工具了,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關注。
為什么說電池防撞很重要
電池防撞為何重要?我們來看看實際情況和測試就知道。
真實案例上,今年 3 月,貴州高速上一輛新能源車輛 以 101km/h 時速撞上直徑 5cm 的鐵質支架,異物刺入電池包 2cm 并刺破 4 顆電芯。但得益于多重防護設計,車輛未起火爆炸,這直觀展現(xiàn)了電池防撞的重要性。
測試結果上,某款車型的電池包經過連續(xù) 3 次高速撞擊測試,最大撞擊速度超過 50km/h,侵入程度達 50mm,最終實現(xiàn)了 “不漏液、不冒煙、不起火”。
這些情況可不是巧合,而是優(yōu)秀防撞設計的必然結果。
過去幾年,因底部托底、異物撞擊導致的電池起火事故時有發(fā)生,這些案例讓行業(yè)意識到了,電池安全的核心防線之一就是防撞結構。
新國標對于防撞的要求有多高?
2025 年新國標的發(fā)布被行業(yè)的許多人堪稱為 “史上最嚴”,其中新增的底部撞擊測試就是其中之一。
測試要求用 30mm 直徑的撞擊頭,以 150J 能量連續(xù)撞擊電池底部 3 次,完成后必須無泄漏、無破裂、不起火爆炸。
相比 2020 版標準要求 “熱失控前 5 分鐘報警”來說,新國標直接將 “不起火、不爆炸” 列為強制性要求了。
從爭取逃生時間升級到從源頭控制安全。這意味著車企必須重新設計電池包結構,像一些車企的的橫縱梁加強結構使抗擠壓能力提升,還有 “智慧眼” 系統(tǒng)能提前預警風險等等。
在這些安全升級中,舊材料技術在進步,新材料技術在源源不斷冒出。
在一些撞擊測試中,新材料抗沖擊緩沖層雖留下凹痕卻未變形,有效保護了內部電芯和線路。這種 “剛柔并濟” 的特性,讓這些材料在未來有極大可能成為新規(guī)正式施行后,電池防護的重要選擇。
寫在最后
電池防撞設計的意義當然遠不止于避免事故。當 “不起火、不爆炸” 從宣傳語變成強制標準,當創(chuàng)新材料廣泛應用,消費者獲得的是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新國標將于明年執(zhí)行給予了企業(yè)過渡期,頭部企業(yè)也早已布局:高強輕質材料開發(fā)、吸能緩沖結構設計、防護裝甲應用等技術迭代,正在推動整個行業(yè)進入 “安全零容忍” 時代。
按照當下情況來看,綠色出行的風正吹遍街巷,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是綠色出行的必然趨勢。從法規(guī)的升級再到技術的創(chuàng)新,從企業(yè)的實踐再到材料的突破,每一項進步都在筑牢人民安全的底線。
電池防撞設計的進步,寫進國標里的硬性要求,本質都是為了我們在開著新能源,接送孩子上下學,或是載著家人駛向遠方時,不必為底盤的一聲磕碰揪緊心,不必為電池的安全懸著念,讓技術服務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