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楊家將”,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宋代的那個楊家。不過,其實近代也有這樣一個滿門忠烈的楊家,8個兒子全都戰(zhàn)死沙場,老父親臨終前無人料理后事。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直接表示“愿為其送終”。這位偉大的父親就是楊榮顯。
一切還要從上世紀30年代說起,當時,瑞金下肖區(qū)七堡鄉(xiāng)的楊榮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貧苦農民,他和妻子含辛茹苦地養(yǎng)育了8個兒子。
但是,在舊社會的黑暗統(tǒng)治下,他們的生活卻一直都十分痛苦。土地被地主霸占,楊家祖祖輩輩都只能給地主當長工,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楊榮顯看著孩子們挨餓受凍,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他不知道這種苦難的日子到底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直到1927年,紅軍的到來就像是破曉的曙光,照亮了瑞金這片土地。他們開展土地改革,打地主、分田地,楊榮顯一家終于分到了屬于自己的土地和山林。
那一刻,楊榮顯感覺自己像是重新獲得了新生,他第一次真正擁有了生活的希望。兒子們也陸續(xù)娶上了媳婦,家庭逐漸美滿起來,楊榮顯對紅軍的感激之情也越來越深厚。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葉坪成立。此時,紅軍面臨著嚴峻的戰(zhàn)斗形勢,急需擴充兵力。楊榮顯毫不猶豫地帶著2個大兒子來到參軍報名處,他拍著兒子的肩膀說:“紅軍是咱窮人的救星,沒有紅軍就沒有咱現(xiàn)在的好日子,咱不參軍誰參軍?”
這話聽著樸實,可語氣中的堅定強烈得讓人無法忽略。
可堅定的意志躲不開子彈,短短幾個月以后,楊榮顯就得到了2個大兒子戰(zhàn)死沙場的噩耗。得知這個消息之后,他好像瞬間蒼老了下去,那天,他自己坐在灶臺邊,一言不發(fā),眼中都是悲痛。
但他沒有絲毫埋怨紅軍,因為他知道,兒子們是為了革命事業(yè),為了窮人能過上好日子犧牲的。
到了1932年底,國民黨40萬大軍壓境,蘇區(qū)的形勢越來越緊,擴紅的號召也越來越急。楊榮顯看著村里的青壯年一批批去參軍,心里又動了念頭。他把剩下的6個兒子叫到跟前,說:“你大哥二哥走了,可紅軍還需要人。你們幾個,跟我去報名?!?/strong>
老三攥著拳頭說:“爹,我早就想好了,跟大哥二哥一樣,我不怕!”可到了征兵處,工作人員一看楊榮顯又來了,還帶著6個兒子,都愣了。負責征兵的同志拉著他的手說:“老大爺,您已經(jīng)送了2個兒子,留下幾個吧,您老了也得有人照顧?!?/strong>
楊榮顯擺了擺手:“我身子骨還硬朗,能種地。孩子們去參軍,比在家守著我強?!?/strong>最后,工作人員實在拗不過他,收下了3個年紀大的,剩下3個年齡太小,就又讓他帶了回去。
楊榮顯帶著3個小兒子回家,心里卻沒踏實。他知道,只要戰(zhàn)爭沒停,孩子們遲早還是要上戰(zhàn)場的。果然,沒過多久,老三他們犧牲的消息就傳了回來。這次,楊榮顯沒再坐在灶臺邊發(fā)呆,他拿了三炷香,去了祖墳,對著老大老二的墳頭,又添了三個新土堆。他蹲在墳前,說:“孩子們,爹對不起你們,可爹不后悔。”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要長征的消息傳到村里。楊榮顯聽說后,連夜把幾個小兒子叫起來,說:“紅軍要走了,你們跟爹去找隊伍,跟著紅軍走,才能打跑敵人?!?/strong>3個孩子早就盼著這一天,當下就收拾了簡單的行李。
到了紅軍駐地,首長看著3個半大的孩子,又看了看楊榮顯,嘆了口氣:“老大爺,他們還太小了?!?/strong>楊榮顯說:“首長,他們雖然小,可有力氣,能扛槍,能送信。你要是不收,他們也會偷偷跟著隊伍走?!?strong>首長沒辦法,只好把3個孩子留下,編入了后勤部隊。
送3個小兒子走的時候,楊榮顯站在村口的老樟樹下,看著他們的身影越走越遠,直到看不見了才轉身。從那以后,他每天都會來老樟樹下坐一會兒,手里攥著竹煙桿,眼睛盯著遠方。村里人勸他:“老楊,別等了,孩子們可能回不來了。”他卻說:“我等,萬一他們回來了呢?”
可這次,他等來的還是噩耗。先是老六在長征路上的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接著是老七在過湘江時失蹤,最后是老八在翻越夾金山時凍餓而死。8個兒子,全都送上了戰(zhàn)場,卻一個都沒回來。
楊榮顯聽到最后一個消息時,正在給地里的白菜澆水,瓢掉在地上,水灑了一地。他沒哭,也沒說話,只是慢慢地蹲下來,把瓢撿起來,繼續(xù)澆水,可手卻一直在抖。
村里人都替他難過,有人說:“老楊,你這是何苦呢?要是不送孩子們去參軍,現(xiàn)在也能兒孫繞膝了。”楊榮顯坐在門檻上說:“我不后悔。紅軍給了咱地,給了咱好日子,咱不能忘恩。孩子們是為了窮人打天下死的,值!”
1934年冬天,楊榮顯病倒了。他躺在土坯房里,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只有村里的老嫂子們輪流照顧他。彌留之際,他嘴里一直念叨著8個兒子的名字,說:“你們回來吧……爹想你們了……”
毛主席聽說了楊榮顯的事跡后,特意從繁忙的工作中抽時間去看他。毛主席坐在他的床邊,握著他的手說:“老大爺,您的兒子們都是英雄,我們不會忘了他們。您沒有兒子了,我就是您的兒子,我來給您送終?!?/strong>
楊榮顯渾濁的眼睛里閃過一絲光亮,可他已經(jīng)說不出話了,只是輕輕握了握毛主席的手,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一直到了今天,“八子從軍”的事跡也都在流傳,相信未來也會永遠流傳下去,楊榮顯和他的孩子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世銘記并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