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作家出版社,發(fā)現(xiàn)更多文學(xué)好書
*本文轉(zhuǎn)自《中國青年作家報》,作者張霜霜
在陜西文學(xué)界的一批文人里,陳彥憑借特有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構(gòu)筑起一個鮮活的文學(xué)空間。早前我有幸拜讀了他的多部作品,他擅長從平凡人物的生活中挖掘出扣人心弦的力量,不管是《星空與半棵樹》里面執(zhí)著堅守的安北斗,《裝臺》內(nèi)踏實勤勉的順子,還是《西京故事》里懷揣著夢想的甲秀,這些鮮活逼真的人物,都在自己那片人生舞臺上,憑汗水和執(zhí)著譜寫出別樣的篇章。
論及陳彥的“舞臺三部曲”,《主角》無疑是其中相當閃亮的典范。翻開此書,我被憶秦娥那起伏的命運深深吸引,被她的經(jīng)歷勾動心緒。這本多達900頁的長篇小說,我一氣呵成讀完,直覺得暢快淋漓。
《主角》
陳 彥 著
作家出版社
《主角》以秦腔藝術(shù)為背景,展現(xiàn)了憶秦娥的不同人生階段。她的成名之途被被動與無奈所填滿,生活的壓力把她推上了秦腔之路。得益于舅舅、胡彩香等人的扶持,她成了劇團里的核心人物。在處理婚姻、孩子方面,她又好似被命運推著往前奔。然而奇特的是,越不去追逐聲名,她在舞臺上的光彩愈發(fā)奪目,就算步入了50多歲,她依舊是舞臺上的標桿。
故事的上半場是奮斗場,是成角場。角是什么?角是那個把自己架到火上烤的人啊!不苦不累不成角兒,不傷不悲不成角兒,不患不難不成角兒,不煎不熬不成角兒,不屈不辱不成角兒,不容不忍不成角兒。主角憶秦娥穿著鄉(xiāng)親們送的回力鞋,跟著敲鼓的舅舅來到劇團,忍著他人的譏笑、廖師傅的戲謔,把灶房當作練功房,默默扎下了功夫。這個傻里傻氣、令人心疼的小丫頭,憑著一股執(zhí)拗勁兒,硬是扭轉(zhuǎn)了命運。
陳彥筆下人物的奮斗精神也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jīng)的奮斗歲月。求學(xué)時期,我家境貧寒,初一那年,父親花50元給我買了輛舊自行車上下學(xué)。真是應(yīng)了那句“便宜沒好貨”,這輛自行車雖讓我倍加愛惜,但因早已破舊不堪,基本3天一小修,5天一大修。
陜西人藝話劇《主角》劇照
記得一次,我剛把破舊的自行車停在家門口,恰好被一位總愛譏笑我家的鄰居爺爺撞見。他嘲諷道:“這家人啊,一個個都傻得要命!買個這破車能給孩子騎個啥,就跟種地似的,出不了啥好苗!”正值青春期的我聽到這番嘲笑,頓時火冒三丈,沖出大門就要和他爭辯。對門大娘趕忙把我叫到身邊,緊緊拉住我的手說:“孩兒啊,我知道你委屈,但可不能沖動做傻事,毀了自己的前途。爭口氣,考上一中,將來讀大學(xué),咱也揚眉吐氣!別看咱家窮,我看你準行!”聽了大娘的話,我強忍淚水,把怒氣咽了回去。后來我讀了大學(xué),又考取教師編制,恰似青娥一般,在默默耕耘中扎根成長?。?/p>
是啊,師傅秦八娃說了:“能享受多大的贊美,就要能經(jīng)受多大的詆毀。同樣,能經(jīng)受住多大的詆毀,你也就能享受多大的贊美。你要風(fēng)里能來得,雨里能去得,眼里能揉沙子,心上能插刀子,才能把事干大、干成器了!”
故事的下半場則是名利場。正如書中所言:“自古以來,只要有戲班子,就安寧不了。自己人攪,社會上愛戲的、捧角兒的、盯旦角、盯生角的,也都會跟著攪。反正不攪出一些事來,就不叫戲班子,就不叫名利場?!睉浨囟鹨淮斡忠淮伪煌频轿枧_中央,被推上劇團的風(fēng)口浪尖,她一直惴惴不安,直到舞臺轟然坍塌,招致血光之災(zāi)。憶秦娥于噩夢中來到陰曹地府,第一個參觀現(xiàn)場凌空吊下四個字:“虛名莫求”。那些紅綠本本,金杯,銀杯,銅杯,鋼杯,瓷杯,玻璃杯,各種榮譽你盡管拿,總有背不動的時候。你的腳下,就有一群餓得快要發(fā)瘋的野豬,正等著你一腳踏空呢!讀罷此處,我不禁為憶秦娥捏了一把汗,秦娥雖非主動求得名聲,卻因此獲得頂尖贊譽,老天指不定在哪兒算計著她呢。
果不其然,第一任老公劉紅兵的背叛給了她命運當頭一擊,兒子查出智力障礙更是在她心頭插上了把尖刀。命運如同手中的蘋果,越是光鮮亮麗,越容易被蟲蛀,也就越容易被厄運侵蝕。
陜西人藝話劇《主角》劇照
小說中幾個老藝人形象鮮明,無論是鼓癡胡三元,還是劇癡秦八娃,或是存字輩老藝人,他們對秦腔藝術(shù)有著純粹的執(zhí)著和熱愛。世間越是急功近利卻求而不得,唯有純粹才能最終成事。純粹是不為登臺,不為炫技,不因誰監(jiān)督,更不為爭名圖利,只為獨處時點燈熬油也要享受秦腔那一份怡然自得的樂趣。在逆境中,他們蟄伏;重新回歸戲曲時,堅持自我,不向時代妥協(xié),堅定追求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純凈。恰如舅舅胡三元,一天到晚掄起鼓槌,擊打爆響的板鼓,才覺得活得有滋有味、有勁兒。那是一種珍愛,一種習(xí)慣,一種稟性,更是一種生命的指望與信念。
印象中,戲曲一直是爺爺奶奶輩的心頭好。每逢周末電視上的戲曲節(jié)目播出,爺爺總要叼起煙躺在沙發(fā)上,看得目不轉(zhuǎn)睛,雷打不動,那表情神態(tài)仿佛已置身人間仙境。如今這代年輕人,似乎很少有人能像他們一樣靜下心來聽戲了。而在《主角》中,秦腔不僅是藝術(shù)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精神的象征。從《楊排風(fēng)》到《游西湖》,憶秦娥一曲曲,一調(diào)調(diào),唱盡了秦腔的雄渾,也唱盡了生命的悲歡離合,令我這個曾經(jīng)對戲曲敬而遠之的后輩,如今每在公園里聽到戲曲,也要好奇地往前湊一湊駐足聆聽。
讀罷《主角》,無論是人生上半場艱辛的爬坡,還是下半場看淡名利,抑或是老一輩藝人對藝術(shù)的無比虔誠,都令我深受觸動。正處于人生的爬坡上行階段的我,也要在人生舞臺上,努力唱出屬于自己的“秦腔”。
作家出版社推薦
內(nèi)容來源:中國青年作家報
作者:張霜霜
圖片來源:陜西人民藝術(shù)劇院微信公眾號
往期回顧,點擊關(guān)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chuàng)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