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很很躁日日躁麻豆,精品人妻无码,制服丝袜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網(wǎng)易首頁 > 網(wǎng)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張榮榮: 北京我的故鄉(xiāng), 華盛頓我的家

0
分享至




張榮榮,1985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tǒng)計系統(tǒng)計專業(yè),分配到國家統(tǒng)計局工作。1989年赴美國參加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資助項目?,F(xiàn)為美國注冊會計師(CPA),企業(yè)財務總監(jiān)。

原題

北京我的故鄉(xiāng),

華盛頓我的家

作者 :張榮榮

偉大作家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睂Υ?,我深有同感。

我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童年和少年十余年,正是中國老百姓經(jīng)歷艱難困苦的時期。

然而,幸運的是,我又恰逢中國發(fā)生巨變的年代。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1981年,我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如果我早出生幾年,人生或許會是另一條軌跡:我大抵會去上山下鄉(xiāng),走進大學課堂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1981年中國人民大學

1978年以后,中國人又真正有機會走向世界。而我也有幸跨出那扇新開放的大門,來到了美國。

回望這一切,看似偶然,實則是時代的饋贈。

我的根與我的離別

2024年10月,疫情后的第五個年頭,我再次踏上北京的土地。下飛機的那一刻,一種從未有過的情緒涌上心頭——這是我第一次回到北京,卻沒有父母在等待我。母親于2020年離世,父親早在2010年離開了我。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沒有父母的北京,已不再是“家”了。曾經(jīng)的家鄉(xiāng),已悄然成了故鄉(xiāng)。

轉(zhuǎn)念一想,從1989年8月,我離開了家鄉(xiāng)——中國首都北京,踏上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航班,一晃,35年過去了。這期間,我曾多次回北京看望父母、探訪朋友,但我在美國生活的時間,已遠遠超過在北京的歲月,我的家早已是美國了。



1984年中國人民大學

曾幾何時,北京是我的根,是我無可替代的歸屬。父母的離去,讓這座城多了一份空落。然而,那些深藏心底的人與事,仍讓我念念不忘。站在熟悉的街頭,看著車水馬龍,聽著耳畔流淌的北京話,我仿佛被時光帶回到屬于我的60至80年代——那是一段充滿愛和難忘的童年與青春。

我的童年時代

我出生在北京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家住在北京西郊公主墳的軍隊大院。父親是軍人,母親是老師,我還有一個姐姐。在當時,我們家算是個不愁吃穿的知識分子家庭。

嬰幼兒時期,我經(jīng)歷了食物的緊缺,即便在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部隊大院,每天也只能分到一瓶牛奶,遠遠不夠吃。那時的我又黑又瘦,愛哭,抱去看醫(yī)生也查不出病因。直到兩歲上了幼兒園,能吃主食后,才慢慢胖起來。可以說我出生后最初一兩年幾乎是在半饑餓中度過。



1971在北京

我上小學那會兒正趕上“鬧革命”的喧囂,老實說,除了幾件印象特別深的大事,其他的童年細節(jié)我是蠻模糊的。只是清楚的記得自己那時候很開心,沒有什么壓力,性格也就是單純、隨和。北京當時的生活條件是全國最好的,除了周日,其余時間我們都在部隊機關食堂吃飯。食堂的菜分甲乙丙丁幾檔,媽媽總是說我和姐姐正長身體,不能省著吃,多數(shù)時候都讓我們自由選擇。有時嘴饞了,我會偷吃家里一個松花蛋,或者舀勺芝麻醬蘸點白糖,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

媽媽的辦公室離西單絨線胡同的四川飯店不遠,有時周末她會帶回一盒擔擔面、紅油抄手或魚香肉絲,她還喜歡去西單菜市場買“素食錦”和油燜筍罐頭為我們打個牙祭。偶爾,她會買一塊我喜歡吃的威化巧克力——兩毛五一塊,那已經(jīng)算很奢侈的享受了。

爸爸特別愛吃甜食,家里總是少不了北京稻香村的江米條、芝麻醬威化餅干,或者蛋糕一類的小零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帶我去東安市場(20多年前拆了)的一家小甜食店,那里的奶油炸糕外皮酥脆,一口咬下去,燙嘴又香甜,再配上一碗濃稠的紅豆粥,真是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味道。幾十年過去了,再也吃不到當年的感覺。

有時候我吃膩了食堂的飯,爸爸就會給我煎個雞蛋,把蔥花、香油、醬油、鎮(zhèn)江香醋先放在碗底,再舀上滾燙的面湯和細掛面——拌開以后,香氣撲鼻,那股蔥香混著醋味直鉆鼻子。這一碗陽春面,成了我最深的味覺記憶。后來我兒子也愛上了我做的陽春面,我會跟他說:“這是公公當年做給媽媽的?!?/p>

1971年春節(jié)后,姐姐參軍離家,我們知道至少要三年都不能和姐姐見面。臨行前,媽媽帶我和姐姐去前門飯店吃烤鴨——那是我第一次吃烤鴨,我清楚的記得我們?nèi)顺粤税胫?,花?元。那年的北京街頭行人稀少,空氣清冷。 那頓飯雖美味,卻帶著淡淡的離愁。



1985畢業(yè)前留影

那年“五一”,媽媽帶我去天安門廣場看煙火。夜空中綻開的焰花,至今還印在我腦海里。沒過多久,因為父親工作調(diào)動,我們要搬到西安去了。那陣子,軍隊大院的朋友和鄰居不斷被派往各地,或者下放到“五七干?!保瑹狒[漸漸散去,我也早早學會了適應離別。

記得我一個好朋友的爸爸被打倒,她們母女要去干校。臨走時,她和媽媽坐在汽車里,隔著玻璃朝我揮手告別,我站在車下,依依不舍地看著她們離去——那一幕,真像電影里的慢鏡頭。

所以當我要離開北京時,也沒有太多的不舍??墒钱斄熊嚲従忛_動的那一刻,我的眼淚還是一下子涌了出來——原來,所有的不舍一直都藏在心底。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離別的重量。

北京——故地重游

2024年10月,北京的秋天依舊天高氣爽。我坐上1號地鐵前往南池子。車廂的轟鳴聲把我一下帶回到1971年——北京地鐵通車后一年多,媽媽特意帶我從公主墳坐到木樨地去看外公。那時候覺得地鐵真新奇,真快。



2024年北京

走進中山公園,我又想起童年時和媽媽在“來今雨軒”餐館吃飯的情景。如今這里已經(jīng)變成茶館。魯迅當年常來此處,他還說過“這里的(冬菜)包子可以吃”。我忍不住買了一個熱氣騰騰的包子,咬開后,咸香的冬菜餡帶著一絲清爽的脆感,竟和記憶里的味道幾乎一模一樣。

再次回到北京,那些兒時的場景仿佛又回到眼前,不禁感嘆五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這些年北京的老地方、老味道,成了我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是離開越久、越遠,味道越濃;它像回憶一樣,會在我們的想象里越來越美。

古城西安——

我的少年時代

1971年,我隨父母搬到了西安一所軍隊高等院校。它坐落在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區(qū),距離市中心大約二十公里,背靠白鹿原,面臨灞河——正是陳忠實小說《白鹿原》的故事背景地。學院依山而建,整整四層臺階式布局,軍營的綠樹花叢和樓房錯落有致,環(huán)境的確宜人。周圍是毛西公社的一片片農(nóng)田。很多年后看電視劇《父母愛情》,覺得劇里的軍營生活,和當年西安軍隊院校的氣息特別像。

剛從北京搬到西安,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城市建設和生活水平差距很大。



1972年在西安

比如,我離開北京時,北京火車站已經(jīng)裝上了自動扶梯,而當時的西安火車站卻顯得十分簡陋。車站周圍公共汽車很少,父親只好叫來一輛人力三輪車,送我們?nèi)テ囌?。路程并不遠,那是我第一次坐人力三輪車。車夫年紀不小,我當時心里覺得很不好意思,好像自己讓他受了累。那一刻的別扭和不自在讓我印象極深。多年以后再回想,我才真正體會到,其實那是我看到體力勞動背后的辛苦與沉重,也因此從心底生出對他們的尊敬。

再比如在北京時,我家已經(jīng)用上了煤氣罐;到了西安,又回到燒蜂窩煤爐子的年代。80后的城市孩子可能壓根不知道蜂窩煤是什么——一塊塊黑色的圓煤磚上打著孔,燒起來嗆得滿屋灰,在我記憶里,以前的廚房都是黑漆漆的。最麻煩的是每兩個月得自己去煤廠買煤。每次都是父親拉著一輛平板車裝上百八十塊煤,我在后面幫著推。到家后,先把煤卸在樓下,再一點點搬到樓上。這活基本上是父親干,我只是拿著一個小臉盆,一次裝五六塊,爬兩趟樓梯就氣喘吁吁。這算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做“體力勞動”。

至于學校,更是北京與西安的現(xiàn)實對比。在北京,小學生人手一張課桌一把椅子,上課時老師要求“坐端正”還有靠背可以依著。而西安的小學條件簡陋,教室里全是木凳子,沒有靠背。“坐直”意味著全節(jié)課都得靠腰部和腿的力量硬撐著,屁股都坐酸了。

還有一件事,和北京比,讓我對西安的冬天刻骨銘心——那就是沒有暖氣。當時有個規(guī)定:淮河以南冬天不供暖。結果就是,哪怕在小學生的教室里,冬天也得靠自己硬扛寒冷。

1972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得了凍瘡。我的雙手腫得像兩個發(fā)面饅頭,紅得發(fā)亮,又癢又疼。媽媽帶我去看醫(yī)生,開了一管凍瘡膏。抹在手上涼涼的,接著就用紗布一圈圈纏好。晚上在媽媽機關宿舍,手伸到爐子邊烤,受熱后癢和痛交織著,非常的難受。

飲食上的差別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在北京,烤紅薯是街頭的香甜小吃,可到了西安才知道,70%的口糧都是粗糧——玉米面發(fā)糕(北京有玉米面窩頭,但是我很少吃)紅薯輪番吃??杉t薯吃了一個月后,一看見就打怵。



1977年在西安家中

我父母都是南方人,家里一直習慣吃米飯,可西安卻是個以面食為主的地方。1972到1973年間,我轉(zhuǎn)到西安市里上小學,和媽媽在市里生活,每天跟著她在機關食堂吃飯。印象最深的是食堂里有個劉師傅,他特別會做面食。也正是在那段時間,我學會了吃旗花面、臊子面、油潑面,還有饸饹面(玉米面做的)。劉師傅做的涼拌菜——熗蓮花白、拌芹菜,以及他的燒茄子,真的是好吃死了。

漸漸地我慢慢喜歡上西安的面食,體會到了不同的生活樂趣。我常自豪地說自己是愛吃面食的南方人。其實,小孩子的適應力很強。雖然當時西安的條件比北京差得多,但沒多久我就喜歡上了這里。結識了一群新朋友,每天在院子里、河邊、田野里瘋跑打鬧——吃的、住的、用的都能將就,對小孩來說,能玩得痛快才是最重要的。

1974年“黃帥日記事件”之后,學校里更是教不了什么知識了。我就跟著爸爸同事的孩子一起玩無線電。他比我大幾歲,懂得多,帶著我鼓搗出多管的半導體收音機。我們院校里有個無線電系,同學的父親熱心地給我們指點,教我們看電路圖、裝機、調(diào)試。對當時的我來說,能讓收音機響起來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甚至還夢想著將來做一名工程師。



1983年在西安與父親

現(xiàn)在想起來,從北京搬到西安,生活條件雖然一下子下降了,但也讓我接觸到了許多在北京大城市完全碰不到的事情。比如第一次學著做飯——記得有一次在同學家,看見她蒸饅頭時特意留下一小塊面。我好奇地問:“這干嘛用的?”她笑著說:“這是下次發(fā)面用的起子。”后來,我和爸爸也自己在家發(fā)面蒸饅頭,那股面香到現(xiàn)在都記得。

也是在西安,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農(nóng)村的生活。每年6月,老師會帶我們到附近的公社,幫農(nóng)民拾麥穗、撿玉米。炎炎夏日里,我看著農(nóng)民在田間忙碌,為著一年的豐收揮汗如雨,那種踏實與辛苦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我在西安生活了整整十年,那也是我成長中最重要的十年。那段日子就像一本活生生的“生活教科書”,讓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勞動的辛苦與樂趣,也讓我學會了珍惜每一口飯、每一件物。更讓我逐漸懂得,你的所謂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蛟S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后來的人生路上,我才能更快適應環(huán)境,也更能在變化和挑戰(zhàn)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古城南京——

承載父輩的夢想與往事

1989年,出國前的幾個月,我在南京航空學院接受英語培訓,為赴美做準備。除了北京和西安,南京是我居住過時間最長的一座城市。濕潤的空氣、梧桐掩映下的石板路,還有江南獨有的沉靜氣質(zhì),這些印象一直伴隨著我。



1988年出國前

南京對我還有一層特別的意義——它是父親的大學城。父親是四川人,1945年在重慶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外語系??箲?zhàn)勝利后,學校隨國民政府遷回南京。

父親對南京始終有著一份深情。他常?;貞浧鹪谛@里的日子:圖書館的靜謐、教授的淵博、同窗的純真以及校園的自由氛圍。他常說,自己能讀完大學,全靠政府補貼和在圖書館里勤工儉學。中央大學,是父親一生中驕傲的記憶;1949年在解放軍南京軍管會外事處安排下前往北京時,他在日記中寫道:“親愛的解放了的南京,我們再見 !”而南京,也因此成了我心底始終揮之不去的一份情結。

多年以后,當我在南京學習時,心里曾產(chǎn)生出一種奇妙的感覺——仿佛父親的青春氣息依舊在這座城的角落里流淌。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與他跨越時空短暫相遇。

南京對我還有一段別樣的故事。1946年,我的大姨大姨夫帶著曉延表哥從重慶紅巖村撤離,赴南京參加國共談判。途中,大姨不幸犧牲。后來,大姨夫帶著曉延住在南京梅園新村,繼續(xù)他的工作。媽媽曾跟我說過,當年她是打算去南京投奔她大姐,如果成行,或許她就會留在南京。那樣一來,1949年她就不會跟隨外公到北京,更不會在那里遇見爸爸。想起這些,總覺得命運的安排真是奇妙——如果沒有當年的輾轉(zhuǎn),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2024年在南京

2024年10月,我特意來到南京參觀了梅園新村紀念館。在那片靜謐的院落里,我仿佛觸摸到了那個風云激蕩年代留下的溫度與痕跡。重返南京的日子里,我像是循著記憶的軌跡,在一處處承載親情與故事的地方徘徊。這不僅是一段探訪的行程,也是一次重溫往昔的旅程。

華盛頓——

初期的沖擊與尋找歸屬


改革開放為我們打開了另外一種視野,也讓我們對外界有著很強的憧憬和追求。1989年,我隨著那股出國浪潮來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那時我以為自己只是趕上了出國的“末班車”,沒有想到此后的三十年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如今回頭看,我也算得上是“老華僑”了。當然,我不是倚老賣老,只是想說說初到美國的感受。

剛到美國時,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中美在價值觀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就像隔著一條大河。比如國內(nèi)不敢想的寬敞房子、私家車,在這里卻隨處可見,物質(zhì)很豐富,選擇也極多,市場之繁華,令人目不暇接。第一次看到《華盛頓郵報》,厚厚十幾版,內(nèi)容量幾乎是媽媽訂的《光明日報》十天的總和,讓我瞠目結舌。

很讓我吃驚的是街上幾乎聽不到喇叭聲,車再多,大家都禮貌謙讓,遵守交通規(guī)則。郵局、政府部門,超市的工作人員和收銀員總是面帶微笑,態(tài)度和善。價值觀上,我們從小接受的是集體主義和服從大局,而美國則更強調(diào)個人發(fā)展和能力表現(xiàn)。

在美國,我感受到一種自信和包容的社會氛圍,這一切既新鮮又震撼,讓人很難不被吸引。



1990年$2000第一輛舊車

音樂人蘇來在1980年寫過一首歌《浮云游子》,我很喜歡。歌詞簡單質(zhì)樸,卻唱出了我的心聲:

浮云一樣的游子,

行囊裝滿了鄉(xiāng)愁

雖然努力往前走,

鄉(xiāng)愁一樣入夢中。

剛到美國時,文化沖擊(culture shock)和新鮮感我其實適應得挺快。 真正難的則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抬起頭看著美國的星空,心里涌上的是思念、孤寂與迷茫。 那種感覺安安靜靜,卻無處不在,像空氣一樣把人緊緊裹住。同時,我們又都有一種到底落地能不能生根的糾結。但答案其實早就明白——不管怎樣,都要生根。

有時我會想起十多年前初到西安的情景。那時我是從生活條件好的北京,搬到相對艱苦的環(huán)境里。但我有新朋友、有新天地,心里很快樂。而這一次恰恰相反——來到生活條件更優(yōu)越的美國,可精神上卻感到孤獨與失落。

其實這種感覺很正常。在北京,大學畢業(yè)后,我有一份穩(wěn)定的政府工作和收入。雖然工資不高,但日子安穩(wěn),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條件在當時也算體面??傻搅嗣绹磺卸疾煌?,最讓人難以適應的,是那種社會地位的落差——在國內(nèi)被視為白領階層,而在這里,語言不通,讓我不得不從最基礎的崗位重新開始。那種無助的感覺,讓我忍不住在心里吶喊:“蒼天啊,大地呀,幫幫我!”

后來我漸漸明白,在美國生活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艱難,當初那種落差感其實是多余的。說實話,那時的痛苦有一部分是來自內(nèi)心的虛榮和優(yōu)越感——覺得自己受過良好教育,來自大城市,有些放不下架子,也怕被人瞧不起。但是這里更看重的是你的努力和能力,而不是你的社會地位、文憑,家庭出身,或是你來自城市的大小。美國社會的平等,往往體現(xiàn)在一些細節(jié)里:大家排隊時一視同仁,工作場合人人直呼其名,在日常交往中,很少有人會用“背景”去衡量你。只要肯付出和奮斗,就有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也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生活。

畢竟我還年輕,年輕人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就是天不怕地不怕。那個時候在我心里一個詞叫:希望。就像張雨生唱的那樣:“我的未來不是夢?!彪m然我很窮,但我很努力,別人能做到的,為什么我不能 ?

正是這種境遇,也讓我懂得,真正的歸屬感不是來自外部環(huán)境,而是從自己一步步扎根開始。慢慢地,我在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慢慢扎下了根。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

36年前的美國,的確是張開雙臂歡迎了我這個初來乍到的中國女孩。

1990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韓國婦女Ms.Oh開的洗衣店。那天,我鼓起勇氣走進店里,對她說我想在這里打工。她看了一眼我的手,笑著說:“孩子,我覺得你不是干體力活的人,這活對你不合適。”于是,她安排我坐在前臺開票,時薪只有6美元。

后來她告訴我,她很理解我的處境。原來在韓國,她曾是一名中學老師。然而來到美國,因為語言障礙,她無法繼續(xù)當老師,在朋友的幫助下買下了這家洗衣店。每天早上七點開門,晚上七八點才能關門,辛苦而忙碌,但生意不錯??恐@份工作,她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撫養(yǎng)大,并且都送進了大學。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她酷愛打高爾夫球,每周只休息一天——星期天。這一天,她一定會去打球。在我之前的認知里,高爾夫是“有錢人的運動”,而Ms.Oh讓我看到,在美國,只要你努力工作、認真賺錢,就有機會享受屬于自己的快樂。她讓我明白,體力勞動者并不等于生活單調(diào)、只能辛苦度日;反而,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那段時間,我不僅學會了工作上的技能,更學到了一種面對生活的精神:不管條件怎樣,都不要忘了為自己留一份熱愛。

我在洗衣店的工作是接單、結賬,招呼來來往往的顧客。那時我也在學校注冊學習會計,沒顧客的時候,我就打開書本學習。美國顧客都很友好,每次送衣服或取衣服時,總會和我閑聊幾句。當他們知道我是剛來美國時,都會說“Welcome to America(歡迎來美國)”,這讓我心里非常感動。

有一次,一位顧客看到我的教科書后問:“你在讀書嗎?”我回答:“是的,我還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彼⒖陶f:“我認識一個學會計的人,也許可以幫你,你去試一試?!本褪沁@一句話,為我打開了職業(yè)生涯的大門。我順利找到第二份正式的辦公室工作,從此踏上了我的職業(yè)生涯。

現(xiàn)在回想,路始終要自己走。如果沒有那份洗衣店的工作,就不會有我的第二份工作,更不會有后來在會計領域的30余年。

我在美國的第二份工作

1992年我的第一份專業(yè)工作是一名初級會計。在我看來,工作不忙也不困難,我都能很快做完所有工作,并得到了老板的賞識。有一段時間,部門里有人辭職,空出了職位,我毫不猶豫地自告奮勇對老板說:“我可以做?!?于是,我一個人承擔起兩個人的工作。

為了更好地勝任工作,我決定參加美國注冊會計師(CPA)考試。這是一項非常嚴苛的考試,對我來說很不容易:第一,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的是統(tǒng)計,沒有什么會計基礎,很多知識需要從零補起。等二,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真正能用來學習的時間只有晚上和周末。備考期間,我?guī)缀鯖]有娛樂和休閑的時間——逛街、朋友聚會都是奢求。第三,我是一個害怕或不會考試的人。當年考大學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所以每次面對厚厚的教材和復雜的題目,我都感到壓力山大,甚至有想放棄的念頭。



1994年第二個工作時期

但我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一年多的努力后,終于通過了考試,拿到了CPA執(zhí)照。那份成就感,也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努力從來不會辜負人。

正是憑著這樣的努力,在短短兩三年內(nèi),我不僅掌握了公司會計的整套業(yè)務,還很快在1995年升任會計部經(jīng)理。這是我在美國職業(yè)生涯中邁出的關鍵一步。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最初的信念——靠自己的努力,就能走得更遠。

我始終記得一個道理:逆境中善待自己,順境中善待別人。當我在美國的工作與生活逐漸安定后的這些年里,我因工作之便,幫助提攜過一些初到美國的年輕人——他們和當年的我一樣,滿懷憧憬卻萬事開頭難。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如今他們已經(jīng)在各自的崗位上站穩(wěn)腳跟,走出了更廣闊的天地,而我心中充滿欣慰?;蛟S,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把自己曾經(jīng)領受過的善意與理解,悄然傳遞下去。

這些年,我也接受過太多人的善意與幫助——無論是洗衣店的小老板,還是億萬身家的大老板。面對這些恩惠,我常覺得自己無以為報,心懷愧疚,卻也因此更加懂得感恩。

華盛頓——

找到家的感覺


1995年12月,在我來到美國的第6個年頭,我拿到了新房子的鑰匙。那一刻,我站在空蕩蕩的客廳里,卻感覺心里充滿了溫暖和踏實。二戰(zhàn)后美國“郊區(qū)化”浪潮中,擁有房子幾乎成了中產(chǎn)階級的象征——穩(wěn)定工作、房子、車子、孩子,就是典型的“美國夢”。在美國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不僅意味著我在異國扎下了根,也象征著浮云游子終于有了歸處。

這些年里,我見證了全球化和通信技術的飛躍。剛到美國時,和家人的聯(lián)系主要靠信件,每個月都盼著父母的回信。信封上那一行行熟悉的字跡,仿佛能帶來家鄉(xiāng)的氣息。后來,國際長途電話的價格從一分鐘3美元降到了10美分,我能隨時打電話回家。聽到電話那頭父母熟悉的聲音,雖然相隔萬里,天涯海角,卻仿佛近在咫尺。

1990年初到美國時,我看過一部電影——《漂亮女人》(Pretty Woman)。當時只覺得那是一出灰姑娘的愛情童話,純粹看個熱鬧。誰能想到,后來我的部分工作竟與片中男主角頗為相似——都是買賣公司、促成交易的事。那些年,我一筆筆完成交易,也在一次次實踐中不斷增長知識、積累經(jīng)驗。如今再回看那部電影,才明白當年的我是多么稚嫩,卻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職業(yè)能力的成長與蛻變。

我是一個非常直爽,非常樂觀,非常努力的人,別的方面不曉得我還怎么樣夸自己。剛到美國時,我只是一個懷揣夢想、英語說得磕磕絆絆的新移民;今天的我,能夠帶領團隊,在會議室里從容與同事和客戶對話,獨立應對復雜的財務事務。作為公司高層管理團隊的一員,每年的年會上,當我看到自己是唯一的少數(shù)族裔女性時,心中既感慨也自豪。這份自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磨煉出來的。



2018年作者(左3)和團隊

如今我年過花甲,我的前老板依然聘請我加入他的新公司,繼續(xù)協(xié)助他發(fā)展業(yè)務。這個年齡還有人信任并倚重我,可謂老而彌狂,人生至此,別有一番滋味。

多年在外,我漸漸明白,“故鄉(xiāng)”和“家”意義。故鄉(xiāng),是我離開已久卻永遠牽掛的地方——北京,那是我生命最初的坐標,承載著童年的笑聲與青春的足跡。家,則是我長久生活、扎根安身的地方——華盛頓,這片土地給了我機會、快樂和家園。故鄉(xiāng),是記憶的溫度;家鄉(xiāng),是現(xiàn)實的歸宿。正因為有這兩份歸屬,我的人生才多了幾分厚度與溫暖。

我愛給予我生命的祖國,也愛給我機會建立美好家園的美利堅。

憑良心說,我也曾偶爾問自己:如果當年沒有出國,留在北京,我會過成什么樣的人生?雖然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回望這種“假如”,總會發(fā)現(xiàn)——每一條路都有它的得與失。真正重要的,是你走過的這條路塑造了如今的你。世上沒有“絕對更好”的版本,只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風景。

今年8月,是我來到美國的第36個年頭。時光如潮,回憶洶涌。36年前,我踏上這片土地,帶著一股野蠻生長的勁頭,從零開始落地生根。是這里給了我夢想,也讓我一步步長出翅膀,自由飛翔。無論走多遠,我從未遺忘這一切。

從童年時代的北京,到人生下半場的華盛頓,60年的歲月既漫長,又短暫。



2023年在美國

回望走過的路,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時候,困難只是暫時的。身處其中時,日子似乎難熬漫長;如今回望,也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過程。

如果我因為資質(zhì)平平、競爭激烈,就不再努力,放棄考大學;

如果我因為在美國語言不通、工作難尋,就陷入自怨自艾;

如果我因為異國生活的不適應,就卷鋪蓋離開;

如果我因為太難太累,就半途而廢,放下CPA考試….

如果在任何一個遇見困難的時候選擇放棄,那么,我就不會是如今的我。

所謂幸運,不過是因為更能堅持。

我是在最好的年歲,遇上了最好的時代,足矣。人生待我不薄——別人經(jīng)歷的滄桑與磨難,我沒有;別人承受的命運重負,我也未曾承受?;厥淄?,酸甜苦辣、得失成敗交織其中,卻都化為無數(shù)珍貴的記憶,深深刻在我的生命里。



張榮榮專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倪萍又說對了!央媒專訪66歲的遲蓬,只字不提當年黑幕卻句句力挺

倪萍又說對了!央媒專訪66歲的遲蓬,只字不提當年黑幕卻句句力挺

探長影視解說
2025-08-30 13:13:19
只剩下最后4公里登陸!臺海再發(fā)生激烈對峙!臺當局亂成一鍋粥

只剩下最后4公里登陸!臺海再發(fā)生激烈對峙!臺當局亂成一鍋粥

影史侃談
2025-08-28 07:22:26
AB懷二胎被強制抓娃娃!具俊曄卷款回棒子國?

AB懷二胎被強制抓娃娃!具俊曄卷款回棒子國?

八卦瘋叔
2025-08-30 10:40:01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重慶一干部任上被查!曾任榮昌區(qū)委書記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重慶一干部任上被查!曾任榮昌區(qū)委書記

極目新聞
2025-08-30 08:43:28
莫言:這個世界之所以一團糟,是因為錢被拿來愛了,人被拿來用了

莫言:這個世界之所以一團糟,是因為錢被拿來愛了,人被拿來用了

清風拂心
2025-08-30 11:15:03
成都車展被汽車自媒體吐槽“沒子彈就別打仗”!起因是不報差旅費

成都車展被汽車自媒體吐槽“沒子彈就別打仗”!起因是不報差旅費

火山詩話
2025-08-29 05:41:23
一醫(yī)生因熟人看病插隊被投訴!衛(wèi)健委:予以辭退

一醫(yī)生因熟人看病插隊被投訴!衛(wèi)健委:予以辭退

華醫(yī)網(wǎng)
2025-08-30 05:44:30
三只羊停播一年,瘋狂小楊哥眾徒弟如何“謀生”?

三只羊停播一年,瘋狂小楊哥眾徒弟如何“謀生”?

三言科技
2025-08-29 10:08:53
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小心出現(xiàn)4大癥狀,尤其是中老年人!

長期缺乏維生素B12,小心出現(xiàn)4大癥狀,尤其是中老年人!

袁醫(yī)生課堂
2025-08-30 08:28:35
人民大會堂設計壽命多久?周總理:不能少于350年,如今才用65年

人民大會堂設計壽命多久?周總理:不能少于350年,如今才用65年

抽象派大師
2025-08-29 03:40:25
泰總理被罷免重創(chuàng)西那瓦家族政治王朝 自豪泰黨宣稱獲足夠支持組閣

泰總理被罷免重創(chuàng)西那瓦家族政治王朝 自豪泰黨宣稱獲足夠支持組閣

一口娛樂
2025-08-30 12:21:51
泰晤士報點評:加納喬天賦和爭議并存,曼聯(lián)是否會后悔出售他

泰晤士報點評:加納喬天賦和爭議并存,曼聯(lián)是否會后悔出售他

直播吧
2025-08-30 13:24:19
79歲川普手背驚現(xiàn)“英女王去世前同款淤青”!網(wǎng)傳:他可能只剩6-8個月可活…

79歲川普手背驚現(xiàn)“英女王去世前同款淤青”!網(wǎng)傳:他可能只剩6-8個月可活…

最英國
2025-08-29 07:45:17
創(chuàng)歷史!21歲中國球員爆大冷,首進大滿貫32強,王欣瑜將被扣大分

創(chuàng)歷史!21歲中國球員爆大冷,首進大滿貫32強,王欣瑜將被扣大分

侃球熊弟
2025-08-30 00:13:31
湖南一身患絕癥老人多次猥褻女性未被處理?受害者家屬:其已被警方送入精神病醫(yī)院

湖南一身患絕癥老人多次猥褻女性未被處理?受害者家屬:其已被警方送入精神病醫(yī)院

大風新聞
2025-08-29 16:28:11
一代名帥隕落!穆里尼奧官宣下課,到中超也干不長,只會打嘴炮

一代名帥隕落!穆里尼奧官宣下課,到中超也干不長,只會打嘴炮

小金體壇大視野
2025-08-29 19:17:15
全紅嬋新家將開始二樓澆筑,全父騎車送瓜給工人消暑,談網(wǎng)友監(jiān)工:沒壓力,順其自然

全紅嬋新家將開始二樓澆筑,全父騎車送瓜給工人消暑,談網(wǎng)友監(jiān)工:沒壓力,順其自然

魯中晨報
2025-08-29 16:19:05
46歲女子每天3次性生活,堅持1年后,體檢結果讓醫(yī)生直呼:不可能

46歲女子每天3次性生活,堅持1年后,體檢結果讓醫(yī)生直呼:不可能

如煙若夢
2025-08-29 19:15:03
“穿內(nèi)衣逛迪士尼”在日本X登上熱搜,女網(wǎng)紅暴露著裝引爭議

“穿內(nèi)衣逛迪士尼”在日本X登上熱搜,女網(wǎng)紅暴露著裝引爭議

隨波蕩漾的漂流瓶
2025-08-29 17:10:08
iPhone 17價格曝光,標準版驚艷,Pro版真是坑!

iPhone 17價格曝光,標準版驚艷,Pro版真是坑!

科技數(shù)碼阿偉
2025-08-28 16:56:44
2025-08-30 14:12:49
霹靂炮 incentive-icons
霹靂炮
霹靂炮
2794文章數(shù) 902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法軍總參謀長:面對中美俄 歐洲可能淪為"桌上菜"

頭條要聞

法軍總參謀長:面對中美俄 歐洲可能淪為"桌上菜"

體育要聞

淘汰曼聯(lián)的英乙隊,仍然沒有忘記張恩華

娛樂要聞

鹿晗關曉彤七夕未同框 關系成謎猜不透

財經(jīng)要聞

美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關稅非法!

科技要聞

研發(fā)創(chuàng)下新高 華為上半年利潤為什么減少了

汽車要聞

售11.99萬元起 大眾全新凌渡L正式上市

態(tài)度原創(chuàng)

教育
親子
健康
本地
軍事航空

教育要聞

新東方澳大利亞教育之旅今日啟程!

親子要聞

社會興趣發(fā)展敏感期

精神科專家解答學習困難七大問題

本地新聞

換個城市過夏天 | 夏末狂歡,浪在阜新黃家溝!

軍事要聞

美國務院批準對烏新軍售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中文字幕人妻av12|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AV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观看|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视频55| 星奈爱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亚洲|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内地av在线|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蜜芽黄色无码| 亚洲欧洲AV系列天堂日产国码| 蜜臀在线精品| 黄色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在线| av天堂官网| wwwyoujizz亚洲视频| 国产囗交口爆在线视频480|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美女18黄 | 久久九东北老熟女|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免费看| 18AV在线发布| 白又丰满大屁股bbbbb| 国产综合久久99久久| 国产精品交换激情|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喷潮| 精品自拍88av| 日美韩制服诱惑av日美韩产| 老鸭窝视频在线观看| avtt 国产|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女邻居丰满的奶水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老熟妇口爆吞精| 六月婷婷久综合| 日韩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美景之屋| 性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与禽性视频77777| 窝窝午夜理论片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