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承乾被立為太子,小時候還好,長大后就只知道打獵玩樂不愛學(xué)習(xí)。左庶子于志寧、右庶子孔穎達(dá)、張玄素等人多次勸諫,他不但不聽反而記恨。
于志寧為母親守喪期間,聽說太子大興土木妨礙農(nóng)事,又愛聽靡靡之音,寵信太監(jiān)、親近女色,就上書極力勸諫,一再嘮叨,惹得太子咬牙切齒,差點(diǎn)要和他勢不兩立,暗中派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去行刺。
兩人潛入于志寧家,見他穿著孝服睡草席枕土塊,不忍下殺手,回報太子說沒機(jī)會下手,以后再說。太子也只好暫時作罷,但更加放縱。
魏王李泰有心爭太子位,趁太子失德,招攬文人著書立說,還搜集古今地理資料編成《括地志》獻(xiàn)給太宗。
太宗見這本書考證詳細(xì),非常高興,給他的月錢居然超過了太子。諫議大夫褚遂良上書勸阻,太宗反而誤會了,以為是太子月錢太少,下詔說太子用國庫的錢不必限制。
太子接到詔書喜出望外,當(dāng)然大手大腳隨便花。
這時張玄素已調(diào)任右庶子,上書痛勸太子說:“以前周武帝平定山東,隋文帝統(tǒng)一江南,勤儉愛民都是好皇帝,但兒子不肖最終亡國?;噬虾湍仁歉缸佑株P(guān)乎國家,您用錢不加限制,恩旨發(fā)出不到六十天,您支出已超過七萬,奢侈到極點(diǎn)。何況正直的臣子不在身邊,奸邪小人卻混進(jìn)深宮。外面都看到這些失誤,宮里私下的勾當(dāng)更數(shù)不清。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您居安思危,一天比一天謹(jǐn)慎,節(jié)儉開支養(yǎng)成美德,那就萬幸了!”
張玄素上了諫書,希望太子回心轉(zhuǎn)意,沒想到第二天早朝經(jīng)過東宮門外時,突然有個穿短衣便帽的人沖過來,掄起大馬鞭就照他腦袋打來。
張玄素急忙閃躲,鞭子偏了一點(diǎn)還是打得他頭破血流,大叫一聲暈倒在地。大臣們聞聲來救,好不容易弄醒他,兇手早跑沒影了。
您想想,皇宮禁地哪來的暴徒?就算有,一發(fā)現(xiàn)也該插翅難飛,偏偏這次讓他溜了,明擺著是東宮派來的,容易藏匿啊。
張玄素沒法上朝,被抬回家治了好幾天才能動,知道自己因勸諫惹禍,也無處申冤,只好自認(rèn)倒霉算了。
這時魏征老了,經(jīng)常生病,但太宗還是常寫手詔讓他進(jìn)諫。魏征不忘盡忠,依舊直言不諱。褚遂良奏說太子和諸王名分要定清楚,請趕緊整頓,太宗就對褚遂良說:“現(xiàn)在群臣里最忠直的,沒人比得上魏征,我讓他去輔佐太子培養(yǎng)德行,不負(fù)眾望?!毕略t讓魏征當(dāng)太子太師。
魏征推說有病堅(jiān)決辭謝,太宗親寫詔書安慰說:“周幽王、晉獻(xiàn)公廢嫡立庶搞得國家危亡,漢高祖差點(diǎn)廢太子,靠張良出策,請出商山四皓才保住。您就像四皓之一,別推辭了!就算病沒好也可以躺著輔導(dǎo)太子,讓我放心點(diǎn)?!?/p>
這話說得懇切,魏征沒法再推,勉強(qiáng)接了職??上昀象w衰死期將近,漸漸臥床不起生命垂危。
太宗多次賜藥膳,還派中郎將住他家每天匯報病情,并親自探視好幾次,還聊國事,有一次帶著小女兒衡山公主到魏征床前,指著公主說:“這女兒要嫁給你兒子叔玉,你能起來看看兒媳嗎?”
魏征起不來,流淚謝恩,太宗也哭了。帶女兒回宮后晚上做夢,恍惚見魏征來上朝告別。醒來覺得不是好兆,天亮就有人報魏征去世了,急忙洗漱駕車去吊唁,親自看入殮,撫棺告別失聲痛哭。
回宮后讓太子在西華堂舉哀,命文武百官都去吊喪,賜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魏征妻子裴氏說:“魏征一向節(jié)儉,現(xiàn)在用羽儀下葬不合他本意。”推辭不受,只用布車運(yùn)棺下葬。能有這樣的賢妻,真是難得。
太宗賜謚號文貞,追贈司空兼相州都督,下葬時登苑西樓望哭盡哀。親自撰寫碑文并書寫,常對侍臣說:“用銅當(dāng)鏡子可以整理衣冠;用歷史當(dāng)鏡子可以知興衰;用人當(dāng)鏡子可以明得失。魏征死了,我少了一面鏡子?!?/p>
魏征相貌平常但有膽識,每次冒犯勸諫,即使太宗大怒也面不改色,太宗也往往消氣,曾說魏征看似疏慢,只有我見得到他的嫵媚,所以多數(shù)意見都采納。
魏征死后,太宗一直想念,命在凌煙閣畫功臣像共二十四人,魏征排第四。名單如下: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jǐn)、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這二十四人中,杜如晦、魏征、段志玄、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公謹(jǐn)、虞世南、劉政會、秦叔寶十一人已去世,其余還活著。
其中侯君集滅高昌后反而被查辦,雖然最終沒事,但心中不滿。恰巧鄖國公張亮任洛州都督,侯君集餞行時趁沒別人假裝喝醉瞪眼說:“你為什么排擠我?”
張亮笑答:“我哪排擠你?怕是您排擠我吧?”
侯君集憤憤說:“我平定一國反而惹皇上生氣,怎么還能排擠你?”
接著挽袖子起座說:“和你交好多年,既然意氣相投不愿排擠我,我不妨實(shí)話告訴你:古人說‘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F(xiàn)在我們有戰(zhàn)功也活得憋屈,眼看兔死狗烹了。你說怎么辦?”
張亮知他有異心就引他說:“我沒本事,還得您指點(diǎn)!”
侯君集說:“你幫我不如起兵。你在外我在內(nèi)里應(yīng)外合準(zhǔn)成?!?/p>
張亮微笑說:“好主意,等我到洛州再報信?!?/p>
侯君集大喜,喝盡興才告別。
張亮連夜入宮密報侯君集的話。太宗說:“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他的話別人沒聽見,突然抓他,他肯定不服,我會留意。你先別對外說!”
張亮赴任后秉承上意暫時保密。偏偏太子承乾已知侯君集有怨氣,私下讓他女婿賀蘭楚石請他來密談。
侯君集說:“魏王很受寵,殿下不早打算,恐怕要步隋朝楊勇后塵了?!?/p>
楊勇是隋文帝太子,被弟弟楊廣誣陷廢死。
太子說:“正為此事找您,想您幫我免蹈覆轍?!?/p>
侯君集說:“我愿為殿下效死?!闭f到這,舉手對太子說:“這雙好手也該為殿下效勞。”
太子大喜,重賞侯君集。
侯君集就和太子密謀對付魏王,偏偏天不作美,太子病了。
太子本來就有腿病,這時加重,走路都難,一時沒法動手。
恰巧東宮有個叫俳兒的侍女長相俊俏會唱歌,被太子寵幸形影不離。太宗聽說后把俳兒召來,責(zé)她迷惑太子,打了一百杖,竟打死了。
太子非常傷心,又疑心是魏王告狀,才惹怒父親,一邊恨魏王,一邊想俳兒,偷偷在苑中修墳天天祭奠,每次到墳前都徘徊流淚。從此怨氣越來越深,常借口生病不上朝,在宮里和奴才鬼混解悶。
有時讓宮奴去偷民間牛馬,親自煮了和寵婢佞童一起吃肉喝酒胡鬧。有時喝高了自愿穿突厥衣服說突厥話,讓左右也穿胡服,五人一部落,輔氈子當(dāng)帳,插戟為陣,外豎狼頭旗,內(nèi)設(shè)帳篷,他坐在上面一呼百應(yīng),讓左右煮羔羊,他拔刀割肉和大家一起吃。
吃完對左右說:“我當(dāng)過可汗了,比如今天死了,你們該給我辦喪事?!闭f完突然倒地僵臥不動。左右一齊痛哭,騎馬轉(zhuǎn)圈用刀劃臉辦喪事。
太子突然坐起,笑說:“我要是得了天下,帶幾萬騎兵到金山打獵,順便投奔思摩(突厥酋長),解發(fā)作胡官,肯定不比突厥人差,你們說好不好?”左右當(dāng)然拍馬屁說好。
太宗庶弟漢王李元昌常干不法事,被太宗責(zé)備,他就和太子親近,一起鬼混,常分兩撥人披氈甲拿竹槊對打,不聽話的用樹枝抽往死里打也不顧。
太子笑說:“要我當(dāng)了天子,明天在苑中設(shè)萬人營,和漢王各帶一隊(duì)對決多快活!”
元昌應(yīng)聲說:“太子當(dāng)了皇帝,怕一有錯,諫書一大堆就不能像現(xiàn)在快活了?!?/p>
太子笑說:“這有什么難?一人勸諫殺一人,十人勸殺十人,殺到幾百個誰還敢多嘴?我和漢王盡情玩?!?/p>
元昌說:“要是當(dāng)不成皇帝怎么辦?”
太子說:“只有魏王泰一個障礙,我明天就弄死他,叔叔等著瞧?!?/p>
當(dāng)晚就想了個辦法,派人冒充魏王記室,秘密上書列數(shù)魏王罪狀。太宗下令抓上書人沒抓到。
太子又派張師政、紇干承基去刺殺魏王,但魏王有防備沒得手。
正好東宮寵童稱心和道士秦英、韋靈符等,被太宗抓到處死,還召太子痛斥一番。太子忍氣吞聲,回到東宮就召私黨李元昌、侯君集、李安儼、趙節(jié)、杜荷等密謀起事說:“我和賊弟李泰誓不兩立,他先前誣告殺我俳兒,現(xiàn)在又殺稱心等人,不趕緊除掉他,他就要動我了。”
侯君集不等太子說完,就揮袖起身說:“怎么不帶兵進(jìn)西宮殺了他?”
李元昌說:“這人一死,太子就好進(jìn)宮當(dāng)皇帝,還管什么避忌?干脆弒父弒君!等成了,我要向太子要樣?xùn)|西,太子可得答應(yīng)!”
太子問要什么?元昌說:“前些天進(jìn)宮見御座旁有個美人真標(biāo)致,后來打聽她還善彈琵琶,有聲有色,真正妙極。太子當(dāng)了皇帝,這美人得賞我,可別小氣!”
太子笑說:“這算什么大事,成了我和叔叔共享富貴,哪惜一個美人?”
杜荷說:“事不宜遲,得快辦。我看不必去殺魏王,只由殿下謊稱病重,皇上必來探視,那時就好下手了。”
太子喜說:“很好,就這么辦!”當(dāng)下和李元昌等人割臂盟誓,用帛擦血燒灰和酒傳飲,誓同生死。
和太子密謀的人,李元昌是太宗的弟弟,侯君集是大功臣,其他三位也都大有來頭:
其一,李安儼,原是隱太子李建成的人,很賣力,隱太子敗死后,太宗以為他忠,召為中郎將,誰知他仍是惡狗咬好人。
其二,趙節(jié),是趙慈景之子,高祖女長廣公主所生。
其三,杜荷,是杜如晦之子,娶太宗第十六女城陽公主,和趙節(jié)同屬皇親國戚,不知為何勾結(jié)逆子陰謀篡位。怕是活膩了自尋死路。
盟誓既定,正準(zhǔn)備按侯君集、杜荷的陰謀行動,然事還沒發(fā),突然內(nèi)廷下急詔命兵部尚書李世勣發(fā)兵速往齊州平亂。
太子對紇干承基說:“齊王李祐也要造反嗎?要造反怎么不和我聯(lián)手?我宮西墻離大內(nèi)才二十步,早晚可動手,哪像齊州路遠(yuǎn)費(fèi)事?”
正說著,又有捕快闖進(jìn)來,大步走到太子面前,見紇干承基在旁,一把抓住反綁了帶走。
太子驚問什么事,捕快說奉詔抓紇干承基,別的不說,一哄而去。
太子還以為密謀泄露,嚇得魂飛魄散。稍后李安儼來報說,是齊王李祐的事牽連出紇干承基,與太子無關(guān),太子才稍安心。但因京師戒嚴(yán),也只好把密謀造反弒君之事推遲幾天。
沒過幾天,齊王李祐被押到京,下詔廢為庶人,賜自盡。
李祐是太宗第七子,封齊王兼齊州都督,生性輕浮愛打獵。
長史權(quán)萬紀(jì)多次勸諫不聽,怕自己受連累,就上報李祐的過失請圣裁。太宗下詔切責(zé),李祐氣壞了,更加暴戾。權(quán)萬紀(jì)管著他不讓出城,他就把鷹犬都放了,還彈劾權(quán)萬紀(jì)左右?guī)资恕?/p>
太宗令刑部尚書劉德威去查實(shí),召李祐和權(quán)萬紀(jì)入朝。李祐就和親信燕弘亮等密謀射殺權(quán)萬紀(jì)碎尸泄憤,一面招兵買馬傳檄各州縣,以“清君側(cè)”為名造反。
李世勣奉詔討伐還沒到齊州,齊府兵曹杜行敏等已抓了李祐送京師。太宗也顧不得父子私情,只好處死他黨羽,連坐幾十人。
太子李承乾有兔死狐悲之感,又惶恐起來,正好陰謀泄露,一道詔書下來廢太子承乾為庶人,將之關(guān)了起來。
李承乾被廢掉太子之位,根本原因是有人告發(fā)了他謀反的計(jì)劃,導(dǎo)致事情敗露。那么,告密的人是誰呢?
就是那個已經(jīng)被關(guān)起來的紇干承基。
紇干承基被判了死罪,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為了活命,就把李承乾種種謀劃造反的細(xì)節(jié),秘密報告給了刑部,請求他們轉(zhuǎn)奏給唐太宗李世民。
太宗皇帝聽后,大吃一驚,立刻命令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勣四位重臣,會同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的官員一起聯(lián)合調(diào)查審訊。結(jié)果一查,情況屬實(shí)。
太宗于是把李承乾叫來,當(dāng)面痛斥。李承乾磕頭認(rèn)罪說:“我都是太子了,還有什么更多的奢求呢?只是因?yàn)槔钐┮恢彼阌?jì)我,我心里實(shí)在不甘心,所以才和手下商量自保的辦法。是這些大臣們引誘我走上邪路的,我一時糊涂,受了蒙蔽,犯了錯?,F(xiàn)在我心甘情愿認(rèn)罪赴死。只是想到如果我被廢被殺,李泰要是當(dāng)上了太子,我死了也會恨得咬牙!”
太宗聽他這么說,更是火冒三丈,回頭對身邊侍臣說:“李承乾罪大惡極,該怎么處置?”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敢先開口。這時,隋朝老將來護(hù)兒的兒子、通事舍人來濟(jì)上前說:“希望陛下能做一個慈父,讓太子能夠正常終老,這樣既合乎人情,也顧全了法理?!?/p>
太宗于是下詔,將李承乾廢為平民,關(guān)押在右領(lǐng)軍府。緊接著開始搜捕他的同黨,把漢王李元昌、大將侯君集、李安儼、趙節(jié)、杜荷等人全都抓了起來,一個個審訊。
李元昌最先認(rèn)罪。太宗念及兄弟之情,不忍心殺他,想給他減罪免死,但高士廉、李世勣等人堅(jiān)持認(rèn)為,不能因?yàn)橛H戚關(guān)系就枉法。爭論再三,太宗最終還是下令賜李元昌自盡。
侯君集剛開始還不服,太宗就召來了他的女婿賀蘭楚石當(dāng)面對質(zhì),侯君集這才啞口無言,低頭認(rèn)罪。
太宗對大臣們說:“侯君集為國家立過大功,能不能饒他一命?”
群臣異口同聲地說:“侯君集犯的是大逆不道的謀反罪,絕對不能饒?。 ?/p>
太宗于是對侯君集說:“如今為了國家法度,我只能和你永別了。以后只剩下看你的遺像,叫我怎么不痛心?。 闭f完哭了起來,侯君集也趴在地上痛哭不止。
臨刑前,侯君集對監(jiān)斬官說:“我本來不想造反,是一步錯,步步錯,才落到這個地步。但我好歹為皇上攻滅了高昌和吐谷渾兩個國家,也算有點(diǎn)微小的功勞吧?懇請您轉(zhuǎn)奏陛下,求他開恩給我家留一個兒子,也好有人繼承香火。”
監(jiān)斬官答應(yīng)了。行刑后,監(jiān)斬官向太宗復(fù)命,并轉(zhuǎn)達(dá)了侯君集的遺言。太宗于是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兒子,把他們流放到嶺南。
李安儼、趙節(jié)、杜荷三人,審問清楚后,當(dāng)即被斬首。
太子左庶子張玄素、右庶子趙弘智、令狐德棻等人,因?yàn)闆]能好好勸諫太子而獲罪,被免除了官職。只有于志寧因?yàn)槎啻螐?qiáng)諫太子而受到表揚(yáng),完全沒有被追究。
告密的紇干承基則被從監(jiān)獄里放了出來,還被任命為祐川府折沖都尉,封爵平棘縣公。他居然因檢舉揭發(fā)得到封賞,實(shí)在有點(diǎn)太過了。但想到他之前不忍心刺殺多次勸諫的于志寧,還算有點(diǎn)仁心,得此好報,也許應(yīng)該。
自從李承乾犯罪被廢,魏王李泰就每天早晚都入宮侍奉太宗,表現(xiàn)得格外孝順。太宗很贊賞他的恭順,當(dāng)面答應(yīng)要立他做太子。
中書侍郎岑文本和侍中劉洎等人,也都勸說太宗立李泰。唯獨(dú)長孫無忌堅(jiān)持請求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太宗聽了沉默不語。等長孫無忌退下后,太宗對侍臣說:“昨天青雀(李泰的小名)撲到我懷里說:‘我今天才覺得真正是陛下的兒子了,這真是我的再生之日。我只有一個兒子,等我死的時候,一定為了陛下,把他殺掉,傳位給晉王李治?!@話聽著多么讓人心疼啊,所以我實(shí)在不忍心不立他?!?/p>
話還沒說完,褚遂良就應(yīng)聲奏道:“陛下覺得這話可憐,臣卻覺得非??膳?。試想陛下百年之后,魏王登基做了皇帝,怎么可能真舍得殺掉自己心愛的兒子,傳位給弟弟呢?之前正是因?yàn)樾值軤幬?,才釀成了今天的禍亂。如果現(xiàn)在一定要立魏王,那就請先妥善安置晉王,才能保證晉王的安全?!?/p>
太宗遲疑了半天,竟然流著淚說:“這……這事我恐怕做不到啊?!闭f完就起身回宮了。心里一存了私念,就會煩惱不安,皇帝家的事,也是如此難處理。
魏王李泰擔(dān)心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就去嚇唬李治說:“你和漢王李元昌關(guān)系不是很好嗎?現(xiàn)在元昌謀反事敗死了,你就不怕受到牽連嗎?”
李治聽了這話,不由得滿臉憂愁,偶然被太宗看見,問他為什么發(fā)愁?晉王就實(shí)話實(shí)說了。太宗這才恍然大悟,說:“他(李泰)居然有這種心思,我現(xiàn)在才算明白了。”
于是太宗駕臨兩儀殿,讓晉王李治跟著,召來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等人,對他們說了李泰嚇唬李治的話,并且皺著眉頭說:“我的三個兒子(承乾、泰、祐)和一個弟弟(元昌)都這樣胡作非為,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說到這兒,他竟然猛地站起來,自己撲倒在床上,還從腰間拔出佩刀,想要自殺。
長孫無忌等人趕忙上前攔住,褚遂良一把奪過刀,交給了晉王李治。長孫無忌又請示道:“立太子是大事,陛下心里到底想立誰,不妨直接定下來,免得大家猜疑不安。”
太宗說:“我想立晉王?!?/p>
長孫無忌馬上接口說:“臣謹(jǐn)遵陛下詔旨?!?/p>
太宗于是讓晉王李治拜謝長孫無忌,還說:“你舅舅已經(jīng)答應(yīng)讓你當(dāng)太子了?!?/p>
李世民這樣說話,顯然有失皇帝的身份。長孫無忌趕緊閃到一邊,表示不敢當(dāng)。
太宗又對四位大臣說:“你們都和我的意見相同,但不知道外面的輿論怎么樣?”
房玄齡等人齊聲說:“晉王仁德孝道,天下人心都向著他。請陛下召見百官詢問,相信不會有不同意見?!?/p>
太宗于是移駕太極殿,召集群臣,對他們說:“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心思兇險,都不可立為太子。我想從其他兒子里選立一個,你們認(rèn)為誰合適?”
大家異口同聲地道:“沒有比晉王更合適的了!晉王仁孝,應(yīng)當(dāng)做儲君!”
太宗這才高興起來。
這時正好魏王李泰帶著一百多名騎兵到永安門打聽消息,守門官報告了太宗。太宗立刻命令衛(wèi)士把李泰的隨從騎兵擋在門外,只帶李泰一個人進(jìn)入肅華門,然后把他關(guān)押在北苑中。
第二天,太宗親臨承天門樓,下詔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并特許百姓聚飲三天慶祝。
太宗又對侍臣說:“我如果立了李泰,那就等于說太子的位置,是可以靠算計(jì)謀取到的。從今以后,如果太子失德,藩王企圖篡位,那就兩人一并廢掉。這個規(guī)矩要傳給子孫,永遠(yuǎn)作為后世的法則。你們覺得怎么樣?”侍臣們當(dāng)然都表示贊成。
太宗接著說:“現(xiàn)在立了李治,承乾和李泰就都能保全性命了。如果立李泰,承乾和李治就都活不成了。”
于是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傅,蕭瑀為太保,李世勣為詹事,李大亮、于志寧、馬周、蘇勖、高季輔、張行成、褚遂良等人,都擔(dān)任東宮的屬官。
右庶子杜正倫,當(dāng)初輔佐原太子李承乾時,曾秘密接受太宗的囑托,讓他多次勸諫太子,但太子不聽。杜正倫急了,就把太宗私下對自己說的“如果太子不可救藥,就另立他人”之類的話告訴了承乾,想讓他警惕。承乾立馬通過上書,把這話告訴了太宗。
太宗召來杜正倫,責(zé)問他為什么泄露禁中語。杜正倫磕頭謝罪說:“臣是想讓太子改過向善,所以才敢說出陛下密諭,希望他能因此警惕戒懼?!?/p>
太宗當(dāng)時就沒有治他的罪。等到李承乾謀反事敗,杜正倫受到牽連,被降職為交州都督。
之前魏征在世時,曾推薦杜正倫和侯君集,說他們有宰相之才?,F(xiàn)在侯君集因謀反被殺,杜正倫被貶官,太宗就開始懷疑魏征和他們是結(jié)黨營私,一怒之下,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還廢除了魏征兒子魏叔玉和公主的婚約。
另一方面,太宗把廢太子李承乾流放到黔州,李泰流放到均州。
李承乾過了兩年就病死了,朝廷按國公的禮儀安葬了他。
李泰被降封為東萊郡王,后來又改封順陽郡王,最后晉封為濮王。到了唐高宗李治在位第三年,李泰在鄖鄉(xiāng)去世。這些都是后話了。
新太子李治時年只有十六歲,太宗讓他每天跟在自己身邊,隨時遇事教導(dǎo)。比如吃飯的時候就說:“你知道種田的艱難,才能經(jīng)常有飯吃?!?/p>
有時看見他騎馬,就說:“你要知道馬的辛苦,不要耗盡它的力氣,才能經(jīng)常有馬騎?!?/p>
等到太子坐船,太宗又說:“水能載起船,也能掀翻船。百姓就像是水,君王就像是船,一定要小心謹(jǐn)慎?!?/p>
太子有時在樹下休息,太宗又會引用“木頭用墨線校正就能直,君主聽從勸諫才能圣明”這樣的話來勉勵他。
李治每次都只是恭敬地答應(yīng)著,從不多說什么。這讓太宗逐漸看李治不順眼,認(rèn)為他太過懦弱。
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吳王李恪,擅長騎馬射箭,文武雙全,英武的氣質(zhì)很像太宗。
太宗見太子李治性格比較懦弱,又把父愛轉(zhuǎn)移到了李恪身上,動了改立李恪為太子的念頭。他私下對長孫無忌說:“雉奴(李治的小名)性子柔弱,我怕他將來擔(dān)不起治理國家的重任。我想改立吳王為太子?!?/p>
長孫無忌極力反對,太宗便冷笑著說:“你是不是因?yàn)槔钽〔皇悄愕挠H外甥,所以才不想讓我改立他?”
長孫無忌叩首說:“太子仁厚,將來必定能成為守成的賢明君主。請陛下不要再疑慮了!好比下棋,舉棋不定就會失敗,何況更換儲君這等極其重大的事,怎么能反復(fù)變動呢?”
太宗這才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今日推薦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