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后知后覺”的慌?
超市收銀臺,掃碼槍“嘀”一聲響,小票剛拿到手,手機支付通知就彈出來了。哎?我剛才沒輸密碼?。″X怎么就沒了?
平時自己掃路邊攤的收款碼,要么得按一串數(shù)字,要么得把手指放上去驗證,怎么到超市這兒,手機一亮就直接扣錢了?
更讓人心里發(fā)毛的是:要是手機丟了,別人撿去打開付款碼,是不是也能這么“輕松”把我余額劃光?
別慌!不用密碼不是漏洞
很多人覺得“不用密碼=不安全”,其實反過來想:超市敢這么掃,你手機敢這么扣,都是提前“商量好”的。先說說超市這邊,不是隨便擺個掃碼槍就能“免密收錢”的。
就像微信支付去年更新的規(guī)矩,想開通這個功能,商家得先過“三關”:得有正規(guī)營業(yè)執(zhí)照,近一個月不能有顧客投訴,還得留個能隨時找到你的方式。比如公眾號或者短信,不然連申請資格都沒有。
而且每次扣費的頁面,必須明明白白寫著“免密支付”,連怎么關這個功能都得標清楚,想蒙混過關根本不可能。
再說說咱們自己,你是不是開通微信、支付寶支付時,翻用戶協(xié)議直接劃到末尾點“同意”?
其實這里面早就藏了“小額免密”的條款。
現(xiàn)在這倆平臺的免密限額都是1000塊,意思是只要單次花的錢沒超過這個數(shù),系統(tǒng)就按之前“約好”的規(guī)則,自動幫你完成扣款。
這和你掃商家收款碼不一樣:自己掃的時候,每一筆都得你“親自點頭”——輸密碼、刷臉都行。
但掃碼槍支付是把“點頭”這個步驟,提前到了簽協(xié)議的時候,所以付款時才不用再折騰。
還有個你可能沒注意的細節(jié):付款碼不是“一勞永逸”的圖片。不管是微信還是支付寶,那個二維碼每隔60秒就會自動變一下,舊的碼立馬失效。
就算有人趁你不注意拍了照,等他想拿去刷的時候,截圖早就過期了,就像面包過了保質期,沒法用了。
這也是為啥掃碼槍只能“當場掃當場付”,拿截圖根本沒用。
錢不是隨便能劃走的
可能有人會問:萬一超市的掃碼槍被人動了手腳,豈不是要遭殃?
其實你想多了,超市用的掃碼槍不是普通“玩具”,是得經過央行“蓋章認證”的專用設備。
就像興業(yè)銀行去年買掃碼槍時要求的:每臺設備都有唯一的“身份證號”(序列號),里面還有防篡改的芯片,只要有人拆開過,或者改了設置,設備會直接“罷工”,還會自動上報異常。
這些掃碼槍的信息都會同步到支付平臺,每一筆交易都有記錄,就算真出問題,順著設備信息就能查到錢去哪了。
支付平臺這邊也有“智能保安”在值班,支付寶今年推的“安心付”,里面的AI系統(tǒng)反應快得很:1秒內就能判斷交易正常不正常。
比如你平時都在公司附近消費,突然凌晨在外地用掃碼槍付款,或者半小時內連續(xù)掃了五六次小額賬單,系統(tǒng)立馬就會“警覺”,要么讓你輸密碼,要么讓你刷臉,不然就不讓付。
監(jiān)管部門也沒閑著,去年7月實施的監(jiān)督管理條例里就說死了:支付平臺必須把用戶的錢當回事,要是因為平臺的問題讓你被盜刷,平臺得負責把錢追回來。
反過來,要是商家違規(guī)用掃碼槍——比如故意多收錢,或者用在沒約定的地方,嚴重的話會被取消支付資格,以后再也不能用移動支付收款。
這相當于給商家和平臺都上了“緊箍咒”,沒人敢隨便亂來。
這幾個“保命”技巧,你一定要會
雖說防護做得足,但還是有騙子想鉆空子,最常見的就是“利用收款碼和付款碼的間隙偷錢”。
比如有人找你要收款碼,說要轉錢給你,結果你在支付軟件里切界面的時候,系統(tǒng)會先跳出一小會兒付款碼,騙子就趁這個時候截圖,轉頭用掃碼槍把你錢劃走。
之前南京就有酒店前臺栽過這個坑,所以你以后給別人看收款碼時,要么提前打開界面再遞過去,要么用手擋住付款碼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別讓對方鉆空子。
還有幾個設置,你現(xiàn)在就能改,改完風險降一半。
首先是免密限額:雖然默認1000塊,但要是你平時很少花這么多,比如支付寶里可以調成500塊,超過這個數(shù)就必須驗證。
微信支付里能看到所有開通免密的商家,那些很久不用的APP會員、小眾平臺,趕緊關掉,避免“躺著被扣錢”。
其次是開生物識別:把指紋或面部識別打開,就算有人拿到你手機,沒有你的指紋或臉,也沒法用付款碼。
另外,微信支付的“登錄設備管理”里,能看到哪些手機登錄過你的賬號,要是有陌生設備,直接刪掉——別讓別人在別的手機上動你的錢。
萬一真遇到不明不白的扣款,別慌,按這三步來。
第一,立刻在支付軟件里找“緊急凍結”,微信支付的凍結功能30秒就能生效,凍結后所有交易都會停,扣錯的錢會原路退回來;
第二,把支付記錄截圖保存好,不管是賬單還是通知,都別刪——這是維權的證據;
第三,馬上聯(lián)系客服,按規(guī)定客服必須24小時內回復你,幫你查清楚原因。要是商家的問題,平臺會幫你要回錢;要是盜刷,平臺也會幫你報警。
以后支付會更方便,也更安全
現(xiàn)在移動支付還在往“更規(guī)矩”的方向走。央行早在2021年就說了,個人收款碼不能用來做生意,現(xiàn)在這個規(guī)矩更嚴。
所有商家都得用專門的商戶碼,申請時必須用身份證備案,這樣“假商家”就沒法混進來了。
支付平臺也在調整:微信支付要求商家把扣費規(guī)則貼在顯眼的地方,支付寶則把商家收的預付款交給銀行管——就算商家跑路了,你的錢也能拿回來。
技術上也有新變化,新一代掃碼槍用上了跟你手機攝像頭差不多的技術,0.1秒就能掃完一個碼,就算條碼有點破、有點臟,也能識別出來;而且還防水防塵,掉在地上也不容易壞。
支付平臺這邊,正在測試“看一眼就能付”的功能——不用打開手機,對著掃碼槍看一眼,通過虹膜識別就能完成付款,又快又安全。
還有云端處理技術:掃碼槍會把交易數(shù)據實時傳到云端,AI能根據你的消費習慣調整防護——比如你每天下班都買一杯奶茶,系統(tǒng)就知道這是正常消費,不會隨便讓你輸密碼。
另外,支付行業(yè)還在搞“綠色支付”:動態(tài)二維碼不用再打印出來,直接在屏幕上顯示,能少用很多油墨,今年整個行業(yè)的目標是減少15%的碳排放。
也就是說,以后用掃碼槍付款,不僅安全方便,還能為環(huán)保出份力。
結語
其實掃碼槍不用密碼就能付款,不是“圖省事沒安全”,而是把安全藏在了協(xié)議、技術和監(jiān)管里。
咱們不用因為擔心風險就拒絕這種方便,只要搞懂背后的門道,改好限額、保護好付款碼、遇到問題及時處理,就能既享受科技的便利,又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這些知識點早學會,不僅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還能在日常支付里更省心——畢竟,花錢的時候安心,才是真的劃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