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瞎眼瘸腿的情況下,拄著竹竿狂追大部隊數里地。
也曾憑一己之力拉扯起一支武裝隊伍,清剿多個地方民團。
此人便是紅軍中的革命將領滕海清,九死一生的英雄人物。
滕海清
長征途中,師長倪志亮找上了滕海清,委派給了他一項重要的任務——拉隊伍,建根據地。
為此,倪志亮直接承諾“組建隊伍自編自封,能拉起多大的隊伍,就讓你做多大的官。”
滕海清當真成功了嗎?倪志亮又是否履行了承諾呢?
一、出身貧窮,身受重傷勇追大部隊
在吃人不吐骨頭的舊社會,貧窮成了元兇,奴隸的烙印深深刻在農民身上,封建主義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而滕海清也是處在地主階層壓迫的受害者。
7歲時,他就開始給地主家放牛,到了15歲年紀稍大,又去給人燒木炭。
每日風里來雨里去,掙的那點錢也只夠果腹罷了。
即便如此,地主們還是往死里剝削老百姓,想要壓榨他們最后一滴血。
為了活命,滕海清在1929年便加入了當地赤衛(wèi)隊。
一年之后,他帶著手底下三十多個人投身紅軍陣營,正式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開啟了保家衛(wèi)國之路。
事實證明,滕海清是個當兵的好苗子。
加入紅軍后,他表現(xiàn)得異常英勇,始終沖鋒在前,不懼危險。
領導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很快,滕海清就受到了提拔,從班長一路升到了連長。
而滕海清真正的高光時刻當數反“圍剿”之戰(zhàn)。
1932年,老蔣集結63萬大軍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大肆圍剿。
偏偏領導人張國燾恃才傲物,嚴重輕敵,一時間,首府失陷,重兵壓境,紅軍已徹底陷入被動。
右一 張國燾
無奈之下,紅四方面軍為保存實力,只能讓主力部隊向西部轉移。
沒想到的是,紅軍前腳剛剛撤退,后腳就跟以胡宗南為首的聯(lián)合部隊撞了個正著。
很快,紅四方面軍就被聯(lián)合部隊包圍了起來。
要說人數上的差距還能勉強彌補,可裝備上的短板卻無力回天。
這一戰(zhàn),紅軍打了三天三夜也未能脫困,最后實在沒了辦法,只能短兵相見赤身肉搏。
當紅軍成功突圍時,斷肢殘骸鋪了一地,幸存者也是從尸骨里爬出來的。
戰(zhàn)地醫(yī)院里擠滿了傷員,有的沒了一條腿,有的斷了一只手。
房間內滿是鐵銹般的血腥味,時不時還有戰(zhàn)士們的哀嚎聲傳來。
搏斗過程中,滕海清身受重傷。
在手榴彈的強大沖擊力下,滕海清的左眼直接失明,手臂也被擊穿了。
子彈從他眼前劃過,只帶走了兩顆門牙,堪堪保住了一條性命,可腿卻中彈了,無法行走。
像他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可身后的敵人依舊窮追不舍。
若是帶上傷員不僅會拖慢整個部隊的行進速度,暴露在敵人眼下,還會讓本就奄奄一息的傷員徹底喪命。
于是,紅四方面軍領導做出了艱難的決定——發(fā)布遣散令,營長以下級別的傷員將不再跟隨隊伍繼續(xù)往前。
身為排長且身負重傷的滕海清理所當然地被遣散了。
他手里捏著10塊銀元,心中只有一個想法:追上去,自己絕對不能離開部隊。
滕海清瘸著一條腿,好不容易在河溝邊上摸索到了一根結實的竹竿,便拄著它向著紅軍的方向追去。
這白天還好說,一到了晚上,只靠一只眼睛視物的劣勢就體現(xiàn)了出來,滕海清走著走著就摔了。
好在,大部隊出發(fā)不多時,滕海清在第二天天亮之前成功趕上了后衛(wèi)部隊。
他甚至來不及歇息,就氣喘吁吁地跑到院長面前質問“我可是師部通信隊的,您怎么能丟下我?”
在滕海清的爭取下,他又留在了隊伍里。
由于有傷在身,騰海清常常落下,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靠著撿拾田里的玉米粒勉強過活,好歹挺了過來。
滕海清
二、軍功全靠自己掙,一人拉起百人團
之后,滕海清就一直在倪志亮手下任職。
雖說這位指導員身上沾染了幾分舊軍閥的習氣,卻有著真才實學,軍事能力過硬。
嚴厲時難免會打罵手底下的兵,但也是真心實意地愛護他們。
倪志亮
西撤過程中,倪志亮顧及到滕海清的身體原因,便對其很是照顧,特地將滕海清調往保衛(wèi)隊擔任比較輕快的指導員工作。
后來,紅軍轉戰(zhàn)四川,組織者有意在川陜地區(qū)建立革命根據地。
想法很美好,架不住現(xiàn)實很骨感。
眾多軍閥盤踞在四川,且都不是些等閑之輩,紅軍要是想要順利“吃”下這塊地區(qū),那免不了又是一場惡仗要打。
考慮到種種因素,倪志亮決定讓一位戰(zhàn)士先到地方拉隊伍,發(fā)展武裝力量,這個人正是滕海清。
得知消息后,滕海清心中一喜,去組織游擊隊擴大紅軍力量干的可是實事,比在保衛(wèi)處當指導員強多了,他當即應了下來。
殊不知,這并不是一份美差,甚至遠比滕海清想象的要艱辛。
因為倪志亮只給了他一個通信兵、30來桿槍和一句承諾“你能拉起多大的隊伍,就能當多大的將軍,凡事都靠你自己了?!?/strong>
第二天一早,滕海清便帶著那一名通信員往東南一帶出發(fā)了。
他們的第一站是個叫四連場的小地方。
雖說是小地方,可當地勢力魚龍混雜,不可貿然行動。
滕海清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在陌生的地界快速拉攏起武裝勢力,那就必須和當地百姓搞好關系,得到他們的支持。
很快,滕海清將矛頭對準了當地惡霸,組織群眾直接瓜分了地主的糧倉。
這一招果然奏效,滕海清不僅贏得了人民的擁護,還替游擊隊招攬了大量人馬。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滕海清憑借30多把槍,帶著手底下眾人先后殲滅了當地不少民兵團隊,游擊隊很快成長為百人兵團。
眼看滕海清的游擊隊越做越大,他卻受了重傷。
1933年,滕海清的脖子被一顆子彈貫穿,幾乎半個身子都不聽使喚了。
他只好又回到保衛(wèi)隊干起了老本行。
饒是如此,滕海清依舊拖著殘破之軀三過草地,咬牙走完了長征路。
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與了大大小小諸多戰(zhàn)役,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肩負無數軍功的滕海清,在授銜大典上被授予了中將軍銜,這是對他實力的表彰,更是對他英勇的褒獎。
總結:
青年時踏上征途,十九歲初涉革命烽火。
盡管滕海清的身形并不健碩,甚至還有一些單薄,但他依舊扛起了熊熊燃燒的革命烈火。
盡管在激戰(zhàn)中身受重傷,目不能視,但他依舊用鋼鐵般的意志追上了大部隊,從無名小卒成長為了中堅力量。
滕海清的一生,凝聚著無數紅軍戰(zhàn)士的縮影,更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滕海清 左三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奮進,也看到了人民子弟兵挽狂瀾于既倒的雄風。
參考資料:
1、被“遺棄”的紅軍排長——開國中將滕海清的故事——《炎黃縱橫》2017年第7期7-9,共3頁
2、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黨史博覽》2006年第10期21-25,共5頁
3、環(huán)球網 《劉心聞:紅軍名將倪志亮愛兵佚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