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你立刻、馬上,帶著最可靠的人,到我這里來!快!”
一具枯井腐尸,因村民詭異的沉默而讓調(diào)查陷入僵局。
唯一的轉機,竟是老陳從尸體食道深處取出的一個微型錄音芯片。
當我們最終恢復數(shù)據(jù),屏住呼吸聽清里面的內(nèi)容后,所有人都呆呆地站在原地。
我們像一群被集體石化的雕像,腦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那句云淡風輕卻又惡毒到極致的話,在不斷地回響、回響……
01
我叫張振海,海州的市刑警支隊長。
干我們這行干久了,對季節(jié)的感知會有些錯位。
夏天不是從氣溫升高開始的,而是從不斷攀升的暴力犯罪報案率開始的。
當空氣里開始彌漫著躁動和荷爾蒙的味道時,我們就知道,這個城市最難熬的季節(jié)來了。
我的辦公室在走廊盡頭,窗戶正對著這座城市的老城區(qū),能看到一片片灰色的屋頂和鴿子。
我桌上永遠放著兩樣東西,一個是不銹鋼的保溫杯,里面泡著濃得發(fā)苦的普洱,另一個是永遠也處理不完的卷宗。
隊里今年新分來一個小子,叫李浩。農(nóng)村來的,人很安靜,但眼里有股不服輸?shù)膭?,像一頭還沒學會收斂爪牙的狼崽子。
我看過他的檔案,父母雙亡,一個人從山溝里考出來,專業(yè)課年年第一。
我挺欣賞他,在他身上能看到很多年輕人沒有的堅韌,也能看到一絲與他年齡不符的陰郁。
我把他放在重案組,想磨練磨練。年輕人,多見見人性的黑,才能更快地成長起來,或者更快地被淘汰掉。
這個夏天似乎格外漫長,幾個案子接連發(fā)生,整個支隊連軸轉了快一個月,所有人都累得像灘爛泥。
我剛準備讓弟兄們喘口氣,桌上的紅色電話機就尖銳地響了起來。
這條線,連接的是各個分局和下屬縣區(qū)的重案報警。它一響,就意味著又有大事發(fā)生了。
電話是城郊陽信縣的刑警隊長打來的,聲音焦急。
“張支隊,出事了,大王村一口枯井里,發(fā)現(xiàn)了一具腐尸,情況很棘-手,需要市局技術支援?!?/p>
我心里“咯噔”一下。腐尸、枯井,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就代表著這案子低不了。
“現(xiàn)場保護好了嗎?”我沉聲問。
“保護好了,但是……尸體腐爛得太厲害,初步判斷,死亡時間可能超過一個月。”
超過一個月,還是在野外,物證提取的難度可想而知。
我掛了電話,站起身,拿起掛在衣架上的警服外套。
“李浩,跟我走?!蔽覍χk公室外面喊了一聲。
正在整理卷宗的李浩愣了一下,立刻站了起來。我注意到,當我說出“大王村”這個地名時,他握著筆的手,瞬間收緊,指節(jié)因為用力而微微發(fā)白。
檔案里寫著,大王村,就是他的老家。
02
從海州市區(qū)到大王村,要開兩個多小時的車。
越野車駛離高速,柏油路就變成了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兩邊的景象也從高樓大廈變成了低矮的農(nóng)房和荒蕪的田地。
空氣里的味道也變了,不再是汽車尾氣和灰塵,而是一種混合了泥土、農(nóng)藥和植物腐敗的復雜氣味。
李浩坐在副駕駛,一路沉默,眼睛直直地看著窗外,眼神里有種我讀不懂的情緒。
“怕嗎?”我問他。
他回過神,搖了搖頭:“不怕,隊長。只是有點……不習慣?!?/p>
我沒再說話。
我知道,他不是不習慣這景象,而是不習慣以警察的身份,回到這個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想再回來的地方。
案發(fā)現(xiàn)場在村東頭一片廢棄的果園里,周圍早就拉起了警戒線。陽信縣的同行們都在,個個汗流浹背,神情凝重。
報警人,那個叫王老蔫的拾荒老人,正蹲在一棵樹下,縮著身子,渾身還在發(fā)抖。我讓一個本地的民警過去安撫他,做個詳細的筆錄。
我戴上手套和鞋套,帶著李浩,走向那口枯井。
離著還有十幾米,一股濃烈到幾乎形成實質(zhì)的惡臭就撲面而來,像是有人在你面前打碎了一百個臭雞蛋,又用腐肉和淤泥攪拌在了一起。
李浩的臉色白了一下,但他忍住了,只是默默地從口袋里掏出口罩戴上。
這小子,比我想象的還能扛。
井口被荒草掩蓋,井壁上爬滿了青苔,井沿的石頭也風化得厲害,確實像幾十年沒人動過的樣子。
我向下望去,井不深,大概四五米的樣子,井底堆滿了各種垃圾、碎石和枯枝敗葉。
而在那堆垃圾的縫隙里,能看到已經(jīng)皂化的皮膚組織和幾縷被污泥包裹的黑色長發(fā)。
“現(xiàn)場勘查得怎么樣?”我問陽信縣的刑警隊長。
“基本沒發(fā)現(xiàn)什么有價值的線索。”他擦了擦汗,無奈地說,“張支隊,您是知道的,這種地方,風吹雨淋的,就算原來有什么腳印、痕跡,一個月下來也早沒了。”
我點了點頭,這在意料之中。
我讓技術隊的同事準備下井,同時對井口周邊兩百米范圍進行地毯式搜索,任何非自然存在的東西都不要放過。
法醫(yī)老陳也趕到了,他是我多年的老搭檔,海州法醫(yī)界的一把刀。
他只是在井口聞了聞,又看了看井底的情況,便斷言道:“看這腐爛程度和巨人觀現(xiàn)象,結合本地的溫濕度,死亡時間在三十到四十天之間。死者為女性,年齡二十到二十五歲,身高一米六五左右。具體的,要等尸體弄上去再說?!?/p>
很快,技術員順著繩梯下到井底。
井底的垃圾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清理上來,每一件都被仔細封裝,等待檢驗。
當那具不成樣子的尸體被裝進裹尸袋,緩緩吊上地面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陣寒意。
這不是來自尸體的恐怖,而是來自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兇手的憤怒。
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被棄尸荒野,與垃圾和污泥為伴,直到腐爛。
03
尸體被運回市局,由老陳親自解剖。
我則帶領專案組,在大王村村委會,建立了一個臨時指揮部,正式開始了對案件的調(diào)查。
首要任務,是確定尸源。
我讓李浩發(fā)揮他的本地優(yōu)勢,和另一名老偵查員搭檔,負責在村內(nèi)進行走訪排查,重點核實近兩個月內(nèi)有無失蹤或異常外出的年輕女性。
其他組員則負責調(diào)查周邊的監(jiān)控,以及對報警人王老蔫進行更深入的詢問。
然而,一天一夜過去,所有的調(diào)查都陷入了僵局。
村里的走訪,碰上了一堵無形的墻。
村民們對我們的到來,表現(xiàn)出一種近乎冷漠的抗拒。無論問什么,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不知道”、“沒見過”、“不曉得”。
他們?nèi)齼蓛傻鼐墼谶h處,對著我們指指點點,竊竊私語,可一旦我們走近,他們就立刻散開,或者低下頭,像是什么都沒發(fā)生過。
李浩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晚上,他來找我匯報工作,聲音里帶著壓抑的怒火:“隊長,他們在撒謊。這個村里的每一個人,都在撒謊?!?/p>
“我知道?!蔽疫f給他一瓶水,“說說你的看法?!?/p>
“他們不是不知道,是不想說。我了解他們,他們怕惹事,更怕外人來揭開村里的蓋子。這里發(fā)生過什么事,他們心里都有數(shù),但只要不牽扯到自己,他們就寧愿當個瞎子、聾子。”李浩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核心。
宗族觀念、排外情緒、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這些東西在偏遠的農(nóng)村,就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wǎng),將一切外來的探尋都隔絕在外。
而就在這時,負責外圍監(jiān)控調(diào)查的小組也帶來了壞消息。
大王村位置偏僻,進村只有一條主路,路口的監(jiān)控在一個半月前就被雷打壞了,一直沒人修。也就是說,我們連最基本的排查進出車輛和人員的手段都沒有。
案子,成了一起“三無案件”。
無尸源、無現(xiàn)場、無目擊者。
專案組里,一些年輕的警員已經(jīng)開始有些沉不住氣了。
深夜,我沒有睡,一個人坐在臨時指揮部的院子里,復盤著案情的每一個細節(jié)。
直覺告訴我,問題還是出在那口井上。
兇手既然選擇在那里拋尸,就說明他一定對那個地方極為了解,甚至可能覺得那是絕對安全的地方。
我叫上李浩,兩個人開著車,在凌晨時分,再次來到了案發(fā)現(xiàn)場。
四周萬籟俱寂,只有幾聲蟲鳴,顯得格外瘆人。
我沒有急著看井,而是繞著整個廢棄的果園走了一圈。我在腦中模擬著兇手拋尸的整個過程,他在想什么,他怕什么,他會忽略什么。
最后,我重新回到了井邊。
我讓李浩打著手電,自己則趴在井沿,用一個更刁鉆的角度,一寸一寸地觀察著井壁。
白天,技術隊已經(jīng)做過非常細致的勘查,但我總覺得,我們可能忽略了什么。
“隊長,你看這里!”李浩的手電光突然定在了井壁內(nèi)側的一個地方。
我立刻湊了過去。
在距離井口大概一米多深,一塊青石磚的縫隙里,有幾道極不尋常的劃痕。
那幾道劃痕很深,刻痕的邊緣還殘留著一些已經(jīng)干涸的、暗紅色的物質(zhì)。
白天大家也看到了,都以為是以前打水時繩索或者鐵桶留下的舊痕跡,沒人在意。
但我趴在井口,用手電反復照射,卻看出了不對勁。
這幾道痕跡的走向,太刻意了。
它們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起筆,有頓挫,有收尾。
雖然被泥土和青苔掩蓋了大半,但我可以肯定,這不是無意識的刮擦,而是有人在用盡全身的力氣,用指甲或者別的什么尖銳物,在石頭上刻字!
那個人,很可能就是死者。
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那個漆黑的、令人絕望的深井里,拼盡全力,想給我們留下最后的線索。
我讓李浩立刻拍照,固定證據(jù),同時通知技術隊連夜趕來,把這塊石磚完整地取回去。
04
接下來的兩天,專案組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
那塊從井壁上取下來的石磚,經(jīng)過技術隊反復清洗和三維掃描,最終還是沒能辨認出上面刻的是什么。
痕跡太模糊,也太殘缺了,像是幾個毫無意義的筆畫。
尸源的查找,也依然毫無頭緒。
我們幾乎把海州近十年所有符合條件的失蹤人口都過了一遍,DNA比對的結果,全都是否定。
這個死者,就像一個憑空出現(xiàn)的幽靈,沒有過去,沒有身份,只有一具在枯井里腐爛的身體。
壓力從四面八方涌來。局長一天三個電話催問進展,媒體也開始捕風捉影地報道“枯井無名女尸案”,引起了市民的恐慌。
我知道,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這個案子很可能就會變成一樁懸案,永遠地躺在檔案柜里。
我讓李浩脫下警服,利用他那張本地人的臉,去村里最容易聽到閑話的地方——小賣部、棋牌室、村口的老槐樹下,去“聽”。
有時候,破案靠的不是審訊,而是傾聽。
就在我們幾乎要被這片死寂的沉默壓垮時,法醫(yī)老陳的電話,像一道撕裂黑夜的閃電,驟然打了進來。
那天下午,我正在臨時指揮部里,對著那幾道無法辨識的劃痕照片發(fā)呆。
電話響起時,我甚至有些煩躁。
“老張!”電話那頭,老陳的聲音卻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極力壓抑卻依然無法掩飾的激動和震驚,“你立刻、馬上,帶著最可靠的人,到我這里來!快!”
我心里一凜,老陳跟我搭檔了近二十年,我從未聽過他用這種語氣說話。
“出什么事了?”
“電話里說不清楚!”老陳的聲音甚至有些變調(diào),“我只能告訴你,我們都錯了,從一開始就錯了!快來!”
我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叫上李浩和兩個核心偵查員,驅車直奔市局法醫(yī)中心。
一路上,各種猜測在我腦中翻騰。
是發(fā)現(xiàn)了新的致命傷?還是尸體上有什么隱藏的紋身或標記?
當我推開解剖室大門的時候,一股冰冷的、混雜著消毒水和死亡氣息的空氣迎面而來。
老陳和他的幾個助手都站在解剖臺前,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種像是見鬼一樣的表情。
“看這個?!崩详惔髦痔?,用一把無菌鑷子,從一個盛放著胃容物的托盤里,夾起了一個已經(jīng)被胃酸腐蝕得有些模糊,但依然能辨認出形狀的、比指甲蓋還小的黑色物體。
“這是什么?”我皺著眉問。
“一個微型錄音芯片?!崩详惖幕卮?,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我耳邊炸響。
“在……在哪里發(fā)現(xiàn)的?”我的聲音也有些發(fā)干。
“食道?!崩详惗⒅业难劬?,一字一句地說,“我進行了二次尸檢,在已經(jīng)被嚴重皂化的食道組織深處,發(fā)現(xiàn)了它。她把它吞了下去,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最后的證據(jù)保存容器?!?/p>
整個解剖室里,死一般的寂靜。
一個年輕的女孩,在知道自己必死無疑的絕境下,竟然還能保持如此的冷靜和智慧,用吞下錄音芯片這種方式,來為自己保留最后的申訴。
技術員立刻對芯片進行了緊急的數(shù)據(jù)恢復。
半小時后,我們所有人都站在了信息分析室里,死死地盯著電腦屏幕。
一個音頻文件被成功導出。
我的心臟不爭氣地狂跳起來。我知道,這小小的文件里,藏著的,就是這起“幽靈血案”的全部真相。
技術員看了我一眼,我對他點了點頭。
他按下了播放鍵。
聲音斷斷續(xù)續(xù),模糊不清,背景里還有呼呼的風聲和一些奇怪的聲響。
我們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把耳朵貼近音響,努力地分辨著。
突然,一個男人的聲音響了起來,他說了一句話。
當那句平靜的、帶著笑意的男聲清晰地鉆進我們每個人的耳朵里時,我猛地轉頭,看向身旁的李浩,他的臉色在一瞬間變得慘白如紙。
我們呆呆地站在原地,像一群被集體石化的雕像,腦子里一片空白。
只剩下那句云淡風輕卻又惡毒到極致的話,在不斷地回響、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