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號召歐洲各國組建“志愿聯盟”,希望組織多國聯軍進入烏克蘭“維和”,歐洲各國應者寥寥,不少國家紛紛對此表示反對。英法烏克蘭各懷鬼胎,但是歐洲多國顯然并不愿意為了英法烏克蘭的利益去與強大的俄軍“硬碰硬”。
英國、法國、烏克蘭等國力主西方多國在戰(zhàn)后出兵烏克蘭“維和”其實都各有目的。對于烏克蘭來說,俄羅斯的實力遠遠強于烏克蘭,俄烏?;鸺幢闶且呀涍_成,若是俄方出爾反爾,再來一個“特別軍事行動”,那么烏克蘭的情況恐怕不容樂觀。因此,為了保障自身安全,烏克蘭的“首選”就是加入北約,如果加入北約無法實現,那么烏克蘭就需要爭取“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
而歐洲最不希望俄烏?;鸬膰?,恐怕就是英國了。一旦俄烏實現停火,那么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經濟、貿易和能源合作就有可能得以恢復。這無疑是孤懸海外的英國所不愿看到的,若是俄歐之間的合作深化,那么英國的地位就會非常尷尬了。
法國作為歐盟事實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一直希望能夠整合歐洲的軍力,與美國分庭抗禮,借助組建“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的“天賜良機”,那法國就有可能能夠借機整合歐洲多國的武裝力量,在歐洲建立法國的軍事霸權。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最積極推動西方國家入烏“維和”的國家,其實也就是英法烏克蘭這是三個國家了。但是,歐洲國家并不愿意為了英法烏的利益火中取栗,去與俄羅斯對抗。針對這個問題,有不少歐洲國家已經公開提出了反對,歐洲也因此爆發(fā)了內訌。
對于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力主出兵入烏的計劃,意大利副總理薩爾維尼已經公開表示反對,此人公開表示:歐洲國家必須停止討論“馬克龍式主張”,而是應該信任特朗普的調解,因為“我們的孩子不會去烏克蘭作戰(zhàn)”。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也直截了當地指出:“俄羅斯現有約130萬士兵,我們要派多少人來勝任這項任務?”
除了意大利之外,波蘭對此也公開表示了反對,波蘭總理圖斯克強調,波蘭不打算在俄烏沖突結束后派士兵前往烏克蘭執(zhí)行任務。當然,該國仍將利用其地緣優(yōu)勢,負責組織對烏克蘭的后勤援助,以及保衛(wèi)歐洲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邊界。另外,德國、西班牙、羅馬尼亞、克羅地亞、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希臘等歐洲國家,也都曾先后宣布不會在戰(zhàn)后向烏克蘭派兵。
歐洲多國紛紛反對出兵烏克蘭“維和”,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愿意在軍事上與強大的俄羅斯“對著干”。俄羅斯此前已經多次表示,北約部隊一旦進入烏克蘭,可能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沖突。今年4月,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警告稱,此舉可能引發(fā)“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其次是經濟原因,正如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所說的那樣,俄軍有130萬大軍,歐洲國家要在烏克蘭部署多少軍隊,才能夠與俄羅斯相抗衡呢?
海外派兵,并且還要進行高強度部署,這里面的花費可是非同小可。歐洲各國的經濟狀況普遍都不是很好,哪怕只是維持營級或者是團級的部隊在烏克蘭,這都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也是歐洲國家所不愿意面對的。
再者說,經過3年多戰(zhàn)爭的洗禮,如今的俄軍已經是歐洲乃至世界上現代化戰(zhàn)爭經驗最豐富、作戰(zhàn)能力最強的武裝力量。130萬俄羅斯大軍,是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都難以忽視的存在。試想一下,若是俄軍真的不顧歐洲國家的“維和部隊”,再度揮師西進的話,那么歐洲國家真的有能力、有勇氣去抵擋嗎?答案不言自明。
美國已經有言在先,美方不會出動地面部隊入烏“維和”,而只是會進行空中支援,而且美國空中支援的成本費用,也需要歐洲去承擔。換句話說,美國已經下定決心要將這個大包袱丟給歐洲。在沒有了美國這個“主心骨”的情況下,歐洲國家恐怕就更沒有動力出兵烏克蘭“維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