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聲巨響,把波羅的海海底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炸出四個大洞,也炸出了一個至今沒能蓋上的國際信任黑洞。三年過去,德國突然宣布逮捕一名烏克蘭籍嫌疑人,試圖為這樁全球能源史上最離奇的爆炸案畫上句號。
但問題是,這個“句號”畫得太潦草,不僅沒能止住質疑的聲音,反而讓中方翻出了三年前的“舊賬”,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上直接發(fā)問:這么大的事,到底是誰干的?西方是不是該給個交代?
疑點重重:三年調(diào)查,換來一艘游艇和六個潛水員?
先來回顧一下這場震驚全球的“北溪”事件。2022年9月,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1”和“北溪-2”兩條天然氣管線突然在波羅的海海底被炸毀,正值歐洲能源危機最緊張的時刻。這不僅是對跨國能源基礎設施的直接破壞,更是對國際秩序和規(guī)則的一次公然挑戰(zhàn)。
三年后,德國給出的“答案”是:一艘15米長的租賃游艇,六個身份模糊的潛水員,潛入70多米深的海底,裝上四枚27公斤重的高能炸藥,然后悄無聲息地完成爆破任務。這聽上去更像是電影劇本,而不是一場真實的軍事級破壞行動。
據(jù)德國媒體披露,被逮捕的謝爾蓋·庫茲涅佐夫曾是烏克蘭安全局的前雇員,被指控組織這次爆炸。然而,他手下那幾個潛水員有沒有專業(yè)深潛裝備?有沒有減壓艙?波羅的海這么密集的北約雷達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他們是怎么躲過去的?這一連串的問號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個“調(diào)查結果”是不是在糊弄觀眾。
更關鍵的是,瑞典和丹麥這兩起初參與調(diào)查的國家,早早就宣布“終止調(diào)查”,沒有公布任何實質性結論。俄羅斯作為直接利益方,被完全排除在外,調(diào)查的公正性早就被質疑。三國調(diào)查拖了三年,結果卻像是草草收場,更像是在“政治正確”的框架下走個過場。
誰是真正的受益者?嫌疑名單上,還有個被“忽略”的大國
從技術細節(jié)到動機邏輯,這起爆炸案都不像是“烏克蘭小分隊”單干的活。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誰從中得利最大?
答案顯而易見——美國。
第一,經(jīng)濟賬。2024年,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量高達1.2億噸,其中超過70%運往歐洲?!度A爾街日報》統(tǒng)計,歐洲在短短兩年內(nèi)從俄氣的高度依賴轉向美氣的“新常態(tài)”,進口價格比戰(zhàn)前高出近4倍。德國工業(yè)電價一度飆升至200歐元/兆瓦時,消費者怨聲載道,美國能源公司卻盆滿缽滿。
第二,地緣賬。破壞“北溪”,打斷了俄歐之間的能源紐帶,歐洲只能更緊地抱住美國大腿。北約的影響力隨之增強,美歐能源綁定空前緊密。誰還記得拜登當年信誓旦旦說“如果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北溪2’就不會有未來”?這話現(xiàn)在聽起來,可真不是隨口一說。
能力方面,美國也不是“紙老虎”。海豹突擊隊具備深海爆破能力,北約多次在波羅的海舉行軍演,演練內(nèi)容就包括水下作業(yè)。
而獨立記者西摩·赫什早在2023年就指出美國情報機構與這起事件有關,雖然美方一口否認,但西方媒體對此卻集體“失聲”,官方調(diào)查也從未認真對待這些爆料。這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有人在刻意避開“敏感方向”?
當然,歐洲也不是沒有聲音。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早就質疑事件背后的“政治操盤”,德法雖然嘴上不說,但已悄悄恢復與俄羅斯的能源接觸。歐盟內(nèi)部也開始分化,能源貧困家庭比例升至18%,民怨正在積累。只是,面對安全依賴美國的現(xiàn)實,歐洲很多時候也只能選擇“裝聾作啞”。
中方發(fā)聲:“別裝了,該查就查,該問就問”
面對這場“說不清、道不明”的爆炸案,中國的態(tài)度倒是挺清楚的。
2025年,中方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上發(fā)出質疑,外交官耿爽直接點出四個關鍵詞:真相不能被掩蓋、調(diào)查不能被政治化、事件不能重演、肇事者必須追責。這不是在挑事,而是對國際秩序最基本的維護。如果跨國能源管道都能被隨便炸掉,沒人負責,哪還有什么全球信任和安全可言?
中方強調(diào),當前的“國別調(diào)查”機制已經(jīng)失效,必須推動國際聯(lián)合調(diào)查。不然,以后是誰下手、誰背鍋,全看誰話語權大,不是規(guī)則,而是拳頭說了算。
這背后,其實也關系到中國自身的戰(zhàn)略利益。中國在中東、非洲和拉美的海外能源投資已經(jīng)超過5000億美元,海底光纜、油氣管線、港口碼頭,哪一個不是高風險設施?“北溪”事件如果不了了之,那對中國來說就是一個警鐘:不能指望別人來保障安全,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己。
更進一步看,中方推動的是一種更公平的國際治理邏輯。不能總是“你可以,我不行”;不能總是“自己動手,別人閉嘴”。規(guī)則要適用于所有國家,而不是誰權大誰說了算。否則,不只是“北溪”,以后“一帶一路”也可能遭遇“水下炸彈”。
結語
三年過去,“北溪”事件依然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結局。但它已經(jīng)不只是一次爆炸案,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國際秩序的裂縫,也照出了誰在玩“規(guī)則游戲”。
中方這次“翻舊賬”,不是為了翻臉,而是為了敲響警鐘:真相必須查清,規(guī)則必須守住,肇事者必須承擔責任。這是國際社會最低的信任底線,也是未來全球合作最基本的前提。
如果這起事件最后真的不了了之,那將不只是“北溪”的終結,更可能是國際規(guī)則信用的“斷氣”。從“討個說法”到“推動規(guī)則”,中方的立場已經(jīng)非常明確:不能再假裝沒看見,不然下一個被炸的,也許就不是管道,而是信任本身。
參考資料
光明網(wǎng) 中方代表:關于“北溪”爆炸 國際社會需要一個交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